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概括毛主席的错误 “拒谏爱谄 多疑善变 言而无信 棉里藏针 ”
30年前,即1980年,在党内举行过一次四千高级干部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草案(以下简称历史决议)的大讨论,这次讨论从10月中旬开始到11月下旬结束,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之后决议草案经多次修改,于 1981年6月27日举行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
***同志对历史决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总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我们原来设想,这 个决议要举***思想的伟大旗帜,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评价***的功过是非,使这个决议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历史决议所起到的作 用,就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我想,现在的这个稿子能够实现这样的要求。(1981年6月22日下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 议各组召集人会上的讲话)
不过,到1991年夏,在北戴河一次会议上,***同志谈到这个 历史决议时却说:这样评是违心、唯心,在这个问题上,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我们还不够格!他要求再过十年八年重新评价,时间不够,再拖一点时间。
两年之后(1993年1月15日)在上海西郊宾馆召开的***扩大会上,小平又谈到评毛问题,他说:
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对***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及功过的评价,是受到当时党内、社会上形势的局限的,部分历史是不实的。不少同志是违心地接 受的。历史是我们走过来的,不能颠倒,不能改变。对***一生功过评价,一直是有争论的。
我对彭(真)、(谭)震林、(陆)定一说了:你们的意见是对的, 但要放一放,多考虑下局面,可以放到下世纪初,让下一代作出全面评价嘛!***的功过是摆着的,搬不掉,改不了。有人担心对***全面评价,会导致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功绩被否定,会损害***的领导地位。
我看,不必担心。我建议,对***一生的评价,可以在我们这一代走后,作全面评价。到那时,政治环境会更 有利,执着意见会少些。***人是唯物主义者,对过去的错误、过失和违心、不完整的决议作出纠正,是***自信、有力量的表现,要相信绝大多数党员,相信 人民会理解、会支持的。
(转引自辛子陵:《千秋功罪***》,2007年7月香港《书作坊》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对历史决议前后会有这样不同的评价,为什么有必要对***的功过再作全面评价?我作为当时被派去担任此次讨论会的中央国家机关第一组的秘书(当时我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理论组长),特提供一些我所知道的情况,虽难免不全面,或可有助于对此问题的探讨。
这个历史决议,起草工作是1980年3月开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处领导下,由***、***同志主持、有以***为首的20多位同志 参与起草,于1980年10月先在党内四千高级干部中对决议草案进行了大讨论,又经40多位同志再审议,反复修改后,才于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 会通过。
在四千人讨论时,我作为全国人大小组的秘书,负责整理本组讨论简报和其他有关工作,有机会旁听本组的讨论和阅读外组的简报,得悉讨论的一些情况,特别是党内高层老干部敞开思想、自由发言,对党史和***的功过的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谓四千人大讨论,据我纪录的1980年10月13日中央秘书局在怀仁堂召开的干部会(担任这次讨论会的各组秘书参加)报告,中央机关约 1000人,地方、省军级干部3000人。中央机关又分成三大块: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高检、高法和***);军队(总政)。
其中 中直机关有256人,国家机关有446人,军队有373人,共分成35个组。其中,国家机关分了16个组。(据事后有关文章报道,实际参加的人数大约有 5600多人,其中还有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1548名学员。详见2009年04月02日中国***新闻网黄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起草的台前幕后》)
我所在的国家机关第一组(即人大与政法口)有30人,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些中共党员副委员长谭震林、李井泉、许德珩、肖劲光以及阿沛?阿 旺晋美,还有正副秘书长武新宇、郑季翘、邢亦民、张加洛、云北峰、赵伯平;法制委员会的委员有杨秀峰、高克林、刘复之、王汉斌、邹瑜、项淳一;高法的正副 院长江华、王维纲、何兰阶、郑绍文、黄波、杨化南;高检的正副检察长黄火青、张苏、王甫、李士英、陈养山、关山复。
小组召集人是武新宇、王维纲、张苏。此 外,李洪林也参加了我们这个组,他不是作为秘书,而是作为参加起草小组的成员下到各组听意见。
我只负责整理我们组的简报,别的组的简报发到其他组传阅,我也看了一些。根据我的回忆和保留下来我对本组讨论的片断纪录,以及其他组简报的片断摘录,所讨论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