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近义词】严于律己 无愧楷模

2019-09-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的清明节前,周恩来的侄孙女.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周晓瑾同志首次前来淮安祭祖,并邀约笔者引领其祭拜祖坟.周晓瑾在淮安东门外周家祖茔地祭拜完之后站在<周恩来平祖坟碑记>东侧,望着碑背面刻着的周恩来手迹问笔者:"秦叔,爷爷(指周恩来)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时候写的?写给谁的?他为什么要写??"周恩来平祖坟碑是1998年由中共淮安(县级)市委.市政府为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敬立的.平祖坟碑的背面刻着周恩来1958年6月29日写给当时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同志信的结尾部分,内容是要求

2014年的清明节前,周恩来的侄孙女、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周晓瑾同志首次前来淮安祭祖,并邀约笔者引领其祭拜祖坟。

周晓瑾在淮安东门外周家祖茔地祭拜完之后站在《周恩来平祖坟碑记》东侧,望着碑背面刻着的周恩来手迹问笔者:“秦叔,爷爷(指周恩来)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时候写的?写给谁的?他为什么要写??”

周恩来平祖坟碑是1998年由中共淮安(县级)市委、市政府为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敬立的。平祖坟碑的背面刻着周恩来1958年6月29日写给当时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同志信的结尾部分,内容是要求淮安方面可以把他家的祖坟平掉而不必再去征求他的意见。

周晓瑾走后,我从搜集多年的有关周恩来的资料中找出了周恩来亲笔写的这封信。

汝祥同志并请转淮安县委:

前接我家弟媳陶华来信,得知县人委准备修理我家房屋,我认为万万不可,已请办公室同志从电话中转告在案。

远在解放初期,县府曾经重修我家房屋,我已经万分不安,当时我曾考虑将这所旧屋交给公家处理,但由于我家婶母还在,又恐房子交给公家后,公家拿它做纪念更加不好,因而拖延至今。

现在正好乘着这个机会,由我寄钱给你们先将屋漏的部分修好,然后将除陶华住的房屋外的全部房院交给公家处理,陶华也不再收房租。此事我将同时函告陶华,并随此信附去人民币五十元,如不够用,当再补寄。

在公家接管房院后,我提出两个请求:一是万不要再拿这所房屋作为纪念,引人参观,如再有人问及,可说我来信否认这是我的出生房屋,而且我反对引人参观。实际上,从我婶母当年来京谈话中得知,我幼时同我寡母居住的房屋早已塌为平地了,故别人传说,都不可靠。二是如公家无别样需要,最好不使原住这所房屋的住户迁移。后一个请求,请你们酌办;前一个请求,无论如何,要求你们答应,否则,我将不断写信请求,直到你们答应为止。

还有,我家里一点坟地,落在何方,我已经记不得了。如淮安提倡平坟,有人认出,请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见,我先此函告为证。

个人家事,麻烦你们甚多,谨致谢意,顺祝健康!

周恩来

一九五八·六·廿九

从周恩来整整写了5页纸的这封信中,我们得知是因为一直居住在周恩来老家淮安的嫡堂弟媳陶华向他写信,他得知淮安县里准备修理自己的房屋,感到万分不安,所以百忙之中的周恩来提笔写了这封信。笔者用粗黑体发出的内容就是刻在淮安《周恩来平祖坟碑记》背面的全部文字。

淮安驸马巷的周家老宅还是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勳和二曾祖父周光焘老兄弟俩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以260两白银买下的。周家败落后,后辈们均纷纷外出谋生,最后只剩下周恩来嫡亲八叔周贻奎一支一直“坚守”在这处老宅,原因是周贻奎患有腿疾,行走不便。

也就是说,从周恩来离家赴东北读书的1910年起,周家早已是有出无进,或者叫入不敷出了。因此,老宅也只能是久住不修了。接下来是民国的动乱、抗日战争直至解放战争,而周贻奎和他的独生子周恩硕又都是四十出点头就去世了,周八太(淮安后辈人对周恩来八婶母的敬称)为了养活自己的两个孙子周尔辉和周尔萃,只能靠乞讨、卖旧衣、领富人家粥厂熬的粥等勉强活命。

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家因无人能工作,只能靠“月领救济公粮”生活。

因为无钱修理,周恩来故居的房屋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情况。后来周尔萃参军,地方政府出于优待军属的政策考虑,帮周家简单地修理了一下房屋,由于当时县委并不是从周恩来住过的房子考虑的,所以对于周恩来当年出生的房屋没有特别修葺。

这就是周恩来信中提到的“远在解放初期,县府曾经重修我家房屋,我已经万分不安。”也才会造成信中说“从婶母当年来京谈话中得知,我幼时同我寡母居住的房屋早已塌为平地了”这个事。

周八太和陶华均为农民出身,不识字,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国家还实行供给制,周恩来邓颖超均只拿一点津贴而不拿分文工资,所以周八太一家几口人老的老、小的小,只能靠政府救济勉强生活。周家宅院内多余的房屋就由周八太出租给别人开学馆或居住,所收租金也极低,每间房屋月租金仅两三角钱。

最多的时候每间房月收租费也只有五角钱。可就这三两角钱,却是周八太贴补家用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才有周恩来信中提到的“由于我的婶母还在”和“又恐房屋交给公家后,公家拿它做纪念”这两个原因导致周恩来当时没有将周家老宅交给地方政府。

因为淮安县委已经打算修理他家的房屋,而周八太又已于1956年年底故去,所以周恩来打算乘这个机会由自己出资请地方政府帮助修一下老家房子,然后只留下陶华住的部分,其余均交给地方政府。并明确交待房子给他人居住时,陶华不得再收房租。

在周恩来同时致陶华的信中已告知她:她的月生活费15元由他每月从自己工资中寄给她。周恩来写这封信时已是1958年,新生的人民政权已实行工资制了。实行工资制后,周恩来就已交待淮安家中的八太和陶华等人,他们的生活费由周恩来负担,不要再领公家的救济粮款。

为了妥善处理好淮安旧居这几间老屋,周恩来向淮安县委提出了两个请求,一是不要作为纪念场所让人参观。二是不要让已住在他老家屋子里的居民搬家。当时县委为了落实周恩来的这两点要求,曾专门开会研究。讨论的结果是,把周恩来的诞生地那三间屋子作为县委常委学习活动室。

笔者清楚地记得,当年在周恩来的诞生房间里,放置有三四十本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当间还放置有一个石制中国象棋棋盘,棋盘的东西两边各放有一个石鼓,可以让象棋爱好者坐下对弈。这样既可以对周恩来有个交待:周家房屋已交公使用;同时,又将这处房屋按原样保存了下来。

在这封信的结尾,周恩来还希望县委帮他将淮安东门外的祖坟地处理掉,即“深葬了之”,不要再去征求他的意见。

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他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坚决不让自己当年的旧居作为纪念地对外开放,引人参观,表现了他的伟大和谦虚。至于要求平掉他家祖坟更是开一代殡葬改革新风,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

读了周恩来这封为处理他的旧居和祖坟的“家信”,笔者仍然激动不已,慨叹不已。一代伟人周恩来,完全无愧于“全党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