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盘和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争落幕
对于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技术。只有拥有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各种冲击下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12月2日,在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期间,格力电器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雷军的赌局已经基本胜出。她还表示,其实与雷军的赌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这个赌局是五年前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设下的,当时雷军开玩笑说,如果五年之内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输给雷军一块钱。而董明珠则强势回应,要赌就赌10个亿。
董明珠和雷军之间的这个五年赌局,从今天来看,正如董明珠自己所说,“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但在当时,格力和小米实际上代表着两种趋势,格力代表的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而小米则代表着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那时的董明珠之所以豪气干云,大概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小米日后会迎来如此迅猛的发展。在她眼里,小米不过是一家手机制造商而已。
2013年的时候,小米的营收才刚到300亿,而格力已经达到了1200亿,作为一家硬件企业的小米,看起来确实完全无法与根深叶茂的格力相抗衡。当然,从目前来看,董明珠已经透露格力2018年营收额预计达到2000亿,而小米财报显示其截至9月30日的营收达到1305亿,距2000亿还有近700亿的差额,这场赌局董明珠获胜的概率似乎更大一点。
但是这个赌局,其实反映了那时人们对虚拟经济的普遍看法,即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即便是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也不免落此窠臼。那时一个典型的说法是,像淘宝这样的线上购物平台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冲击,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也就是说,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不过,到今天,已经没什么人再提虚拟经济不利于实体经济了。
因此,董明珠和雷军之间的五年赌约之所以失去意义,并不完全是因为二者没有可比性,而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今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小米今天的样子,或许正是雷军五年前跟董明珠打赌时他所希望小米变成的样子(至少也是逐渐在靠近),即一家拥有丰富生态的互联网企业,而非单一的生产手机的硬件企业。
即使是董明珠,也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谋求线上、线下的融合,进而构建智能家居生态。虽然以格力手机为依托来构建生态的尝试并未如愿,但格力始终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如今我们所说的所谓“虚拟经济”,已经迥异于传统上的与金融业紧密联系的、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虚拟经济。而是以互联网为基本载体,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的综合经济活动,与其说是虚拟经济,倒不如说是商业模式迥异于传统模式的“新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给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并不在于狭义的制造技术的提升,而更多地在于通过降低流通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决策失误等方式,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各擅胜场,二者并不构成非此即彼的竞争替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融合的关系。
很多制造业企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陷入困难甚至倒闭的现象,并不是简单的虚拟经济代替了实体经济,其本质是更先进更高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和生产方式淘汰掉了旧有的落后低效的方式。很多企业以此为契机积极拥抱变革,实现了技术升级,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但也有一些企业在虚拟经济的冲击下感到慌张焦虑,在没有充分考察自身发展阶段、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的情况下,盲目引进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果就是消化不良,不仅没有发挥出新技术的潜力,反而弄丢了原有的优势,可谓得不偿失。
其实,不管是在实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过去,还是虚拟经济崭露头角的当下,抑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高度融合的未来,对于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技术。只有拥有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各种冲击下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而当下助推虚拟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合理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始终要记住的是,引进、融合新技术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决不能为新技术而新技术,甚至忘掉自己在制造业方面的看家本领。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青年经济学者,著名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