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用心棒】88岁毒行侠 还是最硬的那根用心棒 | 杨时旸专栏
时隔十年,东木老爹终于又主演了一部自己导演的电影。
上回是老爷车,这次叫骡子,总之都是强硬而落伍的寓意。
甚至两部影片背后暗含的意思也相差不远。
看一部,少一部,老骥伏枥的东木总是值得我们脱帽致敬。
鸡汤之下的种族议题
文
杨时旸
【本文经授权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简介:普通影迷,媒体编辑,纯粹写字,不混圈子 ,某种程度上相信娱乐新闻里潜藏着人们的潜意识以及一个时代的病理。
89岁的伊斯特伍德带来了这部《骡子》,在影迷圈内备受赞誉,但据说在美国影评界却颇受苛责,苛责的内容是关于这个老导演对于种族的态度。
是的,这个故事看起来像个奇情社会新闻。原本的真实事件更像一桩都市怪谈,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狗血又鸡血:一个耄耋老人为毒贩运送毒品,因律师以老年痴呆症为由辩护成功,最终只服刑三年。
在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呈现中,耸动的走向被削弱了,反倒是“种族”议题成为了实打实的暗线,无处不在,并不抢戏,但时而闪现一下,让人印象深刻。
真实事件架构下的故事带有奇情色彩
“骡子”是句黑话,贩毒集团内部用来指代那些运送毒品的司机。老导演亲自上阵出演了这个角色,通篇佝偻着腰,动作迟缓,但仍然有年轻时顽固不化的样子。
这个老人原本是个园艺师,自私自利,惹得全家人不高兴,暮年生意赔得一塌糊涂,房子即将被拍卖,只剩下一辆可能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旧皮卡。这个当口偶然接下了一个活计,帮人运送一个旅行袋,这个从未吃过罚单的白人老头轻松上路,拿到了丰厚的报酬。从此,他开始成为了“骡子”。
从外部形式去看,这是一部公路片。一个老人开着一辆破旧卡车完成一桩生意,然后鸟枪换炮买下一辆崭新的车,一次次在高速路上游弋,任风吹拂稀疏的白发,哼唱起年轻时的歌。
当然,它还有一些悬疑设置和警匪对决的片段。但在这些之下,这个故事更多地却涉及了一些隐秘的主题,比如种族,比如亲情,比如对时间、苍老、死亡和陪伴的思考。
年老的伊斯特伍德在电影中加入了情感与死亡等的思考
某种程度上说,《骡子》像是《绿皮书》的另一面。同样开一辆车上路,同样遭遇关于种族的点滴问题,但有关种族意识的表达,一个直白明确,一个隐晦曲折。
老人之所以被毒贩选中,从表面看是因为他的年纪,因为他从来没吃过罚单的驾驶技术以及谨慎,但实际上,深层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白人。
这一点,故事中从未明确交代,但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不停地进行提点。一群墨西哥裔毒贩之中,一个白人老头颇为显眼,但放置于路上,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警察拦截可疑车辆的重要指标就是少数族裔司机,看到一个白人老头开着一辆价值不菲的皮卡,即便缉毒犬吠叫,第一反应竟然是对老人说抱歉,努力将狗拽走。
老人其实没有什么族裔偏见,更多的时候他只不过本能地沉浸于旧时光,下意识地对黑人叫negro,对一群“拉拉”叫小伙子。
种族议题是隐藏在电影中的线索
如果说这些是历史性的种族/性别偏见的遗迹,那么对于危机的一次化解则更能反映当下种族问题的强烈。两个墨西哥毒贩被警察拦下恐吓、讯问,而老人却在警察眼皮底下大大方方地打开后备箱,毒品就放在那,警察看都不看一眼。这电影就这样把一切种族梗埋进细节。
《骡子》其实是个很难归类的电影。有人能从中看到对自由的渴望:老人一生从未被什么牵绊,无论伴侣、儿女、金钱或者其他,浪荡不羁,年老上路,依然潇洒自如;有人从中看到温情:一个浪子回头的结尾,病床前的陪伴,最终没有再度错过的见证,一生兜兜转转,画了巨大的圈,还是回到了家人身边;而同样有人看见社会批判,看见某种琐碎的生活哲学:早餐桌边的叙谈,讲述关于自己的悔过和希冀。
“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导演伊斯特伍德已年近90,这部片子中不可否认有垂老的气息,比如那些因为更切近死亡而带来的温和叹息与最终和解。但很多时候,还是在平静之下,冒出一两处突兀的芒刺,尖锐的、幽默的、嘲讽的,也不大张旗鼓,藏匿在生活的转角处,等着观看的人慢慢拾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