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日暮里 东京归人第一站:日暮里

2019-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日暮里是我在东京的第一个目的地.这个名字很有点凄美的诗意,但事实上只凄不美,因为它可以说是著名的山手線上最没人气的地方.一个动漫迷朋友却对日暮里早有耳闻.据她所言,许多玩COSPLAY的人都会来这里的布料街买材料,我一直将信将疑.平时那儿除了零零星星几个欧巴桑,总没几个人.后来一个打扮时髦而节约有道的朋友说她也会来,图的是某些店可与中国竞争的标价.这我倒不怀疑,但每次经过,见那些店里头乱糟糟黑沉沉,好像二三线城市的杂货店,总是提不起兴致,自问也没那淘金者的技能,所以从来没进去过.东京日暮里 东京

日暮里是我在东京的第一个目的地。这个名字很有点凄美的诗意,但事实上只凄不美,因为它可以说是著名的山手線上最没人气的地方。

一个动漫迷朋友却对日暮里早有耳闻。据她所言,许多玩COSPLAY的人都会来这里的布料街买材料,我一直将信将疑。平时那儿除了零零星星几个欧巴桑,总没几个人。后来一个打扮时髦而节约有道的朋友说她也会来,图的是某些店可与中国竞争的标价。这我倒不怀疑,但每次经过,见那些店里头乱糟糟黑沉沉,好像二三线城市的杂货店,总是提不起兴致,自问也没那淘金者的技能,所以从来没进去过。

东京日暮里 东京归人第一站:日暮里

日暮里就是这么个氛围,和东京给人的印象大相径庭。甚至于住在东京的人,可能也只当它是个去成田机场很方便的地方(便宜的京成電鉄和舒适的Sky Liner都从这里发车)。但我对之很熟悉,因为在日本最初的一年半,天天来这里上日语课。

东京日暮里 东京归人第一站:日暮里

学校里七成韩国人,两成中国人,余下是东南亚人,全体年龄大约在二十至三十之间,有的像我一样准备考本科,有的准备考研究生,有的纯粹来充电。曾经有老师说,很多学生和她反映,在这学校里交到的朋友比考上大学之后多,还真不幸言中。大学里人员的构成相对来说太单纯了,没人给你讲当兵的故事,也没人凌晨三点起来送报纸。

东京日暮里 东京归人第一站:日暮里

我最好的朋友是佳佳,两人常在日暮里的“和民”里一起喝酒。和民符合所有廉价连锁居酒屋的标配:一个点菜用的触屏,一个叫人用的电铃,一小碟难吃但又不能退的前菜。在居酒屋里每个人要先点一杯喝的,碰杯,说“您辛苦了”(お疲れ様です),尽管可能来之前睡了一天。

点菜时不要一次点完,吃过一轮再加一轮。第一轮通常是哇萨比章鱼(たごわさ),蘸了盐的枝豆,沙拉,刺身之类的冷盘。第二轮是炸软骨(軟骨唐揚げ),炸藕片(れんこんチップス),可乐饼(コロッケ),串烧拼盘(串盛り合わせ)之类油炸火烧的,顺道再添一点酒。

第三轮是第二轮的延续,等菜单上没有吸引人的东西了,就换一间接着喝,或者看时间差不多了,电车快停了,拖拉着回家也行。此时日本最普遍的娱乐,没做全套起码也做半套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不起来哪怕一次我和佳分手的情形。我们都觉着和民的酒喝不醉,但或许还是醉了。南高梅酒,绿茶梅酒,蜂蜜梅酒,黑糖梅酒……喝了个遍。出了日本,可只有吉之岛卖的CHOYA了。那时候我们从来不喝日本酒,因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喝。流行的啤酒也不合我们意。两个文艺女青年就这样在酒精上建立起了友谊。

日暮里往西走十来分钟,还有个西日暮里。我曾在这里打工,等于拿了居酒屋的薪资再去别的居酒屋。一个日本人告诉我,日暮里和西日暮里是全日本铁路上距离最近的两个站。也就是说,比代代木和原宿之间还近,比御徒町和秋葉原之间还近,比有楽町和新橋之间还近,虽然人流量可能没以上任何一处的三分之一,奇哉怪也。不过说不定昭和年代的日暮里,曾经也有过好风光吧。

“爱琴海”(エーゲ海)就是在那时开业的,在日暮里和西日暮里之间,靠近日暮里的一边。昭和末年,准确来说是1985年,日本颁布了新的風営法,自此“爱琴海”成了极少数墙壁镶有镜面的“爱情酒店”(ラブホテル)。

2ch上有人说,再花哨的道具也比不上镜子,而镜子里最重要的是天花板上的那面,所言不差。毕竟最常用,最方便察颜观色,最节省(其中一个人)体力的姿势,都是躺着的。镜子让人了解自己,“爱琴海”的镜子则让人了解与自己相爱的感受。

由于开业已经有些时日,“爱琴海”内外堪称破败,虽然日本的酒店,那是没有不干净的。而据其网站显示,最近已经重新装修了。谈不上什么风格,但标志性的镜子还在。现在我可以美化吹嘘一番了:那旧迹中多少历史让人浮想联篇!革命恋人的烟头曾经流落到浴室的下水道里,偷情男女的毛发曾经沉沦在被褥的皱折之中,浪漫爱侣的耳语曾经萦绕于昏黄的灯光之下……此景不复也。

“爱琴海”离铁路太近,增添了情趣,却影响了睡眠,我想多数人不会在这里过夜。当一种欲望已经满足,人又会有别的欲望。所以从“爱琴海”里出来,应该是有点饿了。

回日暮里吧。

日暮里有南北两个改札,南改札有一个出口,北改札分为东西两个出口。在东口的正对面,两个浓墨挥就的大字颇为引人注目:馬賊。这是我在日本六年间见过的唯一一间拉面店——不是日本拉面,而是兰州拉面。日本师傅现场展示中国好功夫,不知是不是也当过留学生。

至于汤料,却是和兰州拉面没有半分干系。日本人对中华料理的一般认识是青椒肉丝和麻婆豆腐,对面条的认识则是担担面和炸酱面。博大精深被因地制宜后是有趣还是无味呢?兼而有之吧。

另有一间过桥米线,隐在东口附近的居民区里。作为超级大路痴,没有佳佳我是找不着此店的。但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去,因为这间过桥米线是少数中国人开的并且与国内水准基本持平的馆子,光这一点就值一面良心买卖的锦旗。可能怕迎合不了日本大众的口味,绝大多数中国人开的店也因地制宜,而且还不好吃。大火炒,放味精,勾芡三板斧,回锅肉和鱼香肉丝落得像红蓝可乐一样难分。哈!这过桥米线不仅是良心买卖,还是骨气买卖。

我最后一次去的时候,佳佳已经回国了。我打了国际长途给她问路,以示决心。日暮里这个地方绝对不是旅客首选,也不是次选,甚至末选。但正如北京人的回忆通常不在故宫,纽约人的回忆大多远离时代广场一样,我们的回忆不在东京塔(東京タワー),也不在浅草寺,而是在日暮里。任何时候在东京,我们或许已成旅客,但心似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