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吴侬软语朗诵】沪剧《敦煌女儿》:吴侬软语唱出时代回响

2019-09-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全力冲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全国各地院团都为此准备了一场"模拟考"--或以联排的形式完成最后一次打磨修改,或用演出来进行实战演练.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则兼而有之--在"十二艺节"献演参评前的那个周末,还将奔赴江苏海安大剧院"模拟考",完成联排和商业演出.而回顾近两个月,密集的剧院商演与基层演出,令沪剧院常处于"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状态.囿于实际条件,有的剧场无

为全力冲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全国各地院团都为此准备了一场“模拟考”——或以联排的形式完成最后一次打磨修改,或用演出来进行实战演练。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则兼而有之——在“十二艺节”献演参评前的那个周末,还将奔赴江苏海安大剧院“模拟考”,完成联排和商业演出。

而回顾近两个月,密集的剧院商演与基层演出,令沪剧院常处于“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状态。囿于实际条件,有的剧场无法使用多媒体,有的礼堂空间有限,连演员走位都很难,但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丝毫不能影响团队全力以赴的激情。

回首过去,两个多月的密集演出更不在话下。要知道,《敦煌女儿》这条向文艺精品高峰攀登的路,上海沪剧院前行八年,为的就是用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回应时代的呼唤,展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文化守护者,坚守大漠数十年的动人故事。

几代学者接力般地在敦煌文化研究中突破进取,一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面貌,值得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更重要的是,樊锦诗这位成长于上海、奉献于敦煌的学者,是“敦煌的女儿”,也是“上海的女儿”,用上海的声音——沪剧来讴歌,更添一份使命在其中。

为了寻找与艺术节“大考”条件最为相似的“模拟考”剧场,沪剧院一直找到了200多公里外的海安大剧院,没想到意外促成一次商演合作。4月26日海安演出,也是沪剧第一次在该地上演,上海的声音也播撒得更广阔了。“模拟考”还不够,樊锦诗的饰演者、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摸索出一套“看演出录像找差距”的方法,希望推广至整个剧组,通过回看“模拟考”录像,自己看自己,如同照镜子,哪里需要微调精修,最为直观。

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益求精攀高峰。这是敦煌守护者教给沪剧人的事,更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职责所在。(文汇报记者 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