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哪里人 【思考的人】92马立诚: 如何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觉得大致上有这么几种途径,第一个是阅读.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听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他现在去世了,他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散文家秦穆.他在北京演讲我去听,当时提的问题是这样,他回答我至今记得,他说阅读那个时候并没有网络,媒体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那时候主要看书,他说阅读思想锐利的著作,就能够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看一些思想锐利的作者思想家,他们是怎么分析国内国外的问题的,怎么样提出独立见解的,这是第一个.当然要说到阅读这一项,今天大家阅读的对象渠道可就太多了,一个网就读不完了,对吧?我希望除了网以外

我觉得大致上有这么几种途径,第一个是阅读。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听到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他现在去世了,他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散文家秦穆。他在北京演讲我去听,当时提的问题是这样,他回答我至今记得,他说阅读那个时候并没有网络,媒体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那时候主要看书,他说阅读思想锐利的著作,就能够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

看一些思想锐利的作者思想家,他们是怎么分析国内国外的问题的,怎么样提出独立见解的,这是第一个。

当然要说到阅读这一项,今天大家阅读的对象渠道可就太多了,一个网就读不完了,对吧?我希望除了网以外还能够读读书读读报纸读读杂志,因为我注意到比如有个报纸叫《上海书评》,这个报纸每期发表一个学者谈他读书的情况,我发现你问他你上网吗?也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50个统计下来上网只看新闻,其他一律不看主要的还是看书,有的人回答就很少上网。

我想这是不是年龄的一个差距是吧?但是我觉得他那样一种态度说出来给青年朋友参考是有价值的,就是阅读一些书。

还有就是我觉得要讨论,今天我们就是一种讨论,我们通过讨论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有同学、有同乡、有家人、有亲人、有同事,有你信任的人吗?大家互相激发见解是从讨论中迸发出来的,这是一个讨论。当然还有就是说自己动脑筋要想问题,不能吃饱了混天黑。刚才我下面跟主持人开玩笑他就笑了,我说你上网以后光点蓝色性感,一个照片闪两个照片闪,几个小时时间被你花费过去了,这样的上网的方式是无助于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所以要思考,思考就是要克制住自己的一些刚才我说那样的娱乐欲望,因为现在娱乐欲望比较多,克制住娱乐欲望,给自己拿出时间来思考问题,如果阅读、讨论、思考,也包括像今天这样我们来沟通,或者多听一些有价值的演讲也是,一个人他的思考能力会逐步提高。

有一条我跟青年人交流的是,有这样独立思考愿望增长以后,还要知道一点就是说,这个独立思考能力不是说我今天下一个决心然后我下周就达到了,不是的。这个要付出一些努力,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你读书就比较苦,而且读书也不是光读的漫画,这个就要持续的努力,日久天长一定会增加你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对国内外的事情会有你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那么像您刚才提到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吃饱了混天黑这种一种现象的存在之外,还有很多年轻朋友他是怎样呢?他也做了一定的思考,但是他们把这种方式转化成了抱怨,抱怨房价太高,抱怨交通太堵,抱怨制度政策有多么多么的不平衡等等等等,也是经过自己思考但是用一种抱怨的方式表达出来,您觉得这是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吗?他是真正的独立思考吗?

嘉宾:有一些独立思考成分有一些,因为抱怨他是对一些社会现象不满意,产生了不满。应该说这是独立思考的起点,也跟刚才说的怀疑是吧?是从怀疑开始的,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就是产生了不满,那紧跟着来了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样才是对的呢?比如房价、比如求职、比如恋爱,你们年轻人最切身的一些问题,是吧?怎么样才是对的呢?所以里边就是从不满开始找途径来解决,怎么解决问题?来设计。

怎么设计使自己的不满变成动力,或者说寻找到不满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这个跟独立思考是紧密相连的也是思考的一部分,因为你不思考你不可能产生不满,这个思考有浅有深,我们说抱怨的人思考浅一点,独立思考以后他的思考会深一点。

所以我觉得抱怨因为青年人,我也从青年走过来的非常理解,我青年的时候也难

免不了的抱怨。因为你们现在正是很多网友现在正是走向社会刚刚第一步、第二步是吧,这个时候很多事情发现跟自己的愿望冲突的太厉害,很多事情发现自己跟高中、大学里边所受的教育所读到的课本差距太大,很多的事情觉得跟自己家庭所嘱咐自己的也是差距太大,真是一时无所措手足不知道怎么办好,青年人往往这样,这个会逐渐产生不满,但随着年龄渐长以后会有适应的部分,有重新设计自己的部分,有批判的部分有改进的部分,我觉得重新设计改进也还包含着适应,这里都有一种思考在里头。

也就是说我希望朋友们,年轻朋友们产生了不满以后,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然的话你一天到晚不满的话,你家里也不满意你,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这不满那不满,你看同学这个同乡那个,你看人家不这样那样吗?所以这是对你自己都是很大的刺激和压力,所以不能停留在抱怨上,抱怨是正常的,抱怨是思考的起点,抱怨也是社会进步的起点,我是这样看的。

主持人:网上有位网友叫“麦田农夫”和我们打井耕地的名字很像,他说现在是思维爆炸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往往被错误的信息误导,我得不到正确真实的信息,怎样在乱象中把握和思考呢?

嘉宾:他说的很好,我过去接触一些年轻人他们也经常跟我讨论这个问题,那我怎么样给他们建议呢?就是阅读不同的媒介,同一件事情这个媒介包括很广网、报纸、杂志、书都叫媒介,这个媒介这样说,那个媒介那样说。比如说拿媒介来说,咱们国内有很多了有比较官方像我在的《人民日报》,后来跑到凤凰卫视,凤凰卫视是海外的民营的。咱们北京也有《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在南方也有《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

我注意到针对同一件事不同媒介有不同的说法,这个时候不管房价也好,还是围绕青年朋友的切身问题,乃至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也好,他都有不同的意见。我建议青年朋友可以把视野稍微放开一点,官方的、民间的、海外的不同媒介,特别是围绕一件事情解读不同多看看。

然后你自己再想想哪个更贴近真理、哪个更贴近现实,哪个更能说得通哪个假的更少。这样我觉得有意识的培训自己,是可以逐渐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说碰到了如海的信息,没法判断不知道信谁的,我觉得可以克服这个,逐步克服这个。

主持人:马老师提到这种信息的源头有媒体的角色,同时也有很多意见领袖的角色,比如年轻朋友们有相当一部分把韩寒当成自己的业界领袖,像韩寒这样的相当优秀的业界领袖,包括知名评论员知名主持人他们会发表一些评论,我这里有一个实例谈新媒体的作用,张泉灵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她说北京的制度方案公布之后,证明了这样一点,一、民间的小道消息是有准头的;二,如果民间小道消息已经沸沸扬扬CCTV又哑口无言准确性加一分;三、民间小道消息已经引发抢购,CCTV劝大家理性准确性又加一分;四、CCTV本来从早到晚都兴致勃勃的说这事,突然晋升再加一分;五、民间抢购媒体不说政府不辟谣满分。

嘉宾:张泉灵她是中央电视台的,她在中央电视台有从业经验,所以她解释CCTV和民间舆论的对比,我觉得是包含了自己很深的认识在里面,我赞同她这个意见。 主持人:这是她自己独立思考出来对一个事件的解读,对于年轻朋友而言,我在报纸网上看到一个信息,同时在电视上也看到这样的信息,怎么样独立加工形成我自己的独立的想法,而不从众完全跟着走?

嘉宾:有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有这么一个愿望训练自己,比对、比较、讨论、

求知、请教,然后逐渐逐渐增加一点点增加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是一定能做到,第二是也不是一蹴而就这个事情。所以有了这个愿望就是最好了,俗话说读书就有希望,我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很认同这句话,这个人在读书他就有希望,他在追求他在求知,不读书就没有希望,当然有希望没希望看从哪个角度说,单从某一个角度说这话成立。

所以读书就有希望,不读书就没有希望,意思就是说你去求知,你有这个动力你下这个功夫你就有希望,意思是你下功夫你下功夫之后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假如自己在这方面不能努力,老点刚才说的蓝色性感,你在这方面不努力,这个两辆车就跑到不同的方向去了。

逐渐的接近,也不是说有一个灵丹妙药一吃下去,第二天变成独立思考能力极强,能够孙悟空火眼金睛能够看到一切的真相,不可能的。慢慢来。张泉灵这个也是通过长期的努力得到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看法。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说,他很赞同您的观点,他说思维方式是慢慢积累和改进的,独立思考必须自己思考的素材,像金字塔的底端。他举例子比如信仰、基本伦理才有可能形成独立思考这样的创新,您怎么认为他所判断他所总结的这样一个方式?

嘉宾:他这个应该不是那么截然分开,就是说你有了信仰你有了自己的伦理的追求,然后你才能逐步增加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你的信仰你的伦理观的确立,它是和培养独立思考是融合唯一的事情。

假如一个人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培训训练也好,他怎么样能够形成自己的信仰呢?或者说自己的观点呢?或者自己的伦理的追求呢?那个就很困难的。可能的时候,可能的情况是这样,就是一开始他这几个方面都有不足,你说信仰到底信仰什么?我前一阵子在一个大学做演讲,那么6、7个大学生我做完演讲围着我演讲完跟他们聊聊,我说你们信仰是什么?6、7个信仰回答是三种,其中有一种是两个人说的没想清楚,他们已经大三了还没想清楚,这个是实话。

什么叫没想清楚?就可能是思考、阅读还不够,还要再加努力才能想清楚。当然有四个同学说想清楚了,那个有时间再说。

因此我从这两个同学就看到,就是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他的信仰他的伦理观的确立,跟读书、请教、读书、讨论是同一个过程,假如先有了你的信仰先有了你的伦理观先有了你的价值观,然后才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恐怕不是这么一个过程,是不断融合唯一的,不断大家这几个东西互相并肩前进的过程,我是这么看的。

观众:马老师读书破万卷,我想问的是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如何选择书目,而且在您读了近一两万册书。

嘉宾:没有读那么多,曾经拥有过那么多书,当然很多书也淘汰掉的我说总量。 观众:您是如何阅读?就是书您是全篇读还是选择精华,怎么选择书里面的东西,怎么去认识一本书?我想问这个问题。

嘉宾:这个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读书也是千变万化因人不同因人而异,有的书一天就翻完了,当然这个就是说看看大概是什么意思,知道了这书那么个意思。当需要引用的时候再翻翻那个书去,但脑子里有印象。有的书需要精读一下慢慢读,比如特别重要的经典可以慢慢读一下。

但慢慢读就特别耗费时间,可能一般朋友年轻朋友就觉得耐不下性子来,但还是要选择经典要耐下性子来读一点经典,还有就是有的书甚至只看看内容介绍即可了,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方法。 这个是怎么读?还有读什么?读什么这个就很难由我这里来确定,所以有的人比

较喜欢古典的,有些人比较喜欢中国历史,有些人比较喜欢近代历史有的人喜欢古代历史,有的人喜欢外国历史有的人喜欢世界历史,有的人喜欢经济,有的人喜欢政治,有的人喜欢哲学,这个怎么说呢?这个很难立刻推荐出适合多数网友的著作来。

主持人:您自己和专家老师以及领导前辈们和晚生后辈的交流您是怎么判断的? 嘉宾:我是这样判断的,比如改革开放以前都是国企没有一个私企,怎么我们大家就落到粮食吃这么少,连买花生米要票、买糖要票、买自行车要票、买大立柜要票、买豆腐要票、买粉丝要票等等到那个地步呢?后来我想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中国人有接近7亿人,中国的国土跟文革的时候比还是一边大并没有多扩大六个省出去,对吧?就在这么一个国土里头,7亿人是7亿张嘴,13、4亿人是13、4亿张嘴怎么改革开放以后,不但花生、豆腐、粉丝、糖不但不要票,就怕你不买,你最好多买最好多吃,为什么这样呢?难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从地底下涌出来的财富吗?这样想是不行的,改革开放了以后,农村变成私企,私营了人民公社解散了,人民公社是集体经济,人民公社成立好多人饿死,人民公社解散大家单干,单干都吃饱了,我想这俩就联系起来了。

再有一个城里头也是一样,那时候城里吃饭也是问题,工作也是问题,私企一放开最早我经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么多青年知识青年回来没工作,都想进工厂和机关,哪有那么多国企和机关给你进,结果人越聚越多,犯罪现象发生,结果大家不满,上面着急,结果工商局方块一面,你家里会裱画,你儿子去裱画吧。你修自行车去修自行车,这样一放开慢慢放开,私人叫个体户结果大家都有了工资,都挣到钱社会财富增加。

我根据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我分析这个事情,当然是私营企业最有利于创造财富和提高生产力,和接纳就业。而国企我们过去有的都是国企的,不是越搞越差吗?是吧。所以这种国企的扩张应该停止,所以我相信吴老师的话。当然我是认识郎咸平的,我在香港凤凰卫视工作期间他也在那做节目,我也跟他他交换过意见,国企好国企不应该改革,通过我自己的体验我觉得他的意见是不对的。

当然我认为他也许在香港不太了解内地的情况,我甚至一度作出这种推测,然后我觉得他讲的国企不要改革是不对的,而同时我对今天国企这么猛烈的扩张,甚至比如商品房的建设大家都知道地王是国企,我觉得国企应该从这个竞争性中退出去,中国将会更好私企大发展就好了。

所以判断哪个老师对,哪个老师不对,哪个名人对,哪个名人不对,我讲了自己的体验是根据身经的历史身经的感受我来做了一个判断,这也是可以理解为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光是打一口深井,把短篇小说砸碎了读,那只是一个,还有一个生活经历你去思考这个生活经历,你去思考社会里的变化,你也会得到长进,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