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培训】想成为出色的架构师?这本《聊聊架构》值得你看

2019-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周五,相信大家已经在享受自然醒了,借着这个假期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本由 InfoQ 团队主导策划的图书-- <聊聊架构>.这本书出版近一年了,在我们的渠道上卖了有 7000多本.不是爆款,但这销量也不差,现在它即将售罄从极客商城下架,今天借着春日的阳光,我和大家再聊聊这本书,以及当初为什么我们要策划这本看着不像是畅销书的图书.具体的策划过程,我们公众号去年 4月发过,这里不再赘述.现在豆瓣上这本书的评分是 7.8分.同样,不算高,但超出预期.我列举几个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吧.一位叫忆海拾贝的用户这

今天周五,相信大家已经在享受自然醒了,借着这个假期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本由 InfoQ 团队主导策划的图书—— 《聊聊架构》。

这本书出版近一年了,在我们的渠道上卖了有 7000多本。不是爆款,但这销量也不差,现在它即将售罄从极客商城下架,今天借着春日的阳光,我和大家再聊聊这本书,以及当初为什么我们要策划这本看着不像是畅销书的图书。

具体的策划过程,我们公众号去年 4月发过,这里不再赘述。

现在豆瓣上这本书的评分是 7.8分。同样,不算高,但超出预期。我列举几个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吧。

一位叫忆海拾贝的用户这样评价:

书中内容很棒,用生命周期分析架构是个新颖的角度,对拓展知识面帮助不小。比较失望的是缺少具体的良好设计的实例,觉得意犹未尽,感叹篇幅太短。

而另外一位叫高效勤奋者的用户也非常喜欢这本书,他说:

其书其人都让我甚是敬仰,其人不扬名,其书很多问题都想得很透彻。非常鄙视国内那些到处搬东西就凑成一本书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人看了之后,甚为愤怒,觉得被欺骗了,觉得这本书差到极点了。比如下面这位用户:

两百多页,三十多章,七十块钱的价格定位,定价堪比《架构即未来》,InfoQ社区的倾力打造。然而所体现出来的内容深度和《架构即未来》天壤之别。我并没有看到书中哪些能体现出作者独到见解的地方,相反的,大量的、众所知之的概念,泛泛而谈,甚至对什么是开源软件也大篇幅举例说明,我实在没搞清楚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群体,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搞清楚?社区有没有弄清楚?当满怀的期待变成了失望和愤怒,我不知道贵书编辑能否体会到读者的心痛?

其实,在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大概也想到了这几种可能。因为聊聊架构的作者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我们公众号上发布过这系列文章。其中,有一些人爱的死去活来,而又有一些人觉得全是废话,毫无参考价值可言。

而对于我,本身也是程序员出身,现在是 InfoQ的编辑。之前我的理想也是成为一名架构师,而在我从业的那几年,也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走。但回想起来,当时走了很多弯路,一是当时过多追求框架、技术细节层面的东西,但是对架构或者技术的全貌没有总览。二是我总是把技术实现、业务、架构分裂着来看。

当时,和《聊聊架构》的作者策划了最初的一系列文章后,我如获至宝,这不就是架构之道吗?因为之前走过很多弯路,我也才更理解这些看着是『废话』的思考是多么有价值。比如:

我们真正想快速的完成代码工作,就要克服自己对时间的恐惧,真正的去研究业务的问题,相关 stakeholder的利益,把这个变成我们的习惯。写代码的时候让该出现逻辑的地方出现逻辑,让不该出现的地方不能出现。一旦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逻辑,那么要马上意识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坑,这个问题一定和业务的分析不透彻有关系。

另外,比如说他提到的业务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技术人员总是和业务人员发生冲突呢? 这是因为技术人员很多时候关心的技术,和业务的主要目标往往不是直接对应的,业务也是负责某一部分的业务,也不是和业务的主要目标直接对应的,都是树的分支节点。只有直接解决业务问题的那个技术(或业务)--树的根节点 --会和业务直接相关。

所以一旦产生冲突,一般必须两个根节点(一般都是领导)碰面才能解决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他们都知道业务主要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下层无法理解上层,而上层都喜欢下军令状,要求下层执行。人只有尽量去理解上层的问题才能做下层的分拆。

再比如提到架构的切分原则时,他是这样说的:

1、必须在连续时间内发生的一个活动,不能切分。比如孕妇怀孕,必须要 10月怀胎,不能够切成 10个人一个月完成。

2、切分出来的部分的负责人,对这个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是对等的。比方说妈妈 10月怀胎,妈妈有权利处置小孩的出生和抚养,同样也对小孩的出生和抚养负责。为什么必须是这样呢? 因为如果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话,会伤害每个个体的利益,分出来执行的效率会比没有分出来还要低,实际上也损害了整体的利益,这违背了提升整体利益的初衷。

3、切分出来的部分,不应该超出一个自然人的负载。当然对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负载能力也不一样,需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实际上就是运营。

4、切分是内部活动,内部无论怎么切,对整个系统的外部应该是透明的。如果因为切分导致整个系统解决的问题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变化不属于架构的活动。当然很多时候当我们把问题分析得比较清楚的时候,整个系统的边界会进一步的完善,这就会形成螺旋式的进化。但这不属于架构所应该解决的问题。进化的发生,也会导致新的架构的切分。

以上这些内容我看了之后,陷入了沉思,跳出技术,这些问题也正是我曾经遇到和思考过的,只是当时没有深入思考,而此时,作者徐徐道来,给我从另一个维度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

出于记者的天性,我特别想把这系列我认为好的、能帮助到别人的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所以我很快找到了博文视点的编辑,我的老朋友侠少。而当时,他问我,是不是确定要做这件事,并给我分析了利弊。

侠少说,你的这系列东西不适合出书,因为他看着不像是具有畅销书的潜质。一是内容古老,没有热点,也不像其他的一些书有大众喜爱的“高并发”、“高可用”、“速学”、“深入浅出”之类的关键词,二是作者也不出名,基本没有流量。

我听了之后,也觉得确实有些道理,因为从传播角度看,这系列内容确实不适合扩散。但令我庆幸的是,侠少给了我建议之后,他还是默默读了我给他的样稿,并且产生了和我一样的共鸣。

我们在微信里很快达成了共识,大家都认为这事有价值,为什么不敢做呢?有很多我们觉得很棒的书,比如我喜欢的《极限控制》、《关乎天下》、《硅谷革命》,都不是畅销书,但我认为不畅销也并不代表它们的价值就低。

再到后面,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里所介绍的故事了。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图书的出版,也收到了很多好评。当然,也有很多吐槽。

不过,我觉得,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聊到的,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在这个时代,做一些你认为有价值有意思的事情,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