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 交锋 马立诚:从交锋到大突破 (一)

2018-04-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采访人:经济观察报 孟 雷 仲伟志 黄一琨"这场已经28年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为期最长的改革."马立诚说.1997年9月12日,在中共十五大召开当天,马立诚在<中国经济时报>头版套红发表了一篇一万字的长文<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文章回顾了改革历程中三次最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1992年破除姓"资"姓"社",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

采访人:经济观察报 孟 雷 仲伟志 黄一琨

“这场已经28年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为期最长的改革。”马立诚说。

1997年9月12日,在中共十五大召开当天,马立诚在《中国经济时报》头版套红发表了一篇一万字的长文《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文章回顾了改革历程中三次最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1992年破除姓“资”姓“社”,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这篇文章后来成为《交锋》一书的提纲。

1997年,中国改革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之一:突破所有制禁区。那一年春夏之际,一场激烈的思想论战“呈走火流光的势头”。改革的反对者们先后炮制了四份万言书,一份“走资派”名单,并且对政府官员中著名的改革者发动了出人意料的袭击。

从1998年3月《交锋》一出版,马立诚就以政论家的身份成为改革交锋中最引人注目的人士之一。

《交锋》这本书,忠实记录了1978—1997这20年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1997年那场争论,是此书的一个重点。在描述1997年的争论中,《交锋》对反对改革者进行了最为集中的批评。因此,这部书甚至引发了马立诚和该书另一位作者凌志军与一家左派杂志主编的诉讼。当时有记者说,如果马立诚能够微笑着走出法院的大门,那就是改革获胜了。

对于这场诉讼,马立诚微笑着回忆说,在庭审之前,控方高价请来的律师对他说,虽然自己是受人之托,但是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律师业。这位律师甚至买了十几本《交锋》送给自己的朋友。

尽管1997年十五大宣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马立诚参与的两场诉讼都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并不表明对改革的非议会自动终结。

《交锋》一书对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做了这样的总结: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在警惕右的同时,主要防止“左”;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要解决那些阻碍改革和发展的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其中,防止“左”与反对“左”,是贯穿始终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能给人带来摆脱枷锁般的解放感,促使经济发展出现新高潮。

但是,马立诚认为,思想解放不能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反复。只是不知道下一次思想解放的“反复”乃至“高潮”,将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事情,已经到了不想争论也不行了的程度”。

新的争论终于在8年后的2005年再次到来。

在这场论战中,马立诚于2006年3月出版了新作《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这本书描述了1949—2005这56年中国私营经济起伏跌宕的兴衰史。这是第一本新中国成立以来私营经济史专著。这本书再一次在海内外引起了反响。

国内很多媒体发表了评论和介绍文章。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和中华工商时报社还联合召开了此书的研讨会。马立诚认为,这本书试图寻找中国改革的真正突破口——发展私营经济。

他认为,应该对人类社会已有的现代化经验存有敬畏之心。欧洲各国现代化历史呈现出的核心就是: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确认和广泛分布是改革成功的基础。在马立诚的新思考中,出现了大宪章,出现了三级会议,出现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将这些思考与《大突破》中描述的中国私营经济过去近六十年的畸零命运相对照,一切都表明:中国的改革命途多舛,但是终于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他相信,交锋仍将继续,但是突破口业已找到。当代中国这次改革有可能突破中国历史上改革大多失败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