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9个儿子的下场】李成梁后裔铁岭守家族墓数百年
李成梁家族墓。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关切 摄
李成梁家族墓石像生。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关切 摄
明朝末年,有两位将领像战神一样守卫着大明的疆土,一位是名震东南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另一位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力压北方蒙古、女真等游牧部落,开拓疆土近千里,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宁远伯爵。
如今,铁岭县李千户乡小屯村有上百家李姓,作为李成梁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守护着这里的李氏家族墓。
大器晚成40岁后开始做官
上世纪80年代,在小屯村村民李士林家发现了《李氏谱系》,这本家谱都记载了哪些内容?
第一卷《世次原始·始祖》称:"李氏明初至铁岭,因慕风土淳厚,遂家焉,卜茔域于铁岭东南崔公堡之东,族人称为老坟,复因鼎革,碑记残毁,谱系散失"。关于李氏谱系,日本学者园田一龟在上世纪30年代即有考证,他认为,该族14世纪末在始祖李膺尼带领下迁至铁岭,后编入明朝卫所并出仕做官。
李氏家族成为明末最显赫的军功贵族,当然主要归功于李成梁的战绩。李成梁1526年生于铁岭,字汝器,号银城,出身将门世家。李家兄弟五人,李成梁为长。李成梁祖父李春美连立军功,官至铁岭备御指挥,正当事业蓬勃发展之时,天有不测风云,嘉靖九年七月,被朝廷革职,罪因"坐贪墨故也",这样李氏家族的发展受到了抑制。后由于父亲获罪牵连,使家境跌到了低谷。成为李成梁"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的主要原因。
李氏后裔李泽绵先生所著《李成梁及其家族》一书为李成梁的逆境有着更为深刻、客观的描述。"当时,作为一名中下级军官的后代,李成梁无所事事。这并非是他本人匮乏才气,而是由于辽东局势混乱,官场风气腐败,再加上父亲李泾在任期间功绩不显著,家境又贫困,影响着他无法袭职,以致年已四十,仍为生员(武秀才)。"李成梁大器晚成得益于几位伯乐,是辽东巡按御史张绎"慷慨解囊资助其入京得袭"。
从此,李成梁才步入宦海,"由辽东铁岭卫生员袭指挥佥事。"他忠君保国,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谱书称他"身经百十余战,刀痕箭瘢,遍体残伤,阴雨剑匕金疮时发",但仍毫不气馁。所以皇帝非常器重他,封他的官爵越来越大,最后竟官至太保兼太子太保,封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宁远伯。
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载,使用"恩威并施"、"辽人治辽"的手段统治各族人民,成效显著,没有出现大的乱子,他在任期间,使辽东保持了一段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有所发展,社会有所进步。
"万历四十六年年卒,年九十有三。葬京北仰山之北。"自古多是"文死谏"、"武死战",而身经百战的李成梁,不但摸爬滚打于战场而且还要勾心斗角于官场。李成梁最终能够寿终正寝的人生结局,还是非常幸运的,也是不多见的。
关于李成梁与努尔哈赤,在东北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万历二年李成梁攻打王杲的古勒寨,王杲兵败,努尔哈赤被俘后,李成梁见他伶牙俐齿,很是喜爱,收作马童,时年努尔哈赤15岁。努尔哈赤在服侍李成梁洗脚时,发现主人脚心有三颗红痣,无意中说出自己脚心有七颗红痣,李成梁认为他是紫微星转世,不杀社稷难保。
于是派毛文龙诛杀努尔哈赤。此事被李成梁的九姨太牡丹夫人偷听到了,她便协助努尔哈赤逃离虎口,而自己却遭到了杀害。于是,牡丹夫人被满族人民所尊崇,昵称"万历妈妈"、"喜利妈妈"。
李家九虎将皆骁勇善战
《李氏谱系》由李氏家族第十世裔孙李树德于康熙六十一年重修,自明初以迄康熙末年,共载十三世。
李成梁共有九个儿子,皆骁勇善战,时人誉为"李家九虎将"。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都是总兵官,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亦官至参将。
明史记载:"成梁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风。其次称如梅,然躁动,非大将才……"
果敢有父风的李如松,生于1549年,由于自幼跟随李成梁征战沙场,早早就建立了功业。李如松的仕途是平坦的,也是不平凡的。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指挥了一个半,攻,必克;战,必胜。纵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明史赞曰:"将门有将,得无愧乎"。1597年,李如松升为辽东总兵。次年4月,鞑靼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途中遇埋伏,阵亡于抚顺一带,卒年五十。
万历皇帝具文"痛悼",令将李如松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追授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二子如柏官至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氏谱系》仅称如柏卒于泰昌辛酉年九月十三日,葬直隶良乡。至于其与努尔哈赤家的瓜葛、萨尔浒战事及如柏死因,则讳莫如深。
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而惟剩李如柏一路,乃仓皇退去。
事后,有人指责李如柏曾纳奴(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女为妻,现生第三子,致有"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之谣,请迅速械系,以快公愤。但明帝念李氏父子勋劳,仅诏令如柏回京候勘。回京后,李如柏最后无法承受世人非议,于宅中自杀。
三子如桢,万历四十七年,辽东已危在旦夕,朝廷无镇辽将军可派,有大臣建议以李氏旧威,派李如桢为镇辽总兵官。初守铁岭,后屯沈阳。当年,清军攻铁岭,其拥兵不援,致铁岭失陷,其被罢官。天启初下狱论死,崇祯四年,崇祯皇帝念李成梁勋绩,特免死从军。
四子如樟骁勇善战,任都指挥佥事,万历二十年哱拜生叛,李如樟随兄李如松征宁夏,部卒何世恩于大火中取哱拜首级,擒哱拜次子。如樟与麻贵纵兵追至贺兰山,获首级百二十余。功升广西延绥总兵官。官至东西延绥总兵官。
1644年京师失陷,李成梁的后裔子孙,李如梅长子李纯忠、李如松之孙李遵祖仍然逃不过殉难之劫。
综观李成梁的儿子,有战死,有自杀,或革职,或无嗣。李氏家族在李成梁创造了顶点辉煌后,随着李成梁退出晚明辽东军政舞台,李氏家族也走向衰落。
家族重新兴盛于清代
晚明,是李成梁所在的一支因李成梁发迹而走出铁岭迁居北京等地。清初,是铁岭李氏另一支因李思忠效命于后金(清),家族重新发达,族人走出铁岭进而走向全国。可是,大多数李氏族人还是居住在故乡铁岭。居住在铁岭乡间的李氏族人虽然没有李成梁直系子孙那样荣华富贵,但是却躲过城陷被杀之劫而活了下来,陪伴着先祖的故园陵地过着平凡的百姓生活,至薪火相传繁衍不息。
李成梁老长房的衰落后,接着是老二房的人在清朝重新放出异彩。
李思忠是李春茂后裔,是李成梁的侄孙。1619年努尔哈赤攻陷铁岭时,辽东铁岭李氏族人损失惨重。李春茂一支有十男六女殉难。其中就包括李思忠的父母李如梴夫妇。面对家恨国仇,李思忠并没有像李成梁一支愚忠抗金(清)殉明。
而是审时度势作出了"识时务"的选择。不做腐败的大明王朝殉葬牺牲品而是做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后金天命六年李思忠收拢其族人归附努尔哈赤。他在清王朝勃兴之际成就了一番事业,使铁岭李氏家族又重新兴盛于清代。
按《李氏谱系》:李思忠初任正西堡备御,二任铁岭游击,三任盖州参将,四任副都统,五任礼部侍郎,六任陕西提督兼管四旗汉军官兵昂邦章京(昂邦章京即将军),世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八旗通志》二集卷一九四有传:"太祖定辽阳,敕思忠收集其族人之流亡者,思忠招徕户口并复故业"。这成为李氏一族劫难之余的转机。
后金天聪五年李思忠功封世袭头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清崇德七年编入汉军正黄旗。1644年随多铎征服中原,后官至镇守陕西提督总兵官。李思忠之三子李显祖任广东、浙江提督。李思忠次子李荫祖任直隶、山东、河南、湖广四省总督。李荫祖的儿子李炳出任山东、安徽巡抚。李炳之长子李树德历任山东巡抚,并于康熙六十一年重修《李氏谱系》。李恒忠之长子李辉祖也官至湖广总督高位。
从明到清,李氏都是一个武功世家,但是随着清初文风的蔚起,族中还出了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文士,即李辉祖之三子李锴,他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元年荐试博学鸿词特科不第,遂携其妻(康熙名臣索额图之女)至京郊隐居,"买田于豸青峰下,筑斗室曰:‘睫巢’,著述颇多,其诗文著称一时,古奥峭削,自劈门径,高者可比杜甫。
次亦不愧孟郊。所著有《焦明赋》、《舍中集》、《睫巢诗集》十卷、《原易》三卷、《春秋通义》十八卷、《尚史》七十卷。其中《尚史》被收入《四库全书》"。此外,李氏这一支族人中尚有多人在清廷位居高官,可谓是璎珞不绝。
后裔守墓小屯村
出铁岭城南,向李氏家族聚居地李千户乡小屯村有半小时车程,村里两千多口人,仍以李姓人家为主,他们是李成梁的后裔。
李成梁家族墓在该村南附近,背靠一条小岭,前濒一条溪水河,远方是山峦,烟岚缭绕。这里的石像生为双双四重对面排列,中线为正东西向。依常理,古墓石像生两侧即为神道,而神道一般都是正南北向的,但小屯石像生的神道却是东西向,这是因为这里的墓地早年曾被损毁,现在各个石像生的位置都是经过后世维修后重新确立的。
这些石像生有:蹲姿石狮、卧姿石羊、跪姿石马和立式文武翁仲各一对,石像憨厚,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辽北境内现存仅有的明代墓前石像生作品,也是明代铁岭藉要职官员家族墓地的唯一现存遗物。
石像生是古代帝王以及王侯将相等权贵人士陵墓前安设的石人,又称"翁仲",此外还有一些石兽。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石人象征墓主人生前的仪卫,石兽象征吉祥和辟除邪恶的神兽。其造型生动,气宇轩昂,雕工精细,由整块巨石雕成,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专家认为,这些石像生的塑造年代很可能是在李成梁被明代朝廷重用之后的隆庆、万历年间,也就是公元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公元1567-1620年)。这一时期,正是李成梁升任辽东总兵并在抵御建州女真袭扰战斗中屡建奇功、在朝廷内外和辽东大地广受赞誉的时期。
此时明神宗对李成梁褒奖有加,李成梁为显耀门庭、祭奠先祖而修建祖墓,这在当时也是件很光彩的事情,因此,把小屯李成梁石像生雕建的时间厘定在这一时期是应该接近历史事实的。
小屯石像生石坊等设施早年被破坏无存,石像生也都全部倒伏,埋没于土中。1984年,由铁岭市县两级政府出资。重新将这处石像生树起,直到现在。
作为铁岭地方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这处石像生早被载入相应的史料之中。民国二十年修订的《铁岭县志·古迹》就有这样的记载:"城东三十里小屯村有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之墓,墓前石坊、石碑及石人、石马等物今皆毁坏。 "
不过,民国《县志》说这处石像生是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的墓地,实在是个错误,因为这里不但不是李如松的墓地,也不是其父李成梁的墓地,而是他的先祖李哲根穗的陵地设施。清康熙六十一年修订的《李氏谱系》记载:李如松墓在"顺天府宛平县长兴店之西南",所以铁岭的这处石像生应是李成梁为其祖先修建的陵寝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