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电影在线看】《八女投江》《花木兰》《嘎达梅林》……辽宁芭蕾舞团——
芭蕾舞这个舶来品如何在国内赢得市场?辽宁芭蕾舞团选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创排新剧,让观众得以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观赏芭蕾艺术。
如今,辽芭的这些原创芭蕾舞剧不仅培养了越来越多能看懂、会欣赏的国内观众,还走出国门,赢得了国外观众的喝彩。
蓝绸子上映出水波纹的光,8名女战士眼含热泪、面带微笑地一跃而下……6月的俄罗斯,辽宁芭蕾舞团的舞剧《八女投江》演出现场,观众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而这已经是《八女投江》第二次走进俄罗斯。
在国内,辽芭同样叫好又叫座,2018年全年演出130余场,截至目前,舞剧《花木兰》共演出56场,观看人次超6万。世界经典剧目的动人演绎,加之原创舞剧跳出的中国节拍,让芭蕾舞这个舶来品逐渐从小众视线进入了大众视野。
市场是靠一场场精彩演出拼出来的
"2017年,我第一次因中国的芭蕾舞而感动流泪。2019年,我又一次被这段故事和这个舞团打动,演出太棒了。"一位俄罗斯观众看完《八女投江》后感叹道。
芭蕾舞作为起源于欧洲的艺术,当地市场相当成熟,从小受《天鹅湖》等经典熏陶的观众,对作品的挑剔可想而知。"国外市场,只认剧目不认人。"辽芭的团长曲滋娇回忆说,当年俄罗斯演出商来谈合作,听到《八女投江》就直摇头,他们只要另一部原创作品《末代皇帝》,因后者有电影背景,对国外市场来说更熟悉。
"口说无凭,我请他一定到剧场来看一看《八女投江》。结果,看了上半场,他说‘艺术不分国界,我被感动了’;看完下半场,他就决定要接下《八女投江》。"说起这段故事,曲滋娇满是自豪,"我们在俄罗斯演一场《八女投江》,比演一场《天鹅湖》更有意义。"
对中国观众来说,芭蕾舞是舶来品,理解起来总有些隔阂。"5年前,我们在台上跳,就能看见台下观众有嗑瓜子的有睡觉的……"说起从前,舞蹈演员于川雅无奈地笑了。
如今,随着原创的中国芭蕾舞剧进入市场,中国观众得以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观赏芭蕾艺术,也更能与舞剧中的人物共情。"市场是靠好的艺术作品拼出来的。"曲滋娇认为,近几年,严肃艺术逐渐占领主要舞台,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整体趋好,不但能看懂的观众越来越多,一些观众的反馈也被吸纳进作品的创作中。
"演《八女投江》的时候,有观众跑来跟我们讨论剧中战士换岗的时候要不要行军礼这样的细节,这说明观众不但看进去了,而且看得很投入、很仔细。"
艺术作品要用真情实感打动人
无论是芭蕾舞还是芭蕾舞市场,中国还处在从小众到大众的培养过程中,中国故事、东方精神如何与西方艺术形式相融合?
辽芭从1980年成立时起,就坚持引进世界经典与中国原创两条腿走路,一边排演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世界著名芭蕾舞剧,一边创作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嘎达梅林》《末代皇帝》等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
在西方,芭蕾舞台是属于王子、公主、武士、美人的世界,充满了唯美与浪漫。但《八女投江》讲述的是东北抗联的8位女战士在转移途中,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冲锋陷阵,弹尽援绝也宁死不屈,毅然投进乌斯浑河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艺术作品不能靠说教,要用情感打动人。"在曲滋娇看来,《八女投江》中的红色精神值得颂扬,但难在作品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怎么结合起来。最终他们选择从女战士的情感入手,让她们的成长经历、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屈不挠英勇投江形成对比,给观众带来冲击。
在辽芭的原创舞剧中,总会出现新的中国元素,《八女投江》中的东北秧歌,《花木兰》中的弓……这些元素的融入对编导、音乐制作、服装设计、舞美、灯光都提出了挑战。
"搞原创太难了,但这个过程是痛并快乐着。"曲滋娇感慨,《八女投江》创编历时4年,《花木兰》用了3年,其间推翻,重排,再推翻,再重排,正式演出之后还在反复打磨。
院团的生命力在于艺术作品的生产创作,选择一个耳熟能详、观众认知度高的民族故事,用芭蕾的艺术形式重新塑造和演绎,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芭蕾精品,多年的创作经验让辽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原创剧目生产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脱离于市场。
曲滋娇回忆,团队每次到国外,会抓住一切机会做市场调研:"我到美国交流时就去问中国驻美文化参赞、经纪人、剧团艺术总监,如果用芭蕾舞讲一个中国故事,他们期待看什么,对方几乎都说是花木兰。"以销定产,去年7月,《花木兰》在国内首登舞台,反响热烈,今年8月还将以完全商业运作的模式进入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演出。
用芭蕾舞讲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场《花木兰》开始前,沈阳中华剧场内近千名小学生合诵《木兰辞》。谢幕时,场内回响着"花木兰!花木兰!花木兰!"的喊声,观众虽然平均年龄仅10岁左右,但几乎每个人都看懂了这场舞剧。
"谁说中国人看不懂芭蕾舞?关键在于看什么内容。"曲滋娇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芭蕾舞的语言传递中国精神。《花木兰》以《木兰辞》为文学基础,故事中替父从军的"孝"与为国守边的"忠" 是对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体现,木兰的自强不屈与回归田园生活又契合了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曲滋娇经常坐在席间与观众一起看舞剧,观察他们对芭蕾舞这种西方的艺术形式演绎的中国故事有什么反响,她说:"好的作品不应该只有圈内人才看得懂,获奖之后就刀枪入库,它在群众中也应该有生命力。"
辽芭的演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他们每年都会在全国举办70余场进校园活动,还有各种公益演出。今年3月,辽芭驻场连演20场《花木兰》惠民演出,逾千人的沈阳中华剧场场场爆满。这些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芭蕾、了解芭蕾、爱上芭蕾。同时,辽芭的国内外演出,会通过找当地经纪代理人的方式,克服对当地市场的"水土不服",提高经济效益,为自身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
"几乎每一部原创舞剧我都很喜欢,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故事,故事中的角色能走入我的内心,表演中情感的表达也更丰富。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于川雅说,过去她饰演过很多经典芭蕾舞剧中的角色,但排原创舞剧让她真正感受到了成长,不仅仅是对表演的理解,更有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滋养了一代人,我希望《八女投江》《花木兰》也能滋养新一代人。我们要用芭蕾舞讲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用我们的文化与世界对话。"曲滋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