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戡蒋介石 民国军统内外称谓有大讲究 蒋介石被称呼为什么?

2017-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军统.保密局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是军队性质,有编制.有军衔.但内外有别,秘密单位并不准穿军服.国民党军队等级森严,官大一级压死人.军官虽称呼士兵为弟兄,而士兵则需称呼上级为长官.下级军官称呼上级在职务后加座字以示尊重,如团座师座军座等,参谋长称参座,副职称副座.蒋介石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军队最高统帅,故高级将领称其为委座.国民党军队(含军统)设有组长.处长.局长,也均加座字.下级对上级无论口头或文字均在职务前加职,不少影视剧动辄称卑职,这是错误的.卑职原本是明代中下级武官对上司的自

军统、保密局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是军队性质,有编制、有军衔。但内外有别,秘密单位并不准穿军服。

国民党军队等级森严,官大一级压死人。军官虽称呼士兵为弟兄,而士兵则需称呼上级为长官。下级军官称呼上级在职务后加座字以示尊重,如团座师座军座等,参谋长称参座,副职称副座。蒋介石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军队最高统帅,故高级将领称其为委座。

国民党军队(含军统)设有组长、处长、局长,也均加座字。下级对上级无论口头或文字均在职务前加职,不少影视剧动辄称卑职,这是错误的。卑职原本是明代中下级武官对上司的自称,到清代文官也如此。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正式颁令,废止这一封建色彩浓厚的称谓,只称职。不仅口头,文字亦如是,如戴笠写给蒋介石的报告,文末均署职戴笠。国民党军公文至抗战后用字相称,以示尊重,如何应钦字敬之,公文即署何总长敬之兄。1947年后仿美军公文格式,此习惯才放弃。军统在公文习惯与军队一样,内部有自己的行文特点和口气。

一些反映我党地下斗争的影视剧,涉及军统和中统的称谓亦不符当时习惯。如军统人员对戴笠当面均称先生,背地称老板,称蒋介石为大老板。蒋介石因戴笠最初为南昌行营科长,所以一直习惯称呼他戴科长,有时为示亲近称呼他的表字雨农。

戴本人是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按黄埔系习惯,一直称蒋为校长。戴笠与军统高层背地里称蒋为老头子,这也是黄埔系将领们的习惯称呼。戴笠对宋美龄无论当面背后皆称夫人。中统是按国民党党务系统的习惯,称蒋介石为总裁,一律称局长徐恩曾为先生。

军统、中统下级对高层领导也皆称先生,如郑介民、唐纵。毛人凤职务不高,但因他在戴笠外出时主持工作,军统干部一律称他为毛先生,无论是任军统局主任秘书或后来继戴笠之后任保密局局长,下级皆称呼其为毛先生,一直没有改变。

蒋介石早年任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抗战中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任国民政府主席,20世纪40年代末期又任总统,长期担任国民党总裁(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原称总理,因纪念孙中山,故改称总裁),兼职有黄埔军校校长等,因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如总司令总裁委座校长主席总统等。

另外,国民党党政军各类人员对蒋的称谓也不同,如国民党元老一般称蒋为先生,党务系统一般称其为总裁,将领一般按不同年代职务称他为总司令委座等,而黄埔系将领自诩嫡系,一律称校长,蒋介石最爱听这一称呼。

当然,杂牌系的将领是绝不如此称呼的。军统领导人如戴笠、郑介民、唐纵等为黄埔毕业生,也称蒋介石为校长。军统非黄埔毕业生者,如沈醉见到蒋介石,就称呼其为委座。国民党党务系统包括中统互称同志,老资历党务人员一般自称兄弟,对外称调统人员,而军统因自诩为革命团体,内部则互称同志。

戴笠对与他亲密者,如宋子文、张学良、汤恩伯、胡宗南等,则称兄道弟,或称表字,如胡宗南字寿山。军统其他人员称呼这些人,都按职务称,如对宋子文称部长、对张学良称副座等。唯独因胡宗南与戴笠关系亲密,军统特务无论高低,皆称胡先生。

抗战以后,军统开办了二十多期特工人员训练班,军统局内部称谓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训练班学员血气方刚,多有文化,不同于军统早期老特务。再因每期训练班,戴笠必兼主任。因花了大量心血,这一大批学员均受到戴笠的宠爱,抗战结束时有的学员已爬到少将级阶衔。

这些学员很多都得到戴笠的器重,成为保密局和后来情报局的骨干。故这些学员自认为是戴老板门生,见到戴笠,必称主任而不称先生。见到其他曾在训练班担任过老师的军统高级特务,也不按例称职务而是称老师或教官。学员们也不按军统局的习惯互称同志,而改称同学。

军统分公开与秘密两部分单位,秘密单位不公开活动。公开单位的军统人员在外面活动时,也不会自称是军统局的。军统局的公开单位有军委会特检处(后改为军委会办公厅邮航检查处,这个处连军统内部很多人都不知道属于军统局单位)、卫戍区总司令部和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缉私署、货运局、警察局侦缉大队、兵工署警卫稽查处、长官公署第二处、中美合作所、国防部二厅、交警总队及国民党军队各级谍参情报军官、驻外武官,这些单位的军统人员对外只能自报所属的部门。

军统局只有一个部门骄横无比,对外称呼自己是望龙门的!

军统局原有特务队,担负警卫等任务,抗战前皆为便衣。抗战后改为武装部队,着军装,正式番号为国民党军委会交通统一检查处第二巡查总队、军委会特务第五团等。军统内部称特务总队,下辖三个武装大队、一个便衣中队。它不同于国民党军队和机关中的特务团、营、连只担任警卫任务(国民党军队中有特务长职务,负责主管伙食生活),军统特务总队一部分人员担任军统局本部和戴笠、宋子文等公馆警卫,大部分任军统看守所、监狱看守。

重要人物如张学良、廖承志、叶挺、杨虎城等要犯均由他们来看守。

军统处决人犯也由他们来执行。尤令军统内部特务们心惊胆战的是特务总队行动组,这个组不仅在社会上可以公开搜查,执行抓捕任务;在军统内部,凡违反纪律的特务,无论级别高低,均由该组去拘捕扣押。

因而在军统局内部有锦衣卫之称。特务总队还有自己的看守所,捕来的犯人都在此初审,然后才会根据案情转往白公馆和息烽集中营。军统局内部称此处为小学,后两者分别为中学和大学。

因而,这个军统部门的特务兼公开和秘密不同身份,有内外抓捕大权,比公开特务机关更凶狠。一般军统特务都会让三分。这些特务外出横行不法,听到被询问是何机关时,都会狂妄骄横地回答:望龙门的!因特务总队一直设在重庆森林望龙门两湖会馆内,故有此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