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何不可的意思】25人的班23人是班干部有何不可?
近日,某民办小学一个班上25个人竟然有23个班干部,只有两个学生是“平民”。“平民””之一的父母甚至专门去找了老师后,第二天孩子就回家说:“我已经是班干部了,老师让我当领读员了。”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网友的热议,有不少人批评学校“官气太重”家长“功利性教育”。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支持25人的班大多数人是班干部这样的做法。
不能否认,在这件事中老师、家长的做法都有不妥之处,老师只让班里的两位同学成为“平民”其余是干部这并没有考虑到两位同学的内心感受。而家长主动找老师要官更非对孩子的正确指引。可尽管如此,笔者仍然以为班级里大多数人甚至全部是干部的这一管理方法还是值得认可,借鉴的。
按常理来说,班干部应该由班级里寥寥几个成绩优异、乖巧懂事的“好学生”来担任,不可能人人都当官。这乍一看并没有问题,但细想想你就会发现这样做其实是把大多数普通同学排除在了班级管理之外。这无论对于“班干部”还是对于普通同学的未来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首先对于班干部来说,由于班干部本身的“稀缺性”,相比于普通同学,他们会得到老师学校社会的格外关照与垂青。如今,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早已成为一些用人单位或者重点中学的“敲门砖”,这样一来会导致部分班干部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及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班干部“官架子颇大”“颐指气使”的事情近些年屡有发生便是证明。二来也会使成为班干部变得更加功利化,彻底背离了当初“服务大家”的宗旨,更带坏了学校的风气。
其次对于占大多数普通同学来说,长期以来,他们是无法得到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也无法得到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的,这不仅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挫伤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领导能力。甚至到最后,整个班级会陷入到一种“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死循环中,新的教育不公也由此产生。
可相反如果能像这所民办小学一样在班级里,大多数人都能有一定的岗位与职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上来的话。那么不仅有助于同学们锻炼自身的能力,发挥个人价值,而且“当官”的思想也许会慢慢地在他们的脑海里淡漠,更多的同学或许会脚踏实地地追寻为大家服务这个最初的宗旨。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当然不能只以少数好学生为本,而应当以大多数普通学生为本,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保障他们享受均等化的教育权利,另一方面也要留给大多数普通学生一个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