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调查报告】儿科医生全国性职业调查报告发布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李蓓)据对全国13002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135524名儿科医生,每万名儿童只有6名儿科医生。2011至2014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率高达11.5%。这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候任主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团队牵头完成的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结果,也是中国儿科医生最近一次的全国性现状调查报告。
每千名孩子只配0.6个儿医
据悉,该调研受国家卫健委委托,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学会儿科分会于201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除港澳台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儿科医疗资源调查,普查了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所和含儿科的所有综合性医院,随机抽样了10%的基层(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实际调查13002家医疗机构,其中主要的突出矛盾有5项。
第一,儿科医生数量缺乏。我国每千名儿童医生数目约0.601,距离2020年实现0.69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儿科医生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第二,儿科医生分布不均。西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缺乏高等级的儿科医院,各省市分布差异也很严重,西藏、贵州、宁夏等每千名儿童医生数目仅约0.30,北京、上海等地区超过1.0,城乡的儿科就医差距更大,虽然农村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90%的儿童专科医院分布在城市;
第三,儿科医生学历层次不高。全国儿科医生以中青年为主体,35岁以下医师是儿科医师的最主流群体,约占46%。但总体学历层次较低且差异大。三级医院研究生比例超过30%,而基层医院本科以下学历超过60%;
第四,儿科的工作负荷分布差异大。综合性医院是儿科工作负荷的主体,门急诊总量最大,而儿童医院人均工作负荷最大,效率最高;
第五,负荷重,流失率高。2011至2014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11.5%,学历越低,职称越低,流失率越大,西部儿科医生流失率高于东、中部。最近3年,有一成中国儿科医师流失,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最高,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55%。
上海基层儿科严重萎缩
孙锟解释,近年来,随着儿科问题日益突出,得到了国家与各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但儿科医疗政策制定必须精准,“合理优化配置儿科医疗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全国一盘棋,搞一刀切。”他认为,在东部发达地区像上海等城市,专科医院发展蓬勃,但基层儿科严重萎缩,基层医院几乎没有独立的儿科床位。
而在儿童专科医院门诊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患儿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些完全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解决。与之相反,在基层医院发展相对成熟的中西部地区,目前正缺乏能解决疑难杂症的儿童专科医院,提升区域诊疗能力。
调查显示,全国儿科床位总数47万床,其中儿童专科医院只占8%,而儿童专科医院的亚专科建设、学科发展、医生薪酬水平、职业自豪感等方面都优于综合性医院,相比于全国儿科医师平均流失率的10.7%,儿童专科医院流失率只有4.6%。
“根据地理分布,应该有区域针对性地建立儿童医院,同时大力发展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力量。”孙锟说。
综合性医院的门急诊量占所有医院的43.6%,是儿童专科医院的4倍,占全国儿科工作量的半壁江山。“目前,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生处于弱势群体,薪酬低、职业稳定度低,流失率近10%。利用自身优势错位竞争是发展的关键,如充分利用围产医学的先天优势等。”孙锟认为,政策上应建立有效分级诊疗,引导儿童医院专注于复杂疑难的专科患儿,普通病症下沉至综合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而不能大小通吃,挤压综合性医院儿科的发展。
提高薪酬待遇刻不容缓
孙锟坦言,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失,“医生培养是个长期过程,要靠严格科学的训练才能完成,因此,短期内盘活目前儿科资源的存量是个很好的思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可从事儿科的全科医生总数近6.5万名,如何培养、鼓励和增加这批医生在儿科医疗的工作份额是解决当下儿科医生短缺的重要途径。
孙锟透露,2020年,团队将启动新一轮中国儿科医师调查,其中将重点关注35岁以下青年医师流失率是否降低,这或将成为儿科医疗政策是否完全落地的重要检验标尺之一。
“35岁以下青年医师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金字塔地基,也代表了儿科医学的未来。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更多倾听他们的声音,采取具体措施加强青年儿科医生的培养、提高薪酬待遇、增加青年医生岗位自豪感,才能让更多年轻人真正愿意从事、安心从事儿科工作。”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