故乡杨二嫂人物分析 《故乡》中杨二嫂人物形象分析

2019-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两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一个是闰土,一个是杨二嫂.先生借小说中的"迅哥儿"评价,闰土是辛苦麻木的生活,杨二嫂是辛苦恣睢的生活.何谓辛苦恣睢,就是生活的没有道德准则,任意胡为.故乡杨二嫂人物分析 <故乡>中杨二嫂人物形象分析杨二嫂在小说中那些行为让我们觉得她任意胡为?一是语言尖酸刻薄,说话难听,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不顾及他人感受,以打击和讽刺别人为主,语气上多用否定,讽刺,夸大事实,嘲讽等方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捏造事实,贬损他人.故乡杨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两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一个是闰土,一个是杨二嫂。先生借小说中的“迅哥儿”评价,闰土是辛苦麻木的生活,杨二嫂是辛苦恣睢的生活。

何谓辛苦恣睢,就是生活的没有道德准则,任意胡为。

故乡杨二嫂人物分析 《故乡》中杨二嫂人物形象分析

杨二嫂在小说中那些行为让我们觉得她任意胡为?

一是语言尖酸刻薄,说话难听,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不顾及他人感受,以打击和讽刺别人为主,语气上多用否定,讽刺,夸大事实,嘲讽等方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捏造事实,贬损他人。

故乡杨二嫂人物分析 《故乡》中杨二嫂人物形象分析

在小说里,杨二嫂在迅哥儿刚刚回到故乡就第一时间赶来了,这可不是乡情深切,而是有自己的明确目的。她一共给迅哥儿说了这几句话,我们看看这几句话里都包含着什么信息,为什么说她的“任意胡为”首先表现语言尖酸刻薄,说话难听。

故乡杨二嫂人物分析 《故乡》中杨二嫂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段“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这是见到二十年未见过的迅哥说的第一句话,评价迅哥儿的容貌,突出“胡子长”,变化大,潜台词,就是衰老了很多,这无疑是很没有礼貌的。能直指别人容貌的弱点,要么关系非常密切,不担心对方生气,要么就是心里瞧不起对方,觉得对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里很显然是后者,在她看来,一个在外混了二十年还要回乡买祖屋的读书人人,显然是一个事业上失败者,所以得罪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段:“不认识了?我还抱过你哩!”,在迅哥儿表现愕然后,马上说“忘了,真是贵人眼高……”

“抱过你”,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在杨二嫂眼里,这显然是对迅哥儿的一种恩赐,是拉近关系的一种绝佳的机会,在迅哥儿“愈加愕然”后,立刻就没有了表面上的客套,而是立刻讽刺——“贵人眼高”,说这句话时的神态是“冷笑”,是毫不遮掩的鄙夷,这这里的“贵人”就不是真的贵人,而是一个失败的读书人,一个可以嘲讽的对象,一个失败者竟然不认识杨二嫂,这显然是她无法容忍的。这句话的嘲讽意味就很浓烈了。

第三段话——“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阿呀呀,你放了道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走的时候还顺手拿走了母亲的一双手套)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首先态度上是,“我对你说”,非常强烈的肯定语气,有命令的意味,命令什么呢?“把这些破烂木器给我”,这句话才是真正的关键,是这次前来的主要原因,是费劲口舌后的心思。

其次是造谣迅哥儿已经“阔”,放了道台,取了三房姨太太,这就是杨二嫂认为“阔”的标准,简单总结就是有权,有钱。

木器也变成了“破烂”木器,她显然知道迅哥儿并没有阔,木器也并不是破烂,但这样说,自己强夺别人的东西就有了合理性,如果不给,就要背上“越有钱就越越不肯放松”的罪名,在当面都可以说,自然在其他乡民面前也可以这样说。

为了一点点别人木器,假装热情拉关系,明里暗里去嘲讽,夸大其词捏事实,尖酸刻薄话难听,走的时候还要顺手拿走人家一双手套,确实是任意胡为。

二是为了私利,诬陷他人。小说迅哥儿最后离开故乡的时候,杨二嫂发现了埋在土灰里的碗碟,便毫不犹豫的认定是闰土私藏的,给老实的闰土栽上一个贼名,然后就自认为这是很大的功劳,边拿走了迅哥儿家里的“狗气杀”。

碗碟到底是不是闰土偷的,杨二嫂是没有证据的,从前文中来看,老实的闰土应该是不会拿的,也没必要拿,如果开口要,迅哥儿也会送他。在农村,偷东西是一项很大的罪名,中国人对小偷小摸的行为向来是不能容忍的,杨二嫂为了拿走一件很小家具,不惜给闰土栽上一个贼名,并且肯定会回去大肆宣扬,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惜陷害他人,也算得上是任意胡为。

三是欺软怕硬,唯利是图。杨二嫂来得目的是明确的,就是看能不能占到一些便宜,并且不是只来一次,而是天天都来。小到一副手套,一件家具,大到木器家具,只要她能弄过来的,都要费尽心思去试试。闰土和“迅哥儿”显然都是杨二嫂所不惧怕的,是可以欺负的,迅哥儿是碍于情面不好拒绝,闰土是讷于言语不会辩解。

所以在她的认知里,都是可以欺侮和损害的。如果迅哥儿真如她所言,放了道台,她显然是不敢前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为自己的私利,不讲道德和情感,确实是任意胡为。

杨二嫂的行为,无疑是可恨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妄为,不惜侵害他人,更是可怜的,因为她的行为,是环境异化的结果。这样的异化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的极端贫困,她原来是卖豆腐做小生意的,闰土种田都要捐几次,那么杨二嫂这样的家庭捐次数会更多,物质的贫困极端贫困之下,不能通过正常手段获取资源,就只能靠掠夺比自己更弱小者的资源为生。所以她才会对一双手套,一件木器那样的费尽心机。

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杨二嫂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不仅仅是农村衰败萧条,小市民阶层也是一样。

二是个人心态的异化。一个社会,夺取他人的东西如果成为了一种常态,而且这种常态不但不会被认定为不道德行为,反而当做有本事有能力去宣传,那么这样的行为就会泛滥。在杨二嫂的世界观里,是不会有温情存在的,因为人们就是那样生活的,自私自利,巧取豪夺,。

从没有感受过爱和温情的人,也就不会相信爱和温情的存在。

一百多年过去了,杨二嫂的形象仍然有着很大的社会意义。当今社会,辛苦的人还是很多,鲁迅先生作品,总是有着超脱时间的伟大,值得我们每个人再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