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摇篮曲歌词】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是“小提琴对抗乐队”?

2019-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勃拉姆斯同时代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汉斯利克首次听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时说:"马克斯·布鲁赫(Max Burch)为小提琴而创作协奏曲,勃拉姆斯则以协奏曲来威胁小提琴."后来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胡贝尔曼(Bronislav Huberman)则更精确地描述为:"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既不是乐队威胁小提琴,也不是以小提琴对抗乐队,而是将小提琴与乐队形成对比,并且小提琴是赢家."[勃拉姆斯摇篮曲歌词]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是"小提琴对抗乐队"?勃拉姆斯开始创作小提琴

勃拉姆斯同时代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汉斯利克首次听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时说:“马克斯·布鲁赫(Max Burch)为小提琴而创作协奏曲,勃拉姆斯则以协奏曲来威胁小提琴。”后来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胡贝尔曼(Bronislav Huberman)则更精确地描述为:“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既不是乐队威胁小提琴,也不是以小提琴对抗乐队,而是将小提琴与乐队形成对比,并且小提琴是赢家。”

【勃拉姆斯摇篮曲歌词】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是“小提琴对抗乐队”?

勃拉姆斯开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正是他的创作颠峰期和生活美满之际。《第一交响曲》的完成,使他在交响曲的创作方面完全克服了心理障碍,找到了自信心和创作方法;出版商西姆洛克(Simrock)的精心经营,使勃拉姆斯成为受人尊敬而且生活富足的音乐家。

【勃拉姆斯摇篮曲歌词】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是“小提琴对抗乐队”?

他在维也纳定居,经常出入剧院,交游广泛,讲究饮食。不过他最喜欢的仍是夏天假期,在假期中他可以躲起来从事一些严肃的创作。勃拉姆斯夏天经常去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些山明水秀的地方让他恢复创作能力,并给予他丰富的创作灵感。

【勃拉姆斯摇篮曲歌词】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是“小提琴对抗乐队”?

1877年,勃拉姆斯在奥地利的沃思湖畔的珀恰赫村创作了《第二交响曲》。次年夏秋之际,他又在这里创作小提琴协奏曲。他描写这个地方“有如此多的旋律在周围飞来飞去,一致一个人必须十分小心以免踩碎了它们。”从中可以看出美丽的景色对勃拉姆斯的创作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

勃拉姆斯的密友,外科医生特奥多尔·比尔罗特(Theodor Billroth)评论《第二交响曲》说:“这首交响曲像蔚蓝的天空,淙淙的泉水,璀璨的阳光和清凉的绿荫。”同样的诗情画意在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也可以找到。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同他的其他协奏曲一样,非常交响化,时常被称为“带有独奏声部的交响曲”。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对置中揭示音乐作品的戏剧构思的力度,乃是确定音乐作品的交响性的基本原则。在协奏曲中,发展音乐内容的交响原则不但在于乐队中轮番陈述的主题对置,而且还在于独奏乐器声部与乐队声部之间的对置。正因为这样,协奏曲有可能比交响曲更具有交响性。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便具备这样的特点。

像他的前辈贝多芬和门德尔松一样,勃拉姆斯在写小提琴协奏曲时,也得到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的帮助,他就是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1878年勃拉姆斯完成了这首协奏曲后,他把第一乐章的小提琴独奏部分寄给约阿希姆,并写道:“完成它时,我真的不知道你会如何评价这个独奏部分。

这是我最专注的部分,当然也请你修改它,别放过任何可能提升这首作品品质的机会。如果你认为这根本不适合配器的话,直说无妨。倘若你把那些演奏起来有困难、棘手的或不可能演奏的部分指出来,我会更高兴。”

于是,两人开始讨论这部协奏曲。勃拉姆斯仔细听取了约阿希姆的所有意见,但在许多地方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最后,勃拉姆斯改变原定的四个乐章形式,删掉了谐谑曲乐章,并将原来的慢板乐章作了修改,恢复了传统协奏曲的三乐章形式。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鉴于约阿希姆的巨大帮助,勃拉姆斯决定除了将这首作品题献给他以外,还请约阿希姆谱写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十九世纪以前,协奏曲的华彩乐段由独奏者即兴演奏,因此除了让演奏者炫耀技巧之外,极少具有音乐价值。逐渐的有些作曲家为了确保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开始自己创作华彩乐段。

门德尔松在1844年为自己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所写的华彩乐段是极为出色的范例。这个华彩乐段听起来非常自然,却又完全符合音乐作品的发展逻辑。

因此,勃拉姆斯请约阿希姆谱写华彩乐段,显示出对他的能力和理解力的充分信任。约阿希姆不负厚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尽管后来著名的小提琴家如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和雅沙·海菲茨(Jascha Heifetz)等也创作了自己的华彩乐段,但约阿希姆的华彩乐段至今仍然是最常被演奏的。

1879年元旦,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音乐厅首演,勃拉姆斯亲自担任指挥,约阿希姆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次首演并不成功,但1879年2月在伦敦水晶宫演出时,获得了满堂喝彩。约阿希姆后来修改了一些演奏的细节以使它更易于演奏。1879年10月西姆洛克出版了这部作品的乐谱。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分析

绝妙的第一乐章经常获得喝彩。这个乐章和《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都是勃拉姆斯巨大而精妙的作品。结构对于勃拉姆斯而言,始终很重要。勃拉姆斯的老师马克森教导他:严格的音乐形式和逻辑是规范,而结构则为了避免乐思的表现沦为个人情绪的表达。第一乐章富丽堂皇的结构犹如天主教堂,把连接支撑教堂的力量显现在拱门和扶壁上,并且使得玻璃和塑像具有感人的美感。

第一主题透过高低起伏的行进,像座山倒映在湖中,平静的湖面顷刻荡漾起来。这个建立在D大和弦上的主题由中提琴、大提琴和大管齐奏,是一种宽广的叙述,与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有时被称为“田园交响曲”)的开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主题导引出用双簧管吹奏的第二个乐思(01段00分17秒)和第三个乐思(01段00分32秒)。这三个乐思如此巧妙凝练,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延伸的主题,但每一个乐思又独立地发展而与其他两个对立。第三个主题比其他主题更富戏剧性,它使整个旋律突然爆发,重新陈述开头的主题,使音乐意气风发,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并为另外的三个类似衔接着的主题开辟了道路。

这三个另外的主题(01段01分13秒、01段01分24秒和01段01分45秒)构成“第二主题群”或戏剧中准备展开的“次要情节”。最后一个主题轻轻地半展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勃拉姆斯随后将这种奇妙的手法用于第一乐章。

现在,所有的题材全凝聚在舞台上,只等“主角”——独奏小提琴——的进场了。

这是不可思议的时刻,乐队随着逐渐减弱的木管乐器而转入静谧的期盼和暂停,突然响起召唤般的声音,勃拉姆斯伟大的音乐天分表现在以弦乐器来演奏而不是一般人所期待的铜管乐器,以免独奏小提琴进入时显得相形见绌或处于不利地位。

在定音鼓声中小提琴大步地迈上舞台,以华彩演奏开始了对答,并以充沛的活力来演奏第一主题。在中提琴亲切的伴奏声中,小提琴盘旋着发出颤音,像一只云雀拍动翅膀一般飞翔在乐队上方,接着逐渐下降到精力旺盛的和弦部分,表现出勃拉姆斯对小提琴双重天性的充分理解。

第二主题(01段04分15秒)由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交替奏出,这是一支美丽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它兼具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特点,特别是当独奏小提琴以上行的方式复奏这一主题时,效果更为动人。

发展部(01段08分14秒)开始时,采用的不是第一主题,而是小提琴第一次进入时那勇武的插句。之后,听者好像被引进一座旋律发展交错的迷宫——这一段繁复变化的音乐需要相当的技巧才能演奏得好。一位乐评家写道,小提琴有时“像一把决斗中的剑指向整个乐团,如同指向一群对手一样。”在整个发展部中,勃拉姆斯持续地显示他的纯熟技巧“唤起所有变化”,使同一个主题的每一细微意义和情绪都展露无遗。

再现部(01段12分34秒)的音乐几乎是顺序再现呈示部中的所有素材,只是在调性、和声与配器方面有所变化。再现部中的华彩乐段,把已经展现过的东西重新阐明。之后的简短尾声(01段20分21秒)是整个乐曲中最崇高的部分。小提琴攀升至高空出神地冥想,在圆号的召唤下才温文尔雅地回到地上。速度在不知不觉中加快,音乐的巨流在胜利的结束中汇入大海。

第二乐章的音乐贯串着深挚而静观的情绪,是勃拉姆斯著名的抒情篇章之一。乐章的基本主题在开始时由双簧管奏出,圆号则以其温暖的音响为之提供音响背景。旋律将近结束时,弦乐加入一些静谧、持续的音符,为小提琴的进入做准备。所有的题材现在都聚集起来让小提琴精心而尽情地将主题扩充变奏成一首奇妙而美丽的歌曲。

接着是小提琴与乐队之间的对话。小提琴重复主题,乐队发出“赞许”的声音,最初是长笛、接着是圆号,带着同情和鼓励,伴随小提琴探索它们所创造的音乐世界。

乐章的中段(02段03分46秒)转入升f小调,小提琴偏离了原来的情绪,显得不太安定,时或昂扬,时或颓丧。这里并存着两种不同的音型,时或文雅,时或确定,时或感情强烈,时或镇定自若。

当双簧管以开头的旋律回来时,小提琴用更多时间把旋律扩展得更加可爱动听,接着在与圆号对话中将从未探索的部分予以全新的延伸。音乐沉寂了,小提琴现在精神饱满地担任“乐团的第二小提琴”,为逐渐弱下去的木管乐器伴奏。在较为短暂的陈述后,音乐逐渐消失在北国的静谧之中。

最后乐章以光辉夺目的进行同前两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乐章从一下子就闯进来的基本主题开始,这无疑是在民间生活舞蹈音乐的基础上写成的,它在第二乐章深思冥想般的结束后突然出现,更显得充满活力和光辉。

这个主题是高难度的小提琴双音进行,有人断言它具有匈牙利的吉普赛风格。约阿希姆的指示是“不要太快而过于活泼”。这个主题在乐章中多次出现,另外两个主题穿插在基本主题的反复之间,曲式结构大体为:A B A C B A 尾声。

尾声从大提琴暗示基本主题的三连音开始,紧接着基本主题在独奏小提琴上变化重现,速度转快,新的力量在增长着,音乐越来越光辉明亮。其间,乐章的第一个副主题曾在管乐器中出现,但是最后独奏小提琴还是超越于全乐队的力量之上,全曲以富于匈牙利特色的三个有力的和弦作为结束。

在这里了解古典音乐好书

※文末免费加入古典音乐微信读书群:只要您拥有任何音乐图书,均可文末加入我们的古典音乐微信群,一起交流阅读心得!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用最专注的古典音乐社群,为大家打造音乐欣赏的一方净土。也欢迎诸位出版社联系我们,一起推荐更多古典音乐好书给大家!

※久石让《用耳朵思考:音乐与文明》:这本书收录了久石让与日本哲学家养老孟司的私人对谈,是首度公开的哲思对话录。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不仅是音乐大师,还拥有高贵、童真的灵魂。他热爱生活,享受音乐,尊重生命。——久石让说,认识宫崎骏是我一辈子最高兴的事;宫崎骏说,实在没有比认识久石更幸运的事了!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浪漫时期的音乐》: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先驱、概念和典范,第二部分为历史,第三部分为哲学。作者采用优美的散文方式叙述,试图将浪漫主义运动从它的中心,也就是音乐的角度来总结。其目的在于展示浪漫主义运动在其音乐中所表现的姿态,以及音乐对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爱因斯坦论成为伟大作曲家的七个条件

※莱布雷希特《音乐逸事》:即便对于一位作曲家的生平不甚了解,也不妨碍你享受他(她)的音乐。但是一则相关的逸事所表达的个人洞见,往往能提供一种探索音乐的深层含义和动因。如果这故事足够离奇或富于灵感,就更为音乐平添了一种风味。

在本书之前,还没有过任何通过重要音乐家的逸事来考察音乐的系统尝试。本书的目的是:重现音乐史上久被遗忘的事件,时而揭示不为人知的插曲,通过这种曲径来纠正当下音乐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平衡现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