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2018倒闭潮】中国迎来倒闭潮 “马云们”搞死了实体经济?

2019-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陪伴了上海市民20年的老牌高端零售商场,如今只能"挥泪大甩卖".可是今年关闭的不仅只是太平洋百货淮海店一家,多家关闭的商场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实体零售业的"关店潮"来了!一家家带着岁月记忆的实体店黯然离场,或不得不闭店改造,实体零售业整体进入了整休期.近几年接连倒闭的百货店不胜其数,从外资第一店的百盛,到要关掉国内一半百货门店的万达.据统计,2015年中国百货关店席卷了17个省市自治区.14个品牌.63家百货门店.从关店分布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百货关店最严重,福建省成为

陪伴了上海市民20年的老牌高端零售商场,如今只能“挥泪大甩卖”。可是今年关闭的不仅只是太平洋百货淮海店一家,多家关闭的商场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实体零售业的“关店潮”来了!

一家家带着岁月记忆的实体店黯然离场,或不得不闭店改造,实体零售业整体进入了整休期。

近几年接连倒闭的百货店不胜其数,从外资第一店的百盛,到要关掉国内一半百货门店的万达。

据统计,2015年中国百货关店席卷了17个省市自治区、14个品牌、63家百货门店。从关店分布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百货关店最严重,福建省成为百货关店的重灾区,2015年共有9个百货门店关店。其中,仅万达百货就在福建省关店8个门店。

从关店品牌来看,万达百货以关店35个门店居首位,其次为天虹百货(5家)、玛莎百货(5家)、金鹰百货(5家)。此外,2015年关店的百货不仅包括万达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全国性百货品牌,如百盛、华堂商场(伊藤)、玛莎百货等外资品牌也难逃关店命运。

2016年上半年,在单体百货、购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业态中,22家公司共关闭了41家店铺。其中,百货与购物中心15家,歇业店铺的营业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被关店铺持续经营时间平均为6.84年,其中,百货与购物中心为8.67年。

惨不忍睹!到底是电商还是房价害死了实体经济?

关店潮愈演愈烈,百货、超市、便利店、餐饮、购物中心全都无一幸免。一份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实体店阵亡名单》揭露了实体经济“尸横遍野”的现状。名单上大致列出了涉及百货、超市、奢侈品品牌、服装行业和餐饮等7大领域,其中包括梅西百货、万达百货、香奈儿、沃尔玛、家乐福、7-11、麦当劳、咖啡陪你、美特斯邦威、李宁等等知名品牌。

数据显示,2016年年初,沃尔玛宣布关闭全球269家沃尔玛实体店;万达百货位于宁波、青岛、沈阳、芜湖等地的近四十家店关闭;乐购山东6家店全部关闭;还有天虹百货、阳光百货、马莎百货等也纷纷沦陷。

来源:联商网

并非是“马云们”搞死了实体经济

很多人把传统实体经济萧条的原因归于电商的发展壮大,抢占了一部分市场导致百货行业冬季到来。电商们在自造的一节又一节里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实体零售业却经历了一“劫”又一“劫”。

实际上,电商内部的恶性竞争告诉我们成功的永远是少数。所以我们常常会常常听到一句话:电商越来越不好做了。实体店有租金成本,网店也有流量成本,网店不断增多导致竞争的白热化,流量成本也水涨船高。

房价是重要的伤害输出

导致实体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死保房地产的结果。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死保房地产,大量的资源向房地产倾斜,包括财政、货币等,导致实体经济供血不足,很多中小企业随时倒闭。

当资源涌向房地产领域,赚钱效应很快蔓延,炒房热度高烧不退,辛辛苦苦做实业一辈子赚的钱都没有炒房一年赚的多,这种信号一旦蔓延,一些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的企业家纷纷把钱转移到了炒房炒地皮,浮躁和泡沫让人放弃了在实体经济领域的研究、创新。

有人感叹:

七匹狼做地产、美的做地产,海尔做地产,雅戈尔做地产,苏宁做地产,国美做地产,苏泊尔做地产,格力做地产,格兰仕做地产,奥康做地产,娃哈哈做地产,喜之郎做地产,奥克斯做地产、长城床垫做地产、长虹电器做地产,五粮液、郎酒、水井坊、阿里巴巴都在做地产,神奇的地产啊,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

房地产热火朝天,需要大量的钱,央行开足马力印发货币,大量货币再转到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继续红火,连续10多年,踩踏着实体经济,营造着一派虚拟繁荣的假象!

实体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传统实体店要顺势而为,迅速接入线下支付并布局线上。千万要记得借势,善于借势用力,线上选购线下体验是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而真正体验的是线下传统实体店面。传统实体应该定位好自己的方向,有完整的服务体系,数据管理体系,精准的营销对象,做好店铺的合理营销手段。如果只是仅仅靠单一的传统营销,乏味的模式,最终是要被人家干掉。这个时代干掉你的不是电子商务,是趋势。实体经济的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一,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改造我们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只用互联网改造的企业的话,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一双皮鞋,我为什么穿这双皮鞋?不是因为你营销做的好。是因为我穿这双皮鞋很舒服,德鲁克讲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你做一双皮鞋卖给那个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穿这个鞋子在脚上很舒服。

第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木式创新,我们要开放我们的创新平台,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变革中的一部分。什么叫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我们把它改变命运,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本身,还是制造。但无非是变成了一些新的因素。

给转型企业的小小建议

1、分析当下自身的问题,长远规划、确定路线。

2、不盲目跟风,看清自己的需求。

3、以稳求生存,生存方能壮大。

4、有底线,留后路。(不玩价格战,保价格保质量。)

实体店与电商竞争确实极不对称,实体店面临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还有卫生、消防、工商等费用,最后还有逐年攀高的房租,这些支出可不是小数目,而电商恰恰可以规避掉。也说是说,实体店将这些支出转嫁给了消费者,而对于电商而方,恰恰相当于让利给了消费者。于是,线上线下已然出现了两种价格机制。众所周知,消费者是有选择权,他们当然想规避被杀猪的可能。

因此,现在最现实的,还是探讨一下商业竞争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市场定价机制未建立健全起来;二是线上线下税费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二相综合,导致市场彻底搞乱,就陷入了目前的乱局。

看看邻居日本,互联网化程度其实领先中国,但实体店依然是民众的首选,电商是作为在体验之后的便利性辅助。为什么会出现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局面?原因自然是日本交的是消费税,线上线下都一个样,价格都是透明的,而实体店的服务又做到了贴心到家程度,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一来,电商就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了,至于能够维持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似乎非常明确,一方面亟需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则是在强调工匠精神的今天,把产品做到极致,打造自己的品牌,或许是一条出路。

三是学会跨界打劫。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你不跨界,别人就会跨过界来打你。卖手机的做汽车、做聊天的开银行、玩游戏的卖脑白金,如果有一天你输了,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时代,这就是命运。

当然,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一代90后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