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道德 厉以宁:人类社会存活下来靠的是道德力量的调节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网易财经12月14日讯 2017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今日在北京举行,在"展望2020"主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政府调节是管理违背法律界限的事,不违背法律界限的不管,家庭生活正常的不管,但如果家庭中有人虐待儿童.毒打配偶.虐待老人,那政府就要管,不然政府是不管的,这里靠的是什么交易?靠的是道德,我们经常讲一句话,中国的老话,小乱居城,大乱居乡.小乱为什么居城?乡下人往城里跑,因为城里有城墙,有兵驻守;大乱为什么居乡?因为大乱期间,城市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可能在城市打

网易财经12月14日讯 2017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今日在北京举行,在“展望2020”主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政府调节是管理违背法律界限的事,不违背法律界限的不管,家庭生活正常的不管,但如果家庭中有人虐待儿童、毒打配偶、虐待老人,那政府就要管,不然政府是不管的,这里靠的是什么交易?靠的是道德,我们经常讲一句话,中国的老话,小乱居城,大乱居乡。

小乱为什么居城?乡下人往城里跑,因为城里有城墙,有兵驻守;大乱为什么居乡?因为大乱期间,城市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可能在城市打得很激烈,火攻、水攻、断粮、断水,城里都怕,所以有大动乱时,城里人往乡下跑,跑得越偏僻越好,在大动乱时期,市场是瘫痪的,政府是失灵的,但人类社会存活下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道德力量的调节。

以下为文字实录:

厉以宁: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道德在经济中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市场调节被认为是第一种调节,它是靠市场规律起作用的,但是还有第二种调节,政府调节是依靠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来实现,难道就这两种调节吗?有没有第三种调节?应该说有,而且它的时间比市场调节、政府调节要早得多。

市场什么时候有的?几千年前的事情,在原始部落之间开始进行了交换,这是最早的市场。政府调节比这更晚,只有有了国家、有了政府,才有了调节,人类社会存在了多久?少说有几万年了,在漫长的岁月中,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的调节,没有政府就没有政府调节,但人类社会存活下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习惯,惯例,道德理念。

市场是一个无形的手,是靠市场规律作用调节的,政府有形的手靠法律法规在起作用,道德力量的调节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为什么说是无形的呢?因为它是靠自律形成的,怎么会是有形的呢?道是无形却有形,道是有形又无形。

道德力量调节在没有市场调节、没有政府调节的情况下它是唯一的调节,人类社会存活下来,有了市场、有了政府以后,道德力量仍继续存在,没有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时它是唯一的调节,有了市场调节、有了政府调节而仍然存在,起着作用。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整个社会是个大领域,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交易领域,是交易领域市场规则起作用,没有交易领域,那就是非交易领域,非交易领域靠什么?因为是非交易领域,市场规则不起作用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街坊邻居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在非交易领域里。

政府调节是管理违背法律界限的事,不违背法律界限的不管,家庭生活正常的不管,但如果家庭中有人虐待儿童、毒打配偶、虐待老人,那政府就要管,不然政府是不管的,这里靠的是什么交易?靠的是道德,我们经常讲一句话,中国的老话,小乱居城,大乱居乡。

小乱为什么居城?乡下人往城里跑,因为城里有城墙,有兵驻守;大乱为什么居乡?因为大乱期间,城市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可能在城市打得很激烈,火攻、水攻、断粮、断水,城里都怕,所以有大动乱时,城里人往乡下跑,跑得越偏僻越好,在大动乱时期,市场是瘫痪的,政府是失灵的,但人类社会存活下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道德力量的调节。

经济学经常是谈效率的,经济学始终认为效率重要,但一定要认为效率是两个基础,一个基础是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个基础是效率的道德基础。

重要问题在哪里?重要问题在于仅仅有经济中的物质技术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多少厂房、多少设备、多少劳动力、多数原料、质量如何等等,决定了常规效率。

超常规效率从哪里来?它来自于效率的道德基础,举个例子,在抗侵略战争时为什么国民有这么大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它是道德因素起的作用,在大自然灾害来的时候,为什么同志们抢险救灾,互相帮助,为了什么?它是一种友爱的精神、互助的精神,是道德基础起的作用。再看第三个,移民社会的效率为什么这么高?比如今年广东福建一带住了很多客家人,客家人从哪里来,是中原动乱以后从河南等地南迁,来到了今天的广东、福建、江西。

我专门在江西做了调查,江西鄱阳湖东面有一个县叫鄱阳县,鄱阳县有一个镇叫瓦屑坝镇,北方的移民过长江了,进入到鄱阳湖,在鄱阳县登陆,登陆以后集中在瓦屑坝这个地区,干两件事,第一件在那里干的是到了新的移民区该做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办学习班,要友好待人,不要以强凌弱,要友善对待当地的土著居民。

学完以后第二个,这支人到广东、这支人到湖南,这支人到福建,这支人留在江西,用文化把他们凝聚在一起,所以效率高。

不只客家人如此,清朝后期到民国初期闯关东,几十年时间里山东、河北到东北的移民都出来,城市也渐渐初具规模,山西人、陕西人、甘肃人到内蒙叫“走西口”,它也是一样的,福建广东人下南洋,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移民社会是有效率的,而效率主要来自道德基础。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一定要想法子在现在的社会中把道德力量调节放在重要的地位。

常言说得好,同甘共苦,很多人都说,同甘共苦不是一回事,是两件事,同甘是同甘,共苦是共苦,同感靠什么?靠制度、靠规矩,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企业赚钱的时候,怎么分奖金、怎么给职工奖励,这要靠制度,没有制度就乱了,要靠规矩。

共苦就不同了,共苦靠制度是不够的,共苦靠精神,靠认同。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如果连年亏损怎么办?职工就不安心了,不要走,有制度在必须按制度在,合同期未满不能走,该罚多少钱我认罚,我还是要走。同甘靠的是什么?同甘靠的是怎么样在制度之下不乱来,很好地相处,大家遵守制度、遵守规矩,但遇到困难啊时就要靠精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从共苦我们能看到,道德力量的作用很大,社会责任感是怎么产生的?是在精神思想之下产生的,如果大家都认同了、共命运了,企业就能够改变现在的面貌,这就是道德力量。

道德力量怎么形成的,道德力量的形成是靠大家共同努力,通过文化、通过教育形成,文化的作用表决在这个地方,我们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以后,对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对中国的前途就应该了解了,两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任何人都不能突破这向条底线,一条是法律底线,一条是道德底线,光遵守法律底线,忘记了道德底线不行,只记得道德底线又忘记了法律底线又不行,这样社会就没有法治了,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以后,一定要发挥法治的力量,一定要发挥道德的力量。

最近教育界又讨论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情,药家鑫的惨案,西安音乐学院的一个学生,这个事情已经解决了,是好几年前的,但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骑自行车把一个老人撞倒,一看周围没人,他拿刀子捅了老人好几刀,“你快死吧”,人的道德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丧失了,我们培养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假如我们培养的都是这样的人,那我们的社会能前进吗?在讨论这个案件时有几个学生说,如果是我,我也可能这么做。

撞倒人就要救啊,你要喊啊,打电话,叫急救车,但他反而把人捅死了,省得你以后再找麻烦,这就是道德的沦丧,如果我们的经济上去了,结果道德是这样的,怎么行?

道德是什么?道德是文化,所以现在除了经济方面,两条底线一定不能突破,我们要有新的认识。

再做进一步分析,在经济学里我们经常讲效率,既然效率有它的道德基础,那效率的意义就更深远,它不仅是物质基础的保障,西方曾经提出“第三种效率”,经济学里提的第一种效率是生产效率,它是经济学里提的多少投入会有多少产出,这个是有用的,用途在什么地方呢?它能够激励每一个微观经济单位,也就是每一个企业,能够更好地把资源用好,能够以更少的投入产生更多的收益,那社会就在前进。

到了20世纪30年代,或者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第二种效率,第二种效率是资源配置效率,它的意思就是,假定资源总量不变,以X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的效果,以Y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 1的效果,以X Y的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 2的效果,各有分工,微观经济单位以生产效率为主,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着眼应该是资源配置效率,让更多资源合理配置。

第三种效率由西方在70年代时提出,“X效率”,从理论上说这么多投入就会有这么多收入,但为什么没有这么多?那就是负效率,负效率怎么来的?X效率负效率,最后他们研究主要是这样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因为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不一致,这种情况下效率就丧失了,产生了X负效率;第二个原因是职工之间不和谐,互相争斗,窝里斗,这种情况下效率自然就减少了;第三个原因是个人的惰性,比如冬天不愿意起床,个人上班以后打瞌睡等等,这些都是由个人的惰性产生了X效率。但他们的理论中始终没有解决“正X效率”,超常规的效率从哪里产生的?这里告诉你,来自道德理念,所以完全有可能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情况下来增加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