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职业教育中心】刘国钧中学以文化润德 以“普济”育人
不久前,“普济印象 书卷有情”校园读书节读书报告会在刘国钧中学落幕,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独创精神,让学生大胆地说,尽情地展示。同学们热情参与,主动交流,挥洒自如,青春激昂。这是刘国钧中学文化润德、立德树人的侧影。近年来,该校践行“普慧济人”,丰富“普济”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学校文化特色教育品牌,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塑造出一所独具个性魅力的现代化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普济”文化源于该校诞生的衣胞之地侯河区普济庵——靖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代表着“平等、博爱、责任、担当、家国、世界”等中华民族性格中为人做事的风格要素。“普济”作为校园主题文化,昭示师生坚定信念、发奋图强,面向全体、合作共进,博闻好问、笃学求精,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打开刘国钧中学的校园网,首页最醒目的“C位”大幅滚动展示着“普智普慧普英才 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办学理念、“普慧济人”的校训、“敬业乐群 修德笃行”的校风、“博学明诚 厚生益众”的教风、“励志凝神 求实存真”的学风。
这里的“一训三风”,是该校阐释“普济”之魂、凝炼核心素养的文化表达。对此,该校校长李仁伟表示,学校“普济”文化是以德为先,使学生将来具备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这种源于学校文化之旅的提炼,深深扎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既是创造性地表达“核心素养”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表达,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更是学校全面管理的战略措施。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会说话的学校墙壁”,普济文化阐释墙贴、普济文化长廊、普济文化景观石、杰出校友名人墙……无处不与“普济”有关,广场、道路、景点、古树等处也成了弘扬与传承文化的物化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俨然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当下,“普济”文化既是刘国钧中学探索特色办学的尝试和积累,又是打造教育品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点和保证。围绕“普济”主题文化,学校创办和成立了《普济报》、普济助学帮困促进会、普济师生足球队、普济论坛、普济讲坛、普济志愿者协会;以“普济薪火”为主题,经常举办读书会、报告会、主题演讲活动和文艺表演。学校撰写出版了《普济之源》《普济之行》《普济之光》反映学校历史文化的“三普”文化读本和《普薪》校刊。
在“普济”文化的引领下,刘国钧中学提出了学校发展必须走文化引领之路,并探索出“普慧”课堂模式。课堂上,师生经常性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互动,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质疑、讨论、解惑、巩固和课堂融为一体。
记者了解到,“普慧课堂”的基本策略为“情境设置、问题导学、互动循环”,以“全体参与、全程协作、全面评价、全员成长”为基本原则,设置“自主交流、延伸讨论、质疑辩论、总结补正、倾听回味”基本环节,将学校各级部门及师生个人集体联动,形成了“活力课堂”“智慧课堂”“情感课堂”的特色课堂模式。
在“普济”文化引领下,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培养以“个人修养、实践创新和家国情怀”为核心内容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据“自愿参与、自主管理、有效指导”的原则,在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的基础上,成立了普济志愿者协会、普济足球队、乐行摄影社、博辩社、青青子矜话剧社、小荷文学社、校园广播站、天音合唱团等29个学生社团。
近年来,学校通过组织有效、活动丰富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全体学生团结协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意识、情怀。
学校文化浸润了学生的成长,70多年来,从刘国钧中学走出去的学子深深印刻着“普济”文化的烙印,他们以“成人成己成君子”为行为准则,以“济人济事济天下”为目标追求,很多人成为了地方甚至国家的栋梁之材。现今,该校将“普济”文化浸润到教学育人的每一处细节中,且不断创新、深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平等、丰富”的教育资源,树崇德修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