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新平朔】中外合作“平朔模式”的创造者——陈日新
981年末,时任煤炭部部长的高扬文找陈日新谈话,向他传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讲明了建设平朔煤矿的困难和风险,让他考虑好再决定。陈日新当即答复“我挑你给我的这副担子,到平朔去,操持这个新摊子!”
在当时计划经济背景下,建设和管理中外合作大型企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建设资金短缺、人才技术匮乏、传统观念阻挠……每每遇到困难和非议,邓小平同志“此事应积极进行,争取时间”的批示就闪现眼前。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他积极争取立项投资,协调联系设计施工单位进驻现场,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前期筹备工作。
在与合作的外方中国岛溪煤炭有限公司谈判过程中,因国际煤价大幅下跌,有些人对项目能否继续产生了怀疑。面对传言,陈日新坚信,安太堡露天煤矿建设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国家改革开放方针不会变,外国人不干,我们自己干也要干成。
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项目保证了现场工作没有停、职工思想没有乱、施工队伍没有散,安太堡露天矿的建设朝着既定目标快速推进。
科学推进——“三年准备两年建成”
有了“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办成”的坚定信念,还需要有科学可行的“路线图”“时间表”来保障实施。在进行大量实地考察、调研论证基础上,“全面起步总体推进”的战略规划在陈日新的思索中逐渐成型。他制定了“两大块六条线”的整体建设方案,即工业区和生活区两大块;铁路、公路、水路、电路、通讯网络工程、征地拆迁和发掘汉墓六条战线。
具体做法是“五个同步”:现场准备和对外谈判同步、生活区建设和工业区建设同步、矿山建设和铁路公路建设同步、主体工程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同步、企业建设和党、工、团组织建设同步。
经过3年筹备,1985年7月1日,安太堡露天煤矿正式开工建设,1987年9月10日举行投产典礼。这座现代化露天煤矿从动工兴建到竣工投产,只用了短短26个月,仅仅相当于当时我国百万吨煤矿建设周期的四分之一。
敢为人先——首创“三高一快”平朔模式
为了适应中外合作模式,陈日新带领一班人“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在企业管理上,他率先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了原煤生产、生产辅助及后勤服务“三条线”管理。即安太堡矿按照双方签订的合作合同组织生产,按双方出资比例分成;中方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设备接运组装、物资供应、劳务提供、商品煤运输销售等生产辅助工作及双方职工的生活服务保障,形成了相互独立、相互依存、有偿服务的市场化关系。
在组织生产上,他坚持精干、先进、高效原则,建立起计算控制计划系统、无线电通讯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用工上,他成立矿区劳动服务公司,建立了固定用工和招聘用工等多种形式并存、精干高效的用工体制,日人均工效达到30余吨。这一整套管理机制,共同形成了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快节奏“三高一快”的平朔模式,为我国探索实践煤矿建设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陈日新的带领下,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实现了建成投产达效,在他离开平朔公司前夕的1991年,安太堡矿当年采煤量完成1275多万吨,这不仅证明了改革开放这道路走对了,而且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直至今日,安太堡露天煤矿的成功,仍然为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实行中外合作、联合经营提供着示范引领,为国内露天煤矿的生产和管理提供着可复制的经验和人才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