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玫瑰寓意】《黄玫瑰》让我们看到真实的邹笑春
我国首部反映防治艾滋病一线医护英模题材的电影《黄玫瑰》5月25日上映。影片由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广播电视局和抚顺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出品。《黄玫瑰》以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原主任、全国"最美医生"、省优秀共产党员邹笑春为创作原型,塑造了可信可感、可亲可敬的党员英模个体形象,有说服力地呈现了医护战线乃至辽宁大地英模辈出的整体形象。
日前,记者采访了《黄玫瑰》的主创人员和邹笑春家属、同事及普通观众,他们流着泪观看了这部影片,共同的感受是真实感人。
用接地气的"故事" 塑造英模
作为艺术,电影始终需要借助"故事"来塑造英模形象,而观众也是通过故事,去感受英模的生活,从而照亮自己。
《黄玫瑰》的故事在一所市级医院的艾滋病科主治医生邹笑春与她的十几个病人和几位年轻的医生同事之间发生,围绕她的工作、家庭与情感为主线展开。在这部影片的导演宁敬武看来,邹笑春的人生似乎可以对照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在小范围小圈子内生活、工作、奋斗的,影片也是用最小的切口、最平凡的处境来抓住普通观众的心。
如果把英模塑造成自带光环和高扬精神理念的形象,即便有着真实人物的基础,有时也难以令观众信服,为此我们努力脱离以往塑造高大上形象的刻板思维模式,让接地气的邹笑春形象直抵观众的心灵深处。
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涛说,近年来关于主旋律电影如何进行艺术表达,已成为电影界的一个创作难题,而在观众那里,这类影片也往往因为电影的宣教意味而受到冷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辽宁的英模题材影片创作不断突破固有瓶颈,力争用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有感染力的艺术呈现。
《黄玫瑰》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在记录邹笑春生命倒计时的过程中,以"承诺"为线索将零散琐碎的事件串在一起,树立起一个无私、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
靠真实感人表达电影的思想力量
在平凡的故事中解读人生境遇、体会生命冲击,以至于关心社会民生、正视社会问题,就要靠真实感人来传达影片的主旨。
影片中,围绕着"艾滋病患者信息是否要透露"的情节,几度展开冲突,这是涉及生命伦理与职业伦理的冲突。这样的问题在片中提出,引人深思。而电影中这种终极追问更是多重的。当邹笑春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本想隐瞒病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到最后,但剧情发展到后来,她恰恰是以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来现身说法,用"生命不是完了,只是短了"激励人们在更加有限的时间里去创造生命的精彩。
怎样去表达电影的思想力量,影片两位主演姜宏波、任帅给出的回答是一致的,就是首先要真实。影片中邹笑春饰演者姜宏波说,英模邹笑春在现实中倒下了,但通过银幕形象可以让她在观众心中重生,而得以重生的前提就是真实可信。
拍摄这部电影,姜宏波首先做的"功课"就是熟悉邹笑春生前真实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对全国防治艾滋病医护战线先进人物事迹做了梳理,据此姜宏波对邹笑春角色的把握是,她平凡而伟大,因为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演员任帅饰演邹笑春的丈夫杨斌,他告诉记者,自己当过11年兵,这次饰演的杨斌也是一位退伍军人,在深入体验生活后,他成功塑造了一个英模背后默默付出的丈夫。他们认为,真实是演员把握表演尺度的分寸,也是电影表达厚重思想的根基。
主旋律影片是英模的现实写照
《黄玫瑰》积极担当主旋律英模题材影片的社会责任,细致地描写了邹笑春以及不同人在面对艾滋病人群,以及艾滋病人面对自我时种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那么,主人公原型、真实的邹笑春又是怎样一个人呢?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王莉因工作关系曾与其多有联系,在王莉的脑海中,邹笑春永远面带微笑,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正能量、热爱工作和生活、富有情趣和活力的人,她为患者做"爱心粥",教患者编钥匙扣、中国结,组织患者座谈……往事历历在目。
在王莉眼里,这部电影就是邹笑春的现实写照。抚顺市传染病医院工会主席赵丽娟曾是邹笑春的分管领导,她用两个"特别"对邹笑春作出评价:人特别好,把事业看得特别重。
赵丽娟记得,邹笑春领着患者种地,为患者开生日聚会,把患者视同自己的家人。邹笑春也是常人,工作中有自己的苦恼和困惑,她有时会坐在赵丽娟的办公室唠许久,但在患者面前呈现出的却是阳光和温暖。
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主任刘大川参与了影片剧本的前期创作,他说《黄玫瑰》电影虽有艺术创作元素,但处处都能看到生活中"邹姐"的影子。抚顺市第二医院循环二科护士长关颖告诉记者,她的一位同学是邹笑春的同事,同学曾给她讲过邹笑春工作中的很多事,现在她在电影中都对上号了。
武煜超、袁晓博都是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90后男护士,他们看过《黄玫瑰》后感受最深的是找到了工作的标杆、人生的榜样。
对邹笑春最为了解的莫过于一起生活了19年的丈夫杨斌,他觉得《黄玫瑰》表现得很细腻、很成功,让他怀想着过往的点点滴滴。电影里有个细节,邹笑春深更半夜接电话,患者煲起了"电话粥"。杨斌说,生活中的邹笑春把自己的电话变成了艾滋病防治热线,她由此接到过无数个这样的电话,有时一唠就是两三个小时,但邹笑春从不厌倦,总是热情相待。正是在她温暖情怀的感召下,人们感受到了爱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