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最出名情诗】苏曼殊 : 一切有情 都无挂碍

2019-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似乎有些人的人生,注定要上演比别人精彩百倍的剧情.在一百年前那个风云变幻新旧更替的时代,就有这么一个家伙横空出世:自幼仪容出众,天生惊才绝艳,精通英.法.日.梵诸多文字,还诗.画.小说皆能信手拈来,才情.胆识.相貌俱称一流,据说当时几无能出其右者.其人还数度出家,却全然不守任何清规戒律.这个集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各种封号于一身的"花和尚",就是苏曼殊.[苏曼殊最出名情诗]苏曼殊 : 一切有情 都无挂碍读过他的人生,才知道他与之于佛门,只是介于僧俗之间.他是佛子,也是凡子,他是佛门之

似乎有些人的人生,注定要上演比别人精彩百倍的剧情。在一百年前那个风云变幻新旧更替的时代,就有这么一个家伙横空出世:自幼仪容出众,天生惊才绝艳,精通英、法、日、梵诸多文字,还诗、画、小说皆能信手拈来,才情、胆识、相貌俱称一流,据说当时几无能出其右者。其人还数度出家,却全然不守任何清规戒律。这个集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各种封号于一身的“花和尚”,就是苏曼殊。

【苏曼殊最出名情诗】苏曼殊 : 一切有情 都无挂碍

读过他的人生,才知道他与之于佛门,只是介于僧俗之间。他是佛子,也是凡子,他是佛门之不肖子,又是尘世之浪荡子。

苏曼殊

身世凄凉

关于他的身世,有心人早已整理成形,随处可阅。他只是一个私生子,自小受尽白眼。而他的父亲甚至曾经疑心苏曼殊得了传染病而把他一个人丢在了广东老家的柴房里,任其自生自灭。那一年,苏曼殊11岁。病愈之后,苏曼殊即剃度出家做了和尚。不过,苏曼殊到底还是个孩子,不久之后他就因为躲在寺庙一角偷偷烤乳鸽吃而被逐出了山门。

【苏曼殊最出名情诗】苏曼殊 : 一切有情 都无挂碍

之后苏曼殊的表哥赴日本求学,苏曼殊得以随之重回横滨,翌年遭遇了人生的初恋。关于他的这段初恋,传说不一,最流行的版本是:其时,有一个姑娘跟他隔溪而住、卧室相对,因常彼此相望竟而撞出了爱的火花。姑娘有一只鸽子,专代他们传送情书和情诗。

【苏曼殊最出名情诗】苏曼殊 : 一切有情 都无挂碍

某天一封信被苏曼殊的叔叔发现,认为有伤风化而对曼殊严加惩戒,姑娘闻讯后,心知好事难成,蹈海殉情而亡。这让苏曼殊痛不欲生,他离开日本回到广州,再度出家。但二度出家的苏曼殊却并没有真的就“看破红尘”,几年之后就耐不住寂寞又还俗跑到了上海,还秘密从事反清活动,一度还想要刺杀坚持“保皇”的康有为,后遭到通缉,被迫逃亡,再返日本。最后在三十五岁的壮年卒于上海。

游戏人间

苏曼殊一生放浪形骸。一有钱就上青楼,喝花酒。一来劲,就夜半歌哭。他从事革命,赞同暗杀,甚至打算去暗杀康有为。他暴饮暴食,犯了肠胃病,偏是在病枕下搜出大把糖炒栗子。他是哪门子和尚?很少看他礼佛诵经,却不守清规到处奔走。偏偏世人就定义他为“画僧”、“情僧”、“诗僧”、“革命僧”。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的玩笑。

古往今来的那些名僧,都快要把做和尚的“有意思”的给做绝了,谁知到了清末,居然还有人能翻出新花样,把个“花和尚”做得有声有色,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苏曼殊的贪吃无度,曾是时人取笑他的一大笑柄,有一次,他穷极了,腰无半文,他无法可想,只得把金牙齿拔下来,抵押了钱,买蜜枣吃。也有人说,他的去世,是因为连吃三十五笼小笼包,最后生生把自己撑死。时人谓之癫狂,唯独陈独秀却不以为然。

他说“暴食”其实是苏曼殊的“自杀政策”,苏曼殊“眼见举世污浊,厌恶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止庵说:“苏曼殊经历了清末到民初,前所未有的新旧交替、东西碰撞的时代,而他自己本身却是一个浅而真,不复杂不深刻的人。假如放在西方,或许就是一个王尔德式的人物。”

空门流浪

有太多的人选择遁入空门只是为了寻求一个解脱,给自己的过去找个答案,给自己的未来找个理由,用持斋受戒麻痹自己不堪寂寞的内心。其实苏曼殊最初也未能免俗。关河萧索,他无法禅定,佛界,他几进几出。说他精通佛法,实在不敢苟同。

只能说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时,他喜欢采取极端的方式。佛界,是他心灵的避难所。他遁入佛门只是为了寻找“自我救赎”,这与佛门普度众生的宏源本来就背道而驰。空门只是他的旅馆,他来这里只是休养与疗伤,在佛门的庇佑下缓解外界的压力与内心的疼痛。

世事之荒诞不经、自我之惆怅无奈,伤他的心,伤他的身,推他一次又一次进入超脱纷繁芜杂之尘世的幻想,一次又一次跪拜佛门,祈求解脱,但他又不想穿上一袭冷清苍灰的袈裟。

他时刻生存在僧与俗的“紧张”之中。他有许多的女友,并与其中几人感情极深,但当“爱情”真正向他走来,他又退缩了。我们读他的诗,只觉得他是一个“凡心不死”的人,甚至于妓女结交。批评他的人认为他是病态的,说他是“厌世者、自虐狂”, 是“天真者、怪诞者”,是“怪和尚”、酒肉和尚,也有人直称他“畸人”。

而欣赏他的人,则说他是“诗僧、画僧,更是情僧”,是“诗人、文学家、画家”,是“一个革命者、一个佛教徒、一个恋母的儿子、一个情人、一个漂泊者……”

苏曼殊画作《雁荡观瀑》

浪漫禅意

从他在世到今天,人们从未忘记他。推崇他的人如称之为“亘古未见的稀世之才”!心有戚戚的郁达夫说过:“苏曼殊的名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而他的浪漫气质,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

有人认为苏曼殊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禅意,也最有浪漫气质的文人,他参的是“狂禅”一路。焚书毁经,喝酒食肉,流连烟花却想寻找脱离了外物的根源禅意。就如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一般,“狂歌走马,斗酒黄鸡”的生活就像禅门的 “竹林七贤”,想要为自己的俗世生活寻找佛法上的安慰。

至于和尚的外表,终是外物。他说自己“学道无成,思之欲泣”,仅有数篇诗文传世,但就这几篇诗文,已经让他成为了中国诗史上最后一位把旧体诗做到极致的诗人,古典诗一座最后的山峰,这恐怕是苏氏迄今所得之“最高评价”。

飘然而去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他死的时候,四顾依然苍凉侵冷。

苏曼殊一生除了文字作品,只留下了仅有的几张照片。照片上的他清秀、洒脱。他那如幽花一样销魂的诗句,那萧疏淡远的画作,总能令爱才的女子动心。而一颗诗人的多情甚至泛爱之心,也让他贪恋世间的风花雪月。然而苏曼殊频频穿梭于花丛却守身如玉。

他赠诗日本弹筝女百助: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他一生情债太多,又在情欲和意志之间挣扎,难怪有种种过激行为。“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他的那袭袈裟中,染了太多的胭脂和泪痕。

如今他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才子对名妓,而且都是至情至性尚美之人,也算适得其所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湖墓葬多被捣毁,后又恢复。只是,苏曼殊骸骨今不知存于何处,只留下一座白色小塔,任几多游人唏嘘不已。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步行于西子湖畔,在剪剪杨柳风中,似乎看见那个年轻的僧人,在如雨樱花中飘然而来。三十五岁,哪怕他如青梅一样没有成熟过,世人都以大师相称。多少年后,他的多才薄命,还打动着男人和女人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