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春齐宣王】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齐宣王?
整体而言,齐宣王是一个政治上比较开明、文化上比较包容、军事上比较有为、外交上比较幼稚的一个君主,有功也有过,这个从他的谥号“宣”中也能看出一些。之所以前面三个方面用了三个“比较”,也是因为从最后的结果看,相比当时的秦国、赵国而言,齐国并没有越来越强大。
先来说说宣: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再来看看史书上的一些评价,相对都是积极正面的:
《战国策》卷十九·赵策二: 夫齐威、宣,世之贤主也,德博而地广,国富而用民,将武而兵强。宣王用之,后富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为齐兵困于崤塞之上,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
《盐铁论》:齐威、宣之时,显贤进士,国家富强,威行敌国。
政治上
从孟子、淳于髡、颜斶对齐宣王的种种谏言看,齐宣王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对于这些名士,仍然是包容开放、宽以待人的,相对其他战国对于臣下谏言动辄杀头罢官的案例看,政治上比较开明,能够包容不同的声音,这些都体现出“宣”字的一部分内涵。
另外,齐宣王和相貌丑陋的女子钟无艳第一次见面也很有意思。钟无艳当时就做了举目、张口、挥手、拍膝的四个莫名其妙的动作,然后又大喊“危险”。
齐宣王不解,便问钟无艳这是什么意思。钟无艳回答:“举目,是为了告诉大王要看清楚目前国家的局势;张口,则是要告诫大王你有一双不听忠言劝谏的双耳;挥手,则是希望大王要尽快赶走阿谀奉承之徒;拍腿,则是要劝大王尽早脱离这些诱惑大王终日玩乐的祸国之徒。”
后来齐宣王为了告诫自己,就迎娶了钟无艳为皇后,把她当作自己的明镜时刻鞭策提醒自己,要好好治理国家。
文化上:
齐宣王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越来越强大,也着力发展文化事业。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的“稷下学宫”,闻声而来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众多名人,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
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
军事上: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宣王抓住机遇,果断出击,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劫掠回来无数的财物珠宝,使得齐国国力更富,几乎灭亡了燕国。但这也为齐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三十年后燕昭王为报此仇,在乐毅的指挥下统帅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使齐国只剩下即墨、莒这两座孤城,尽管最后复了国,但齐国却从此衰落下去。但这些都是后话。
外交上的失误:
外交中的第一大失误,就是不支持合纵攻秦,最后导致秦国单独坐大,诸国都不能抗衡,本来公元前318年,六国合纵攻秦,这对东方六国来说是件大好事,但就因为大家没推齐宣王做合纵长,齐宣王就中途撤了伙,所以导致五国合纵攻秦很快陷于失败,秦国独大,最后导致谁都怕秦国,割地赔款。
外交中的第二大失误,就是不能及时和楚国恢复联盟关系,导致齐楚之间鹬蚌相争,秦国渔翁得利。公元前314年,东方的两个大国齐楚结成联盟,这对秦国不利。秦国派张仪去楚国挑拨离间,楚怀王很快就派人到齐宣王那里宣布绝交。这事楚国确实不对,后来楚国知道错了,又央求齐宣王恢复邦交,但齐宣王怎么都不肯原谅他,而是和秦国结盟,最后齐楚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