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经典案例】广州市老人院去年开展临终关怀个案133例

2019-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洋网讯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在面对老朋友突然中风入院,自己又感受到身体出现不适,对生活开始出现无所适从.面对老年生活,看着周围老朋友的生命逐渐逝去,该如何更好地面对死亡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提出,基于尊重生命理念而开展死亡教育尤为必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医养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临终关怀(宁养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也给重病卧床老人.失独老人等群体带去了一丝安慰与希望.广州老人院开展院友追思会.信时记者 叶伟

大洋网讯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在面对老朋友突然中风入院,自己又感受到身体出现不适,对生活开始出现无所适从。面对老年生活,看着周围老朋友的生命逐渐逝去,该如何更好地面对死亡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提出,基于尊重生命理念而开展死亡教育尤为必要。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医养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临终关怀(宁养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也给重病卧床老人、失独老人等群体带去了一丝安慰与希望。

广州老人院开展院友追思会。信时记者 叶伟报 摄

广州老人院生命花园。信时记者 叶伟报 摄

现状

广州市老人院慈爱区145个床位基本住满

记者了解到,由广东省民政厅提出、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规范——临终关怀》自2017年6月10日实施,该标准旨在提高临终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照顾。

广州市老人院是《养老机构服务规范——临终关怀》的起草单位之一,多年来积极探索实践宁养服务。走进老人院的宁养服务大楼,这里有流水叮咚,花草莲蓬、葫芦果实标本……护理员推着陈婆婆(化名)的轮椅在几个空中花园之间散步。

在广州市老人院,围绕慈爱楼5楼中央和四个角落,分别布置了“乐观赏”“芳香园”“祝福园”“听乐乐”和“触感乐”5个不同主题的“生命花园”。平日,老人可在社工帮助下打理园内花花草草,还可以亲手种植贴上自己名字的盆栽。

2008年4月,广州市老人院建成全国民政系统内第一座为老年人提供宁养照顾服务的大楼——慈爱楼。该院社工部副部长梁娟娟说,慈爱楼最初以“临终关怀”宣传推广而被老人排斥,之后老人院一方面将“临终关怀”改称为“宁养服务”;另一方面,拓宽“宁养服务”的前期铺垫和后续服务,在2010年推出“生命关顾计划”,“有需要接受宁养服务的老人,我们也不会强迫搬迁,而是由医生、社工等上门提供服务;而慈爱楼3楼也住进了身体好的老人。

据介绍,“生命关顾计划”包含“人生历程回顾、生命教育工作坊、灵性关怀行动、护老者支援工作坊、善终个案服务”等环节。随着“生命关顾计划”在全院铺开,老人对宁养服务有了更深认识。目前,慈爱区145个床位基本住满,当中包括22位由政府兜底照顾的特困供养人员。

个案

情绪从低落变平和 93岁李叔安详离世

2018年底,93岁的特困供养人员李叔在广州市老人院安详离世。此前一年,他因患有严重慢阻肺、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等多种慢性病而情绪低落。而变得脾气温和,能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并且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会,这当中的转折发生在宁养服务开展之后。

10年前入住广州市老人院时,李叔的生活能自理,2015年前后身体逐渐变差。由于骨折疼痛难耐,以及终日卧床少与外界接触,李叔变得爱闹脾气、精神消极沮丧。为了帮助李叔走出困境,2018年年初,服务团队首先为他制定“个人照顾计划”,并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服务。医生、营养师、护理员为他提供镇痛治疗、营养补给、身体护理,社工、心理咨询师则在生理之外给予心灵安抚。

社工李嘉琦说,心灵安抚工作包括每天探望李叔、和他沟通聊天,与他约定一起制作“快乐日记本”,每天记录一件快乐事,李叔的情绪逐渐变得平和,日记本的点滴回忆和工作人员的关怀也成了他每天牵挂的事,李叔对生活渐渐有了盼望。李嘉琦还观察到,李叔很羡慕有子女的老人为父母举办生日会。

2018年8月,在李叔生日当天,当李叔看到工作人员带来生日会惊喜时,感动得眼泛泪光;当看到大家拿出手机为他拍摄相册,李叔开心得像个孩子。去年年底,老人安详地离开了。

数据

广州市老人院去年开展临终关怀个案133例

《养老机构服务规范——临终关怀》主要起草人之一、广州市老人院老年病治疗中心主任涂健铭介绍,在广州市老人院接受宁养服务的老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生命只剩6个月以内的老人,而是根据老人的年龄和生理、病理特点确定,主要包括晚期癌症患者、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部分高龄老人。

2018年,全院开展临终关怀个案133例,癌症患者占30%,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占70%。接受宁养服务的老人,都通过书面协议同意不再接受有创的抢救治疗,而是由负责医生诊断后采取姑息治疗。

据其介绍,宁养服务团队是一支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护理员、营养师、康复师在内的跨学科团队,为有意愿接受服务的老人提供痛症管理、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生命教育等服务。目前这一团队共有全职和兼职人员约117人,主要通过个案会议、跨专业查房、交班会议三种形式进行跨专业合作;此外,院外义工、宗教人士也可参与服务。

意义

让老人有尊严有质量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

开展宁养服务的跨学科团队认为,为宁养服务做好前期铺垫的“生命教育工作坊”显得尤为重要。邀请院内老人分享自己的精彩生命故事;播放生命教育主题纪录片,引导老人探寻生命意义。

社工部副部长梁娟娟说,开展生命教育后,更多老人建立了积极的生死观。她还记得,由于担心老人排斥,第一次开展遗体捐赠讲座只能放在健康教育讲座最后轻轻带过,但没想到不少老人有兴趣。77岁张姨谈起了当年参加讲座后萌生捐赠遗体的想法,“我这辈子谈不上对社会有多大贡献,但如果捐赠遗体能帮到有需要的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目前全院15位老人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他们以前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但签了遗体捐赠协议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梁娟娟说。

据介绍,社工还开展“无憾人生行动”,为老人实现最后心愿。在去年征集“微心愿”活动上,老人们写下各种愿望:钟伯希望找到妹妹的联系方式,黄婆婆想要一台清晰的助听器,只能吃流质的朱伯想要一罐香香的奶粉。此外,服务团队会为逝世老人举办追思会,让其他老人在一起回忆逝者生命最后时光的温暖片段,抒发悲伤情绪;追思会后,还为有需要的家属、护老员和其他老人提供心理支援服务。

谈及宁养服务的意义,在涂健铭医生看来,也许痛苦不可避免,但是有区别的用药和亲切的关怀,能把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减轻。社工孔木兰认为:“既然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服务流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己所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老人无遗憾、有尊严、有质量地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接触宁养服务9年的梁娟娟也深有感触,“对生命的质量的重视以及生命尊严的关怀,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

撰文 信时记者黄艳 通讯员莫冠婷 

摄影 信时记者叶伟报

广州市老人院去年开展临终关怀个案1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