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9单兵口粮 打造"舌尖上的军队"!看中国单兵口粮进化史
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曾率军席卷了大半个欧洲。这位非凡的军事家曾有一句十分朴实但又堪称真理的名言,“军队靠胃行军”。显然,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伙食的量与质直接决定其战斗力的高低。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在解放军中也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谚语,即“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这说明中国军队历来高度重视部队的伙食保障问题,从以前要求让官兵吃得饱,到现在力争让官兵吃得好,解放军的伙食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在野外吃饭
解放军从建军之日起就严格规定“官兵一致”,具体落实到吃饭这个问题上不像一般外军那样军官和士兵分开,而是按照工作地域、性质和岗位的不同将伙食分为四类标准:
一类灶:战士、与战士同餐的军官、国防施工分队和驻生活条件艰苦的边防、岛屿部队等;
二类灶:坦克和自行火炮修理分队、坦克和自行火炮分队、航空兵机务大队、驻高原地区部等;
三类灶:水面舰艇人员、飞行学校学员等;
四类灶:常规潜艇人员、航空兵空勤人员、核潜艇人员、特种部队人员等。
解放军潜艇部队享有标准最高的四类灶
其中,二类灶的标准高于一类灶,依此类推,自然四类灶的伙食标准最高。据公开可查的资料来看,中国军队每年的伙食费大概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也是一笔不小的军费支出。虽说今天的解放军部队已普遍实现了从三菜一汤到七菜两汤范围内的伙食待遇,但很多年前,如此丰盛可口的饭菜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众所周知,自人民军队成立的第一天起,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就牢牢印刻在了这支队伍的灵魂之中。当然,艰苦朴素精神的养成与传承一方面与部队思想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被客观条件所限。至于真正让解放军切实感受到饮食保障水平极度落后的契机,还是6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
美军怪兽般的后勤补给能力让中国倍感差距
在与美军的直接交锋中,中国军队首次感受到了美军高技术装备的威力。而要命的还不仅于此,后勤保障方面鸿沟般的差距更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最常见的三人份C口粮包装,其中包含了饼干、午餐肉、豆子、脱水蔬菜、水果硬糖、咖啡粉、果汁、口香糖等,甚至还有香烟、火柴、针线盒、消毒纸巾和剃须刀片。
同时,除了C口粮这种以罐头为主的食品,美军也尽了最大努力向部队尽可能地提供一些A口粮(新鲜食物,所有军用口粮中最少见,也是最宝贵的)、B口粮(罐装食物,主要为需简单加工的半成品,口感比C口粮更好些)。
口味和营养皆被考虑在内的美军C单兵口粮
于是乎,以C口粮为核心的美军单兵口粮可为每名士兵提供的热量为4350卡路里/日。当战局并非特别激烈,可以以半成品为基础制作B口粮时,每名士兵每天的热量摄入为4250大卡。一线战斗队部每日的午、晚两餐必须配有肉食,每月三十天(60次正餐)中平均50.5次可以吃到新鲜肉制品,其余9.5次则以罐头午餐肉凑足。
每份C单兵口粮内还有三支一包的香烟
尽管美军后勤部门已近乎“殚精竭虑”地满足前线部队在“吃”问题上的种种需求,但毕竟众口难调,美国大兵们始终都从未完全对伙食的菜色有所满足。不过,相比起志愿军的伙食标准,美军口粮绝对算得上是“五星级”标准了。
玻璃罐中的就是用高粱米和其他杂粮做成的炒面
在远离家乡的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经过惨烈的战斗后,却经常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而当时中国刚经历了战乱的洗礼,物资匮乏,前线上百万军人要吃饭,只能把小麦大豆和杂粮磨成粉,然后用油一炒,最后放些盐,做出一盆炒面。
战士们把炒面带到前线,加些水和成糊就能吃了,有时没有水干的咽不下去,就拿冰或雪就着吃。炒面没什么维生素,只是最单纯的碳水化合物,长期吃炒面让许多战士吃坏了肚子,还伴有夜盲症、烂嘴角等病痛。
10公斤一份的701型压缩干粮
认识到军队伙食保障的重要性后,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8年,解放军第一代单兵口粮就此问世。即由总后勤部和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共同试制而成的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传说中”的701和702压缩饼干。
右上小图就是701压缩干粮盒子里的真面目
701压缩饼干采用10公斤装,密度极大。701和702压缩饼干是把面胚模压过后烤制出来的饼干,能保存很久而不变质,但味道实在无法恭维。同时,701和702的硬度也是足够“惊人”,把它们整齐摆好的话,估计也能当地砖了……不过,作为解放军第一代军用口粮,701和702依然有效解决了解放军战时的伙食保障问题,即我们总算有了堪用的应急口粮。
761型压缩干粮也大量提供给对越反击战一线的解放军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解放军开始列装新一代口粮,即著名的761型军用口粮。毫不夸张地说,761型在整整一代中国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今天还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
761型干粮中菜单的一种,即压缩干粮配午餐肉丁罐头
相比起701和702型口粮,761型口粮首次考虑到了主食与副食相互搭配的要素,为战士提供更为均衡的营养。其中,主食有三种,即脱水干粮、脱水米饭和脱水面条,副食则是午餐肉丁、荤炒什锦和酱爆肉丁这三种罐头食品。尽管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平心而论,761型的食谱也极为匮乏,尤其在部队长期只能吃到它的情况下,更显得“别无选择”。
老山前线的解放军正用761型干粮的盒子接水
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到1995年,761压缩干粮都是我军野战食品中的骨干品种。听当年参加对越反击的老兵说,每天就给三块这东西,虽然很香很好吃,但是硬的能崩掉牙,急眼了甚至能用来打人……
曾少量装备解放军侦察兵部队的侦察兵专用口粮,食谱相对丰富许多
解放军侦察兵食品研究1986年2月开始,1987年6月结束。侦察兵食品含有米饭、酱米肉、水果软罐头食品、压缩干粮、巧克力和提神饮料等10种食品。每日份2包,重985克,体积1435厘米3。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口味好,营养丰富,便于携带食用,具有解渴、兴奋和抗疲劳作用,具有较好的接受性和连食性。
一时间,所有部队都以能吃上侦察兵口粮为享受。不过,其成本相比起当时普遍装备部队的761型来说还是太高了,故未敞开向普通部队供应。此后,直至06式单兵自热食品食品出现前,解放军并未装备成套的单兵口粮,而是着重对单种主食或副食进行攻克。
94脱水米饭从1992年开题研究,1994年完成。事实上,中国军队研究脱水米饭的历史悠久,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了。1982年定型的第一代野战食品中,脱水米饭是三种主食之一。但由于工艺和设备问题,一直没有形成保障能力装备部队。因此,新研制的94脱水米饭从根本上攻克了这一难关。94脱水米饭的特点是:①脱水米饭复水性能好,85℃以上热水复水10分钟左右。②贮存性能好,保质期达到2年以上。
同期,军用蔬菜罐头也开始研究。由于此前761型口粮的蔬菜罐头大多为高酸罐头,品种较少,研制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加新型优质的新品种,以适应部队的需要。新研制的主要有脆绿黄瓜、麻辣豆芽和胡萝卜罐头。军用蔬菜罐头的特点是:①罐头口味为低酸,在多年一贯制的蔬菜罐头中,增加了新口味。
②使用了新型食品添加剂,降低了杀菌温度,提高了内容物的品质,尤其是脆度。③采用了新的烫漂工艺,有利于杀酶和护色。从1983-1994年的10年间,尽管第二代野战食品未正式通过鉴定,但是,我军的野战食品研究工作呈现了飞跃发展的势头。一共有7个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增强,单兵口粮的生产和包装也越来越简单,大量的野战口粮充斥部队,整个系统被挤得非常臃肿,在短暂的05/06野战食品的过渡后。09型野战食品终于接近了美国MRE的设计制造模式。陆军单兵、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空降兵完全可以通用该野战食品。然后为特种兵单独配发用于敌后作战使用的轻便食品,为导弹部队使用的抗辐射食品和为高原部队使用的抗缺氧食品。
09型单兵口粮里以腊肠炒饭最受欢迎。这些口粮毕竟不是新鲜食物,而腊肠本身就是腌制食品,因此相比其他不新鲜的菜品,腊肠炒饭的口味与人们的预期相差不远。也正是这时候,单兵口粮全面普及了自热型食物,只需要在自热粉末里加些水就能给食物加热,实在是长途旅行,行军打仗的必备良品。
这里提一下空军的口粮,空军08型远航口粮主要为大航程的轰炸机和运输机准备,不能自热,只能用烤箱烤或者用固体燃料加热,值得吐槽的是这包装盒上竟然还有完整的英文翻译。
03型战斗飞员行食品应该是最特殊的了。顾名思义,它专为战斗机飞行员定制,真空包装的一串巧克力球,可以单手操作,一口一个,不影响飞行员对飞机的操控。
中国的“自热野战口粮”适合寒区部队野外使用,其中,“营养速食面条”,不同于市场上的方便面。一般方便面要用开水冲泡,体积较大、保质期短。军用方便面条则要求体积小、携带方便,可以用冷热不同温度水冲泡,保质期起码在两年以上。
高能野战口粮是一种应急口粮,每日份由高能模块、营养模块、风味模块和增加胶囊四部分组合而成。用三层复合薄膜真空包装,中包装用纸盒。净重约400克,热量8360千焦耳。口粮形状为块状或牙膏状,便于部队食用和携带。主要用于机动作战和特种警备部队在3-5天内应急时使用。
至于脱水菜汤,该成果主要用解决高原、边防、海岛、舰艇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的蔬菜供应问题。本成果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水的三相变化理论,采用冷冻升华干燥方法,将预处理过的新鲜蔬菜等进行脱水干燥,结合真空充氮、脱氧等新型综合包装工艺,使加工后的产品经长期贮存后再复水,仍能基本保持原有鲜菜的色、香、味、形和营养。
您的点赞、评论与转发,是对花熊最大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