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多少钱一吨】海螺水泥海外发展第一站日发运量再度超过9000吨
8月全面完成产销效目标任务,9月10日发运量再度超过9000吨,月销量有望超过22万吨……深耕海外八年,印尼南加海螺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从土地勘探到厂区建设,从市场拓展到生产销售,从人员培养到文化融合,一步步实现了从扬帆出海到扎根印尼。
印尼南加海螺是海螺集团海外发展的第一站,它不仅是海螺集团在海外兴建的第一个实体工厂,而且实现了中国水泥工业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当前,南加海螺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稳步有序,中印两籍员工队伍关系融洽,公司全体干部员工齐心协力,正朝着年度生产经营奋斗目标全力前进。
印尼南加海螺远眺
24个月“海螺速度”带动产业链“走出去”
2011年6月30日,海螺集团与印尼工业部、安徽省国资委在雅加达共同签署了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拟在印尼南加里曼丹省、东加里曼丹省等地投资建设水泥厂——印尼南加海螺项目由此落地。作为中国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海螺集团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水泥生产线设计配套、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锤炼出了一支顽强拼搏、干事创业的队伍,为海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征地拆迁,是“走出去”发展的第一个大难题。印尼的土地为私有制,土地所有者不同意卖地,再好的工程也无法开工。为了控制进度,南加海螺先遣干部员工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成立征地小组,分解目标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反复进村找地主洽谈。“我们不通过中间人,自己一家一户去谈。”这样的工作方式,让海螺人掌握了主动权,到2012年底,南加海螺累计完成征地243公顷,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大幕。
干部员工齐心协力
南加海螺建设高峰期,土建、安装等多项工程等交叉施工。公司干部员工以保证工程总体目标为指导思想,排实排细项目建设计划,分解节点目标,盯紧过程监控与关键点的验收管理,尤其是对地下隐蔽工程、滑模及大型基础等重点工程,进行24小时监管和每米拍照。
建设过程中,南加海螺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方案。印尼南加很多原材料匮乏,且采购成本较高,公司便自营制作石子及水泥砖,生产的水泥砖不仅满足了自身建设需要,还有少部分外销,仅此一项便节约采购成本200余万元。施工中,公司对印尼当地稀缺及造价较高的工程材料提出设计修改意见,先后优化了原煤、石灰石、窑头、机械通风冷却塔、水泥包装等子项的地基处理,节约造价上百万元。
南加海螺的建设不仅是优势产能的输出,而且带动了国内大型水泥装备、生产技术以及整个产业链的走出去。南加海螺公司熟料生产线、燃煤电站及矿山所使用的设备均是国内采购,大型装备国有化率在98%以上。同时公司选择中国机械工业第五建设公司、中国十七冶水泥工程公司等作为合作单位,进一步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进度受控。
南加海螺首条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2014年11月18日,南加海螺首条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顺利点火投运,工程建设工期仅用了24个月,而在海螺之前,外资企业在印尼投资建设一条水泥生产线通常需要5-8年。中国建材杂志社记者实地调研后评价道:一直困扰建材行业真正“走出去”的难题再一次被海螺“破解”,海螺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全资独立运营的“印尼海螺(南加海螺)”成为中国水泥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成为中国建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里程碑。
“四千万精神”海螺品牌扎根印尼助力发展
2018年,南加海螺提前1个月完成年度利润目标和水泥产销量目标,首次实现了两条生产线连续4个月满负荷运转,11月份创下单日发运9158吨的新记录……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南加海螺全体员工一千多个日夜的坚守和付出。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南加海螺公司地处加里曼丹岛内陆,销售市场以本岛为主,外岛为辅,自正式对外销售以来,公司销售人员秉承“四千万精神”,通过开展客户体验式营销、产品推荐会、ConchShow社区推广以及印刷户外广告牌等举措,一步步提升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知与了解,实现了日销量从无到有。
南加海螺繁忙的发运广场
在市场拓展初期,客户体验式营销活动有效提升了终端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知与了解。2015年一季度,南加海螺抽调公司中印两籍骨干员工,成立7个活动小组,以当地县为单位,走访每一个制品厂、工程客户及网点客户,通过送样、试用、跟踪、反馈及转化的工作流程,一家一家客户进行公关,直至其成为海螺水泥的客户。
一次,为了尽快给客户送样,销售人员早上6点钟出发,一路驱车18个小时,又经过2次船渡,终于在晚上12点到达目的地,当地小镇没有宾馆,他们就把车子停在搅拌站内,直接在车上休息。客户知道了这件事情,深受感动,在水泥适配合格后立即采购海螺水泥,现在仍然是南加海螺的忠实客户。
2018年,南加海螺组建北加市场部,培育新的销量增长点,再次启动传统市场走访和调研,同时持续推动解决物流瓶颈问题,整合运力资源,实现物流对流统筹,运输费用进一步降低。通过精耕细作,2019年上半年,南加海螺水泥熟料产量、销量、效益均超额完成。
南加海螺的建成投产,为整个加里曼丹区域的水泥市场注入了活力,扭转了一直以来区域水泥价格过高的形势,对推动地方基础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南加省时任省长Rudy先生表示,“公司(南加海螺)的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南加省的建材市场,使得市场进入多家竞争模式,解决地方水泥价格过高等问题;同时直接为本地居民创造了500多个工作岗位,并带动了我们地方建筑施工、物流运输、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如今,南加海螺进厂道路两侧布满了小餐馆、便利店及修车铺等,吆喝声、车流声不绝于耳,一片热闹景象。
137项制度探索印尼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就业
2019年5月,南加海螺举行公司第一届机电技术大比武,制造分厂机修工Pauzian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得到了公司的表彰。Pauzian原先是当地一名普通村民,2018年经过公司的面试考核,在中国师傅的手把手教学及自身的努力下,从一名巡检工一步步成长为公司机械维修技术员。他激动地说,是海螺给他带来了就业机会,大幅提升了生活质量,也实现了个人价值,改变了他世代务农的命运。
印尼员工独立顶岗
作为海螺集团海外建设投产的第一个项目,南加海螺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人才储备库”的职责,积极推进人员本地化建设。
2018年5月,南加海螺制定了“丝路计划”人才培养工程。首期22名“丝路计划”学员均是曾在中国留学的印尼当地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中文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快速接受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过1年多的培养,经过选拔留下来的15人,不仅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而且对公司中印两籍员工之间的融合也起到了润滑剂作用。
南加海螺先后设立“102030”“丝路计划”及“98511”等人才培养计划,配套建立公司后备人才库,明确培养责任人并签订“师徒协议”。截止目前,南加海螺用工本地化率接近90%,其中通过考评选拔培养印尼籍中层人员4人、主管工段长26人,专业技术员43人,公司关键技术岗位基本实现印尼籍员工独立顶岗。
南加海螺首届留学生实习班学员
结合印尼国法律及国情,南加海螺相继制定下发了各类规章制度137项,搭建了公司的制度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南加海螺还先后派遣人员参加了海螺西巴项目、印尼海螺及北苏海螺试生产调试工作,为印尼区域内兄弟单位印尼籍员工开展培训约200人次。
南加海螺所在地TABALONG县县长曾公开对媒体表示:“我非常支持海螺,海螺是个很好的企业,他们招收当地人在海螺工作,解决了印尼人的就业困难。我支持海螺在印尼发展,也欢迎其他中国企业来印尼投资。”
2019年4月,南加海螺与项目所在地政府、中国国内高校共同签订印尼高中应届生高技能人才试点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今年9月11日,南加海螺在公司举行了热烈仪式,欢送首批通过选拔的印尼应届高中生赴中国留学。
文化融合树“海螺水泥建设美好印尼”形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海螺集团认为,企业要在海外长远发展,必须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落实,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造福周边百姓,树立中资企业良好形象。自项目施工到建成投产以来,南加海螺公司每年调研制定年度社会责任计划,积极捐资助学、帮扶慰问困难群众、赞助宗教活动,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位于公司矿山附近的pangelak村,以前每逢旱季,连续几个月不降雨,大片庄稼又急需灌溉,村里的老百姓急得团团转却只能干着急。海螺入驻后,收到了村长的求助函,公司立刻派人到现场实地考察,研讨确定了为村民提供水泵从河道抽水灌溉的方案,并迅速落实安装,为村民解决了燃眉之急,使村民不再受干旱影响。
Pangelak小学的校长Sari女士谈起海螺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感谢主将友善的中国朋友送到我们身边!水泥厂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我的大儿子现在就在公司销售部门上班,在中国籍部门领导的栽培下,现在已经是一名市场部经理了,同时也感谢公司给学校的孩子们硬化了学校的操场,送来上了新文具,学到了中国文化。”
2018年,南加海螺根据印尼文化特点,与政府部门沟通策划,设立“南加海螺奖学金和工业教育基地”,并在印尼国家青年宣誓日活动中,为首批资助对象颁发了海螺奖学金,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及主流媒体的报道。南加海螺还主动邀请地方政府、居民参加公司活动;积极支持当地教育事业,传播中国文化;尊重当地文化,开展斋月拜访、路边布施、共同开斋等活动,一步步融入当地,为周边社区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海螺力量,让“海螺水泥建设美好印尼”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