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谦补阳医案】方和谦“从脾论治”糖尿病医案一则

2019-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消渴在<内经>称"消瘅",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而有"消渴""鬲消""肺消""消中"等名称.在病因方面,认为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等因素,与本病有关.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消渴发病的主要机理.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方师认为,消渴病虽有肺.脾.肾三脏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

消渴在《内经》称“消瘅”,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而有“消渴”“鬲消”“肺消”“消中”等名称。在病因方面,认为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等因素,与本病有关。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消渴发病的主要机理。

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方师认为,消渴病虽有肺、脾、肾三脏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终至肺燥胃热脾虚肾亏。但三脏之中方师尤擅从脾论治,从培补后天之本入手,加强脾脏的运化功能,继而改善全身症状。

消渴乏力从脾论治

高某,男,46岁,2005年12月12日初诊。

初诊:患者诉1个月来乏力困倦,到我科门诊查餐后2小时血糖:29.6mmol/L。服用拜糖平、金芪降糖片等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症见乏力困倦,主食每日6两。大便干燥,唾液多。察其舌苔稍腻,脉平缓。

中医诊断:消渴病(脾肾两虚证)。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患者既往糖尿病史6年。脾为后天之本、水谷气血之海,饮食通过脾的转运,化为精微物质,才可为人体所用。脾虚四肢百骸失养,则乏力困倦;唾液多、苔腻均为脾气虚之表现。

治法:补气培元,方拟四君子汤化裁,处方如下:

太子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生白芍6g,炙甘草5g,当归6g,炒谷芽15g,焦神曲6g,竹茹10g,麦冬10g,柴胡5g,生黄芪10g,山萸肉10g,大枣3个,薄荷5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服药15剂,患者诉药后下肢乏力好转,大便2~3日1次,睡眠可。舌苔薄腻,脉缓。测空腹血糖:18.9mmol/L。前方有效,效不更方,继续补气培元,继发前方15剂。

三诊:服药15剂,患者诉药后乏力好转,仍困倦,有饥饿感。二便调,睡眠可。测空腹血糖:15.4mmol/L。前方有效,继服前方,生黄芪改为15g,加枸杞子10g。20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为治疗气虚的总方。加陈皮名为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主在补气健脾,强健中焦。此患者乏力困倦为主症,脾气虚弱是病因所在。方中加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和血;炒谷芽、焦神曲和胃防滋腻。

方师此方还寓有补中益气汤之意。患者病程较长,元气亏虚,故治以补气培元,从培补后天之本入手,加强脾脏的运化功能,继而改善全身症状。一般治疗糖尿病分上、中、下三消,针对肺燥、胃热、肾虚立法,方师认为在治疗糖尿病时,补肾不如补脾。《慎斋遗书》中谓:“先天之气赖后天以助之,后天之气赖先天以资之。”此案方师抓住脾气虚的主症,采用健脾补气培元,取得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