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评】流浪地球最好的一篇影评

2019-0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影片开头地下城生活场景里,电视等等日用品感觉不像现在这个时代,是满落后的.人物的谈吐气质也是感觉和目前真实生活不像,像朝鲜....不知这样的设定意图在哪里.2018中国人的谈吐.气质.生活.精神面貌应该差不多找不到40年前那个僵化年代的痕迹了,2050年怎么会这样?我刚看开头的时候有所反感.[流浪地球影评]流浪地球最好的一篇影评任何过于造作的,我都比较反感.还好,到了中后段,随着剧情的演绎,一切都变得正常起来.回家后我想了想,是否导演是要表现人们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地下城.以及地球前所未有的灾难造成

影片开头地下城生活场景里,电视等等日用品感觉不像现在这个时代,是满落后的。人物的谈吐气质也是感觉和目前真实生活不像,像朝鲜。。。。不知这样的设定意图在哪里。2018中国人的谈吐、气质、生活、精神面貌应该差不多找不到40年前那个僵化年代的痕迹了,2050年怎么会这样?我刚看开头的时候有所反感。

【流浪地球影评】流浪地球最好的一篇影评

任何过于造作的,我都比较反感。还好,到了中后段,随着剧情的演绎,一切都变得正常起来。回家后我想了想,是否导演是要表现人们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地下城、以及地球前所未有的灾难造成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我没有看原著,猜想罢了。

【流浪地球影评】流浪地球最好的一篇影评

吴京的战狼标签引发一堆唾沫星子。我对此耸耸肩。那些乃是追星族心态吧。吴京不是真战狼,吴京只是演员。

是谁心里“有价值观”,不言自明。给一个电影五星评价就是爱国?给一星评价就是恨国?这样可笑的影评逻辑也是比比皆是。我记得以前的国外拍的科幻片,如果涉及到中国,常常多少会有些丑化,即便只是一两句台词、一两个很短的场景或桥段。

【流浪地球影评】流浪地球最好的一篇影评

至少中国拍科幻的时候,我没有看到对别国的丑化,我想这已经可以相对而言点赞价值观了。但是吴京在这部片里的演技以及另外几个主角的演技,我的确希望可以更好一些。吴京的战狼表现我没有看过。

男女主角虽然演技缺些丰厚感、尚有青涩感,但个人觉得是满有潜力的两个演员。虽然我没有看过战狼,但基于战狼的口碑,我想我对于吴京先生在流浪地球中演技的感受,也许是影片风格的区别造成的,对演员来说可能存在“最适合”自己的影片类型。

流浪地球的其他角色都还不错。个人最喜欢李一一这个角色。而且这个角色的台词设定也是影片满有时代亲和力和精气神的一个地方,设定得自然,演绎得自然。[强]至于“中国人拯救地球”的疑问和“肉麻”,有这般感觉的观众们,原谅我说个大实话,这是不够习惯而已啦。

毕竟这是第一部。多拍几部、多看几部就习惯啦!美国人可以、俄罗斯人可以,中国人就不可以么?美国人拍片,当然是美国人主导拯救地球;中国人拍片,剧情安排中国人拯救地球。

如果连这个都不能接受,以此为逻辑的话就不用讨论“其他剧情设定不合理”啰。很多某种味道很重、言辞激烈的所谓影评所喋喋不休的东西,在我看来没有讨论的必要,也根本涉及不到思维和价值观这层面的东西。

若一个人把那样层次的东西就能上升到思维和价值观,那我觉得他心灵和视野以及思维的局限性太大了。更不用说他能达到超越思维和价值观之上的了。有多少人连“影评”二字都没有搞清楚,就洋洋洒洒、激烈不已地写了很多。都跑偏啦!这些“影评”更像以一部电影为工具猛烈发某种声音罢了!好吧,以上跟着说说跑偏的。下面正经影评一下。依然是随意写写、点到即止,懒得码字太多。

基督山伯爵最后一句说: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可以包含在四个字里面:等待、希望。流浪地球再度诠释了这一点。似乎这一点在科幻灾难片里都绝对不会缺席的。从前的好莱坞亦是如此,关于希望、关于信念。希望,从整体上来说,是人类共有的心理。

似乎同样永远不会缺席的还有浓烈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但是浓浓的亲情、情谊这些,我不知道几十年后会如何,到那时候,它是否还足以激发出谅解、牺牲、奉献、无私、勇敢、信任?看看当今世界的价值观危机、社会老龄化、性与爱割裂及冷淡、独善其身的选择,等等。

或者说情感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难解的社会问题,就在今日,而2050是否会更甚?对于影片这个剧情设定我自己从内心感到我缺乏底气。这是十多年前我看好莱坞科幻灾难片时还没有从心底涌起的感受和疑问。

现在开始,任何科幻影片有类似的设定,我都将会是这样的想法。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类的一种输出,那么在这种输出当中,我们必然可以看见人类所处的时空中的一切对于人类内在的建构痕迹。

比如时代发展的痕迹。影片骇客帝国标识着所谓电玩一代的登场,电脑、电脑游戏的新兴和冲击。骇客帝国处在跨世界的当口,按照基督教文化,千年之末是毁灭与重生,是末日审判,天国降临这样一个时期。

这部电影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也就必然携带着基督教文化的反思的、重构的,或者说质询的这样一个意味。影片后天则是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议论纷纷的年代。不知有没有记错。影片后天中的诺亚方舟,既是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入,也是以西方文明传承情怀来打造剧情极及其主题思想。

那么流浪地球呢?结合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很容易想到答案的。参照骇客帝国,我倒觉得如果能够有机融入更多本土文化的观点会更丰满、更有识别度。还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命题和追问也是中国数千年博大文化的一个求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流浪地球的切入点。

影片这一的切入点大于社会问题、包括未来AI社会的社会问题。这一点是新颖之处,也是格局之处,同样也是核心思想。以前的科幻灾难片,基本上最多只能走到以社会问题(包括未来,以下同)为切入点,这一切入点或者是剧情起因,或者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和依据。

标杆级别的科幻片骇客帝国、后天也是如此。比如骇客帝国,切入点仍然是一种改造这个社会的激进的、强烈的梦想。即便是影片降临,未来社会冲突没有构成其主情节,但依然不到这样的恢弘和震撼。

恢弘,源于这是一场人类和地球真正的大灾难,以至于没有退路、没有选择!只有团结、只有协力!必须放下私我、顾及大我!从这一角度而言,剧情设定是圆满成功而深刻动人的。恢弘,才更好地讲述了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在有限的宝贵的地球面前,渺小的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

所以,这样的恢弘切入,不浮夸、没有天马星空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的感觉,而是如此真切。作为“科幻”,亦真、亦幻,亦幻、亦真。所以,就这些方面而言,我观看这部影片,不愿、也不会以它们去陷入无聊的价值观讨论。

其实,相比于之前拯救地球的科幻大片,这部影片在剧情设计上已经相当淡化国别差异、淡化政治领域人和事,淡化全球统一领导者的存在,淡化人类社会游戏规则等等。

甚至淡化了人和AI之间的“肉搏感”的那种冲突。但二者之间的冲突毕竟存在,并且我个人认为将永恒存在。所以这部影片在演绎人和AI之间的冲突方面,其实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点赞。

这也是今日就需要人类思考的。地球面临灭顶之灾,不得不谋求生路,导致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地球慢慢流浪之途中,一边我们看到的是地球上相对于人类过往历史文明而言已然高度发展的科技,另一边我们看到的是宇宙几乎亘古不变的样子。

后者瞬间让我们为高科技而放光的眼一下子暗淡下来,为高科技惊叹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生命的展开被时空打上细密的刻度,这一刻度只不过丈量出人生命资源的匮乏,彰显出人生命的压力。

在地球上,渺小而熙熙攘攘的人们,一个一个刻度的时空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遮挡了生命的光亮。而在浩瀚亘古的宇宙里,当地球开始流浪,我们似乎一下子把人类长长的时空整个儿放到了心头,捅破了那些屏障,去看见和感受时空背后的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光亮,去找回一种沉着痛快的生命情调和宇宙精神。

至此,观影的我们再一次被电影艺术打造出一颗关注恒常如斯的内在事实的心灵。这心灵指引我们沉思和求索。在地球面临灾难之际,地球流浪,开往宇宙的包容之所。

如同从前地球包容着人类。人类,从现在开始,是否会更加包容地球?人类和地球一起流浪,比起科幻影片后天那样的人类抛弃地球、一小部分人搬家宇宙别处,这样的设定应该更能够激发观影者给出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给出于当下更具有实际意义和行动力的答案。

流浪地球的这一切入点,真正让人类以该有的渺小姿态、该有的谦卑心态将自己置身于浩瀚宇宙时空之中。这才是与人类日益发展的空间探索科技水平相适应的。在此,我想起人类的宇宙探索大咖霍金曾发出的“哲学已死”的哀叹和忧患。希望哲学不死,人类的科技追求一路有好的哲学相伴同行。

总的来说,这部科幻片,将科幻有机于剧情,让我觉得“科幻”的料不会被剧情喧宾夺主,“科幻”也不是剧情的工具或者外衣而已。好!毕竟在这一点上,以往的很多科幻片都很容易落入这一窠臼。比如标杆级别的骇客帝国,它用最前沿的语言、最前沿的科技、最炫酷的荧幕影像,去重新组装了一个古老而且相当单纯的故事——爱情战胜死亡。

影片流浪地球的真切感还体现在一个地方,就是看的时候,觉得真的很“科”,这种“科幻”不远不近,正好,所以会觉得自己真“文盲”,充满了赶紧得去看看书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的心情。

这一点在降临这部片里也是蛮有体会的,所以降临也是我满喜欢的一部片子。如果是看看那些人变成液体、半个人脑半个机器脑袋之类的,我是没有这种焦虑的:)觉得后者更多是“幻”,至少还太远啦。

当然,科幻电影不能等同于科普,并且还需要足够的幻想。所以,我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看待科幻电影时,要与科学知识区分开,别迷信科幻作品里的科学知识。

如同把金庸小说和历史分开,如同把魔术和魔法分开。科幻作家更是一个脑洞的引导者或者体现者,是想象力审美的鼓舞者。如果说最终拯救了地球的是人类的情感和希望,那么从今日起,情感将往何处去,这个问题是否应是引领人类的目光回归传统去寻找答案?而希望,使形态上渺小的人类具有了无形的伟大和强大,这是否也将唤醒人类日益专注于追求有形、有用之物事的心灵?影片制作比肩好莱坞,同意。

就不评论这些方面了。至于电影表达和电影语言这些专业方面,要有创新当然是很难的,对于中国电影艺术来说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方面,流浪地球算中规中矩,合乎基本需要。而好莱坞电影依然有很多值得揣摩和吸收的地方。就不说创新这么难的事情了,比如一些隐喻式的镜头表达,这种好莱坞娴熟的手法,在流浪地球当中还是缺乏的。

如果这方面再好些的话,观感和内心感受会更加饱满。不过这纯粹是艺术、电影艺术方面的事情。所以,反倒觉得这部片子的胜出,科幻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其重要筹码。

流浪地球比肩好莱坞的制作是其胜出的另一个筹码。凭借影片制作和科幻表达的主题思想这两个筹码,一文一武,流浪地球在国内外深受好评让人感到是自然而神完气足的。一姐说,在电影当中和在任何艺术作品当中,从来没有赤裸的内容、赤裸的主题、赤裸的思想,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带形式的思想内容,所有的形式都是携带着思想内容的形式。

同意。有很多评论谈及流浪地球的情感戏份生硬。我也有所感到。个人觉得一方面是演技造成,另一方面,这种情戏的生硬感是科幻电影给我的普遍感觉,相对于非科幻电影来说。

我想这是科幻电影常常难以避免的。比如流浪地球里主要表达的一种情感——父子情,由于一人在太空,一人在地球,镜头永远是分开的,二人不能分享同一画面空间,就很难主动给观影者营造出一种情感联系。

还比如,科幻片里人物形象的塑造天然是不会足够丰满的。人是血肉、情感、灵魂,人的生活是无数事件细节融汇体现的海洋。所以人物形象要完美塑造绝对离不开上述这些材料的充分支撑。

而对于科幻片,科幻才是营造的主体。所以,科幻片里,人和事件的某些淡化、粗线条方式的勾勒和刻画也是突出科幻“硬核”的需要。略知皮毛,尝试着分析一下:)写得有点乱,也不够细致。抱歉。不过还是码了不少字的:)给流浪地球打call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