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在哪里】莫高窟:作为社区文化中枢的遗址博物馆

2019-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于博物馆在社区中作为活跃参与者的新角色.不同于过去功能单一的机构,当今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变得更具有交互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现今扮演文化中枢角色的博物馆,是创造力与知识相结合的场所,也是与观众共同创造.分享和互动的平台.为此,敦煌研究院特别策划致敬"莫高精神"先进事迹展."敦煌石窟艺术进校园"."守护文化圣殿"文物保护知识专题展等八项特色活动

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于博物馆在社区中作为活跃参与者的新角色。不同于过去功能单一的机构,当今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变得更具有交互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现今扮演文化中枢角色的博物馆,是创造力与知识相结合的场所,也是与观众共同创造、分享和互动的平台。

为此,敦煌研究院特别策划致敬"莫高精神"先进事迹展、"敦煌石窟艺术进校园"、"守护文化圣殿"文物保护知识专题展等八项特色活动,为公众展现精美敦煌石窟艺术,让公众在活动中感知敦煌文化的魅力,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力量。

1.关注观众需求:把游客当家人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即将参观8个有代表性的经典洞窟。我是您此次游程的讲解员……"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会对那里的讲解员留下深刻印象:身着具有敦煌壁画服饰元素的工作制服,生动而富有内涵的讲解,耐心周到的服务……

敦煌文化和敦煌艺术博大精深,讲解员就是带领观众走进精妙敦煌文化世界的一把钥匙。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文物说话。"边磊从事讲解员工作十二年了,他将讲解员比作"桥梁",他们需要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讲解中,带领观众理解壁画之美、感受敦煌文化之精。

莫高窟的讲解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除了平时阅读文献资料的"必修功课",讲解员宁家禾还会在讲解过程中从游客身上汲取"养分"。"有些游客会在参观之前做大量功课,在参观过程中提很多问题。"有时候她也会回答不上来,"工作结束后,立刻查资料或者请教研究院的老师,提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游客是我们的老师。"

面对形形色色的游客,讲解员还需要"察言观色",因人施讲。在讲解过程中,宁家禾会时不时观察游客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内容。

"要提供与文化遗产价值相匹配的服务,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是超值的。"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说,我们希望能够为游客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把每一位游客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提供服务。

打卡式、静享式、深度体验式……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敦煌研究院提出结合旅游参观的淡旺季,采用联票和单票参观模式,扩大游客选择参观内容的自主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需求。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现在还设有宠物寄存处,为游客免费存放宠物。数字展示中心游客服务科副科长王丽介绍,宠物室里配置了卫生护垫,每天及时更换,以防止宠物间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

2.作为社区的文化中枢:让历史"活起来"

农历四月初八是敦煌民间的重大传统节日"浴佛节"。每年的这一天,莫高窟都对敦煌市民予以优惠,本地居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5元的礼佛门票,凭票参观莫高窟第96大佛殿、第148窟卧佛殿、第138窟娘娘殿3个洞窟。

在莫高窟的工作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敦煌本地人。"我们从小就对莫高窟有种特殊的情感,在敦煌文化的熏陶中长大,在工作选择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来了莫高窟工作,弘扬敦煌文化是融在敦煌人骨血里的。"宁家禾告诉记者。

为了弘扬传承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艺术,敦煌研究院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艺术展览、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等活动,主动让敦煌文化遗产走进民众生活。

"在旅游淡季我们还主动组织敦煌市民到数字展示中心,免费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加深他们对敦煌艺术的理解和热爱。"王丽告诉记者。

让敦煌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敦煌。随着民众对敦煌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敦煌研究院主动让莫高窟具有代表性的原大原状复制洞窟和壁画、彩塑精品走出敦煌、走出甘肃、走出国门,让无法亲赴莫高窟的公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敦煌文化,让莫高窟文化遗产"活"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再遥远。

3.传统与未来:探索传承新方式

"能在敦煌工作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这是敦煌研究院员工的共同感受。

"一段时间不进石窟,就心慌得不行。"53岁的丁淑芳是莫高窟目前年龄最大的讲解员,她觉得莫高窟让她有一种归属感。

"坐在去莫高窟的通勤车上,有时候闭着眼睛,也能大概知道车走到哪儿了。"今年是钟浩在莫高窟工作的第7个年头,他认为莫高窟有种特殊的气质。

从常书鸿开始的几代敦煌研究者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这是属于莫高窟人独有的精神特质,也是属于莫高窟的特殊气质。莫高窟的未来离不开像老一辈莫高窟人一样践行"莫高精神"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为了平衡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30年前,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如今"数字敦煌"项目已实现了壁画的数字化、塑像的三维建模、洞窟3D模型和崖体的三维重建。"数字敦煌"资源库第一期中英文版本先后上线,并实现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在更广范围里促进了敦煌文化艺术传播和交流。

敦煌研究院发起"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让敦煌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并组织志愿者,参与莫高窟的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从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一期项目成员、艺术脱口秀演员罗依尔在敦煌归来后的一年间,在全国各地举办了12期不同主题、60余场敦煌艺术脱口秀,将敦煌艺术以更幽默风趣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一期项目成员、物联设备及解决方案专家赵宇,在2018年底再赴敦煌,为莫高窟安装了一套颗粒物检测传感器设备。

设备可进行颗粒物的实时监控、并提高动态采样率,为可能遭遇的沙尘暴天气做更及时的响应。

为了让敦煌文化与现代更好的结合,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该计划中的"敦煌诗巾"一经上线广受好评,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自由组合取材自敦煌石窟藻井和壁画的图案,DIY属于自己的丝巾。

作为遗址博物馆,莫高窟在收藏、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承担起了更多为传统文化创造新意义的任务,不断探索着敦煌文化的新意义、新价值,并赋予其新的生机,让敦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