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雄风震天吼】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这一年,国人的豪情与初心在文艺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2018年08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电视剧《渴望》播出后,立即引起轰动。
上世纪90年代,这是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1990年的现象级文艺作品不少:歌曲《亚洲雄风》突破了体育的范畴,展现了国人的昂扬奋发和自豪感;国内最大的现象级电视剧《渴望》播出,它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奇高的收视和引发的社会话题,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
将上世纪60年代因公殉职的党的优秀干部焦裕禄的形象搬上银幕,电影界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电影《焦裕禄》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它提醒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
本报记者 张宇
实习生 霍子齐
《亚洲雄风》
超越体育歌曲的范畴
1990年9月,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次盛会。这一历史性事件激发了音乐人的创作热情,出现了《亚洲雄风》《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黑头发飘起来》等一大批亚运会歌曲,朗朗上口、气势磅礴的《亚洲雄风》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流行金曲。
1990年9月22日,第11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全场观众激昂高歌《亚洲雄风》的壮观场面已成为很多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雄壮的歌声和中国健儿顽强拼搏、勇夺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的豪情,不仅提振了国人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亚洲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更彰显了国人的胸怀和自信。1990年的元旦晚会上,韦唯与刘欢首次合作唱响《亚洲雄风》,迅疾风靡全国,唱遍大街小巷,也让刘欢与韦唯的歌唱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
《亚洲雄风》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体育歌曲范畴,成为时代和民众的“代言者”。所谓文艺是时代的反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歌曲。有人说,《亚洲雄风》之于北京亚运会,就如同《北京欢迎你》之于北京奥运会。同为宣传曲,《北京欢迎你》是开放拥抱、亲切自然的姿态,《亚洲雄风》是奋发雄起、昂扬向上的斗志。
它恰当其时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情绪与呼喊,表达了东方古老民族图强自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迈信心。这首满溢豪情的歌起到了凝聚民众力量,激发民众斗志的作用。国人万众一心,正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它成了一首里程碑式的歌曲。
《焦裕禄》
完成电影界多年愿望
1964年,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病逝后,将焦裕禄的事迹搬上银幕,是电影界多年的愿望。所以,当1990年电影《焦裕禄》终于上映时,刚看到电影开头数万兰考群众自发为焦裕禄“送葬”,将他安葬在心心念念的兰考大地上时,无数观众已泪流满面。
经历了十多年改革开放后,市场化大潮来临,在社会进步、经济文化不断向前的同时,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也引发了一些正向思考,将共产党员焦裕禄的故事搬上银幕,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在感动众人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们不忘初心。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影片后来获得了金鸡、百花双料“最佳影片”,主演李雪健也因此获得了金鸡百花双料“影帝”。
当年,曾有几家电影厂同时想拍《焦裕禄》,峨眉电影制片厂抢先拿到了拍摄权。这部讲述典型人物的传记电影,由王冀邢执导,李雪健主演。时年36岁的李雪健从形象、身高到说话神态都与焦裕禄有较大的差别,刚开始并没有得到焦裕禄家人的认可。
为了演好焦裕禄,李雪健不仅减肥30斤,还深入当地生活,并经常与焦裕禄的夫人、女儿交流,下决心将焦裕禄的形象刻画和塑造好。所以当身披大衣的焦裕禄出现在银幕上,与其写真如出一辙;当李雪健用心演绎出一个共产党员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世界时,“焦裕禄”不仅获得了焦家人的赞许,更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观众。
李雪健曾说,“我要演活着的时候的焦裕禄,不能去演经过了宣传之后的焦裕禄,也不能演人们仰头瞻望的那个焦裕禄。”《焦裕禄》虽然是部拍摄模范人物的红色电影,展现的是主人公的道德情操、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看起来很“主旋律”,但它并没有“假、大、空”,而是用真诚、平实、朴素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细节打动了观众,将焦裕禄演到了人们的心里。
在这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你会发现有许多人性的、情感的东西是共通的,即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一个愿意抛开个人利益,愿意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福祉去奋斗的人都是高尚而伟大的。至今焦裕禄仍像一面镜子一样,他的精神永不过时。
《渴望》
讲述“好人一生平安”
1990年12月,聚焦普通百姓平凡生活的50集电视剧《渴望》在央视播出,立即引起轰动,据称全国收视率达到空前的90.78%,其受欢迎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谈到1990年的记忆,很多人会对该剧热播的情景记忆犹新,会随口哼出上面这些剧中插曲。
制片人郑晓龙透露,公安部当时统计,由于《渴望》的播出,全国犯罪率都下降了。
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各种抉择。《渴望》就聚焦这一时期,以家庭、伦理等内容为核心故事,通过刘慧芳、王沪生、宋大成等几个年青人复杂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善良人性的渴望。
当时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旁,看着剧中的故事,在眼泪和微笑中回答着自己内心的问题,感悟其中的道理:做人要学刘慧芳、宋大成身上的善良。从王亚茹和王沪生身上人们明白,做人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习为别人着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慧芳”“王沪生”成了演员张凯丽和孙松的代名词,孙松甚至因为出演王沪生长时间都找不到女朋友。
直到现在,剧中人物还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
作为中国首部室内剧,《渴望》以朴实的故事和清新的格调,展现了中国的传统审美和价值取向,它将人生、人性有机地融入社会大时代的背景中,贴近生活、感情真切、台词生活化,演员表演真诚、出色,把剧本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向观众第一次展示了“真实”的力量。
《渴望》将呼唤真善美、人性的回归和奉献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即中国传统审美和价值取向表达得得体感人,标志着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迈入了现实主义的殿堂。它的观剧巅峰效应也是电视剧传播史上不可不提的著名事件,一个时代神话。因此《渴望》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里程碑。
《骚动之秋》
农村改革的真实记录
1990年,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是刘玉民的长篇小说《骚动之秋》。
《骚动之秋》是一部反映农村改革的小说。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农民企业家岳鹏程,同时又是农村的权势人物,改革创业过程中,他处理问题大胆、果断、有魄力,带领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又囿于传统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因此也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中,他既无法得到父亲岳锐等老一辈的谅解,又与儿子岳羸官因见解不同起了冲突。
他因改革成为名人和弄潮儿,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用非法手段倒卖紧缺物资。
小说中,岳鹏程是个充满矛盾的悲情人物,他既是当地名人,又是一方霸道人物;既是新时代弄潮儿,又有着不少旧观念。这个悲情人物似乎有着现实生活中某些熟悉的影子。
对于见惯了风浪、经历了各色人物、听到不少传奇故事的现今读者而言,《骚动之秋》中的人物也许矛盾冲突并不激烈,但回望当时,文学作品对农村改革和农民企业家,要么全盘肯定、歌功颂德,要么全盘否定、一味地暴露和批判,《骚动之秋》显然不同。
《骚动之秋》的意义在于,真实纪录和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改革进程中,改革者的真实处境和作为。岳鹏程和儿子岳羸官走的是不同的的改革路线,他与父辈、儿子的矛盾冲突既是代沟更是保守与进取、具有草莽气质的左冲右突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角力。
作为带领大桑园前进致富的改革者、村党支部书记,他白手起家、独断专行,甚至用了不少野路子,对公检法部门行贿。在农村经济改革的初始阶段,该如何看待岳鹏程式的人物……正像作家刘玉民所说的,《骚动之秋》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生活的馈赠,因此它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