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五个阶段】首个社区临终关怀病房启用一年多 送走51名患者

2019-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24日上午,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房内,82岁的余老太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余老太是微笑着离开的,她离开时,守护在她身边的不仅有全家人,还有陪伴了她19天的医护人员.这是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自去年8月29日正式启用以来,送走的第51名患者."没有冰冷的医疗器械和密密麻麻的导管"2018年8月29日,鄞州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正式启用.这是浙江省首个社区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房,也是宁波首个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终关怀科.据统计,到目前,

10月24日上午,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房内,82岁的余老太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余老太是微笑着离开的,她离开时,守护在她身边的不仅有全家人,还有陪伴了她19天的医护人员。

这是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自去年8月29日正式启用以来,送走的第51名患者。

"没有冰冷的医疗器械和密密麻麻的导管"

2018年8月29日,鄞州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正式启用。这是浙江省首个社区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房,也是宁波首个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终关怀科。

据统计,到目前,安宁疗护病房已共接纳患者76人,其中51名患者已经在安宁疗护病房走完了人生路。这些患者以晚期肿瘤病人为主,也包括高龄老衰、慢性病终末期患者。

记者采访了多位安宁疗护病房患者的家属,这些家属对于安宁疗护病房的设立无不表示感激。

黄先生一直觉得父亲能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住进安宁疗护病房是幸运的。去年7月,黄先生的父亲查出患了脑瘤,在医院治疗4个月后,黄老伯陷入昏迷状态,医生认为没住院治疗的必要,建议家人回家准备后事。可是黄先生和母亲一时接受不了,希望可以让老人再住几天,等待老人的兄弟姐妹来看他最后一眼。

正在为难之际,黄先生看到了安宁疗护病房开设的新闻。很快,黄先生将父亲送入了安宁疗护病房,黄老伯在这里住了5天,见到了所有的亲人。黄先生说,自从住进安宁疗护病房,父亲整个人较之前明显放松了,非常安定踏实。

"没有过度的抢救,没有冰冷的医疗器械和密密麻麻的导管。"医生告诉记者,安宁疗护病房收治的对象,是被医生判定为生命只剩下最后两三个月的病人,安宁疗护只是给予维持生命支持的基本治疗,帮助患者在最后的生命时光减少肉体和心灵的痛苦。

在安宁疗护病房,患者们大多平静、安详、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对此,接受采访的患者家属们说:"生死两相安,让人欣慰!"

体会人世间最浓的感情——亲情

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一个美丽的生日蛋糕就放在老人的面前,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一家人围着他的病床,唱着动人的生日歌,杨艳护士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感动得想流泪。她说,在这人生的最后一站,虽然有悲伤有辛酸,但是每天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亲情,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温暖。

王爷爷是安宁病房送走的第一位病人,王爷爷在安宁疗护病房住了20多天,儿女们天天前来陪伴老人家,可老人家时刻牵挂着家里卧床的老伴,为了让老爷子放心,病房里的裘医生便想办法让这对老人家视频对话,"老太婆,今天身体怎么样?中饭吃了吗……"看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隔着手机一边拉家常,一边相互打趣,年轻的护士说,"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瞬间。"

肝癌患者张先生住进安宁病房时,已经时日无多,但他有个心愿,希望在走之前能够与唯一的女儿重归于好。病房的护士长就特意给张先生的女儿打电话,一番剖心长谈后,女儿红着眼睛来到病房,一声轻轻的呼唤,一个轻轻的拥抱,前嫌尽释。几天后,张先生带着微笑走了,临走前他说,自己最后一个心愿达成了,此生无憾。

宁波很少有人了解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在宁波还是新鲜事物。

"宁波人缺乏死亡教育,很少有人了解安宁疗护。"采访中,安宁疗护病房的裘继燕告诉记者,很多市民将安宁疗护病房当作了老年康复病房。最让裘医生受不了的是,不少患者被送来安宁病房时,已进入弥留之际,有的甚至在送来的路上已经去世。这些患者多在极度痛苦、恐慌中死去。

宁波老龄化现象严重,光是明楼街道和东胜街道辖下的20个社区中,就有1万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临终关怀服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采访中,业内人士分析说,宁波市发布的肿瘤流行现状中,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占全市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很多癌症患者在临终前,都会遭受剧烈的疼痛。

"缓解或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和痛苦,尤其是对患者疼痛以及死亡恐惧进行干预,使患者能在生命有限的日子里,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详、宁静、自然且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裘继燕说,希望更多的宁波人能够主动了解安宁疗护,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安详、平静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记者陈敏 通讯员范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