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丝带志愿者】【德耀中华·身边好人】飘扬的绿丝带
"军嫂爱心小屋绿丝带爱心传递"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18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几十个女人在一起会怎样?几百个女人在一起,又会唱出怎样一台戏?在鞍山众多志愿服务团体中,军嫂爱心小屋这个以军嫂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团队在擦亮"军嫂名片",争当拥军模范的同时,用她们无私的爱搭起了温暖千家万户的小屋,唱活了一台志愿服务大戏。
日前,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3部门组织开展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我市妇联部门推荐的"军嫂爱心小屋绿丝带爱心传递"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成为这次全国评选中鞍山地区唯一获奖的志愿服务团队。
"军嫂爱心小屋"诞生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旧车库里。2003年,张小秋跟着丈夫随军来到海城,她是个热心肠,家属院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要主动帮一把。张小秋还有收集废旧物品的习惯,经常将家属院里的废弃物分类整理,放在一个闲置旧车库里。
2009年的3月初的一天,张小秋得知军嫂杨辉所在学校里有两个学生,因为家庭特殊,寒冷的天气还穿着单衣上学,急忙把自己女儿的衣服整理几件,又找另一位军嫂要了合适的衣物,给两个孩子送去,还顺便购置了书包和学习用品。
"阿姨,你还能来吗?""能,一定能!"
两个孩子那期盼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响起。回来后,张小秋联系了4个关系要好的军嫂,以"真诚服务官兵,帮扶贫困战士,扶助贫困学生家庭和孤寡老人"的初衷,成立了"军嫂爱心小屋公益团队",那个旧车库成为大家开展"绿丝带爱心传递"的根据地,第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就是定向资助这两个贫困学生。
军嫂志愿者们非常忙。在和部队搞好双拥共建的同时,拓展了贫困助学、帮扶孤寡老人的对接,验军小学、前进小学、岫岩洋河小学、岫岩蔡堡小学、湾沟小学等地都有了贫困对接对象,验军镇、马风镇、接文镇、岔沟镇乃至省外城市都有帮扶的孤寡老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军嫂纷纷加入进来,她们捐款、捐物,利用业余时间捡饮料瓶、废纸壳、秋季捡桃核、用洗干净的旧衣物做成鞋垫等方式卖钱,筹集善款。鞍山、海城两级妇联始终关注军嫂爱心小屋的成长与发展,先后捐赠图书、洗衣机和书柜等,支持小屋开展图书捐赠、关注自闭症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工作。
2013年底,驻海某部授予军嫂爱心小屋"感动头等主力师十大人物特殊群体"奖,与此同时,部队领导特批房屋,支持军嫂爱心小屋开展"绿丝带爱心传递"公益活动。
随着时间推移,"军嫂爱心小屋"的志愿者队伍和"绿丝带爱心传递"公益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也由最初简单的模式发展到现在常态化、规范化运作,志愿服务覆盖面更广、受助人群更宽泛。志愿者们为每一位受助对象建立了档案,张小秋的手头还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每一位受助者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
爱的传递,感恩回报。10年间,绿丝带的爱心传递已经辐射云南、广西等全国17个省市,42个爱心投送点,为社会捐赠物资及资金总价值超过100万元。如今,"军嫂爱心小屋"帮扶的27名贫困小学生中已有7人上初中,4人上高中,1人考入大学并在北京就业;援助过的受助对象有500 人加入了"绿丝带爱心传递"公益项目,成为爱心公益行动的受益者、传承者。
张小秋领衔的军嫂爱心小屋现在已成为海城、鞍山、辽宁省乃至全国公益团队的一个闪光点。军嫂爱心小屋公益团队先后荣获海城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鞍山市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团队等称号。负责人张小秋先后获得鞍山市道德模范、鞍山好人、辽宁好人、中国好人和"辽宁省优秀巾帼志愿者"等称号。"绿丝带爱心传递"公益项目被评为鞍山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国家级"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荣誉是鼓励,也是动力,军嫂爱心小屋的志愿者们会在公益的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人,让绿丝带高高飘扬在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