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经典语录】博尔赫斯遗孀:他从未离开我们
博尔赫斯亲笔签名的诗集。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龚哲 安阳)“博尔赫斯从未离开我们。他的思想和作品,以及诸多敬重他的读者,都是博尔赫斯存在的印记。”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遗孀玛利亚·儿玉2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举行的座谈会上对新华社记者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陆续被译成中文在各类文学报刊上发表。虽然与西方相比,博尔赫斯在中国卷起的文学浪潮要来得晚一些,却对中国作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小说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助理研究员、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秘书长楼宇介绍,目前,博尔赫斯是拥有最多中文译本的拉美作家,也是在中国学术期刊上被提及最多的拉美作家。
在阿根廷阿德罗格,一名游客在博尔赫斯故居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 摄)
博尔赫斯一生都向往中国。早在童年时,中国古典文学就在博尔赫斯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玛利亚·儿玉说,博尔赫斯对拉丁美洲和欧洲以外的文化极感兴趣。“小时候,博尔赫斯从祖母那里继承了许多私人藏书,涉及哲学、宗教和文学。博尔赫斯最喜欢的就是文学,他尤其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因为中国对他来说是如此与众不同。”她说。
博尔赫斯熟读《红楼梦》《庄子》《道德经》《聊斋》等中国古代典籍。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弥漫着浓厚的中国古典神秘主义色彩。在对时间的解读中,博尔赫斯多次致敬“庄周梦蝶”这一文学原型,打破时空维度,构建一座座重峦叠嶂的哲学迷宫。
在阿根廷阿德罗格,一名游客在博尔赫斯故居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 摄)
因为文学,玛利亚·儿玉和博尔赫斯结缘;因为文学,在博尔赫斯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学者、诗人、青年学生相聚北京城,与地球彼端的阿根廷隔空对话,怀念故人。“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正走进博尔赫斯的迷宫。”楼宇说。
博尔赫斯遗孀玛利亚·儿玉。新华社记者龚哲摄
座谈会上,一位名叫李蕙涵的初二学生分享了一首为博尔赫斯以及他的作品《地图册》所作的小诗:“这个世界的地图册起点是来自哪里?终点又通向何方?翻开这本地图册,呈现在你面前的将不再是这个世界。”她说,会把博尔赫斯的作品推荐给同学,希望通过阅读和学习,拉近中国与拉美的距离。
以《地图册》为主题的图片展将于7月和9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我认为能在中国重温博尔赫斯和玛利亚·儿玉游历世界时的回忆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楼宇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