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预警学院王永良 空军预警学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纪实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的光荣任务,唤起预警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认真探寻院校建设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先知先行,做加快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力量,成为他们新的追求;打造高层次英才方阵,为部队信息化建设助推提速,被他们视为最紧迫的任务.新华网消息(张玉清.夏效生)"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就在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畅游长江.搏风击浪的武汉长江二桥侧畔,坐落着我军唯一一所预警监视领域的专门院校――空军预警学院.今天,空军预警学院这个钢铁人才方阵,从伟人弄潮的大江侧畔走来.其铿

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的光荣任务,唤起预警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认真探寻院校建设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先知先行,做加快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力量,成为他们新的追求;打造高层次英才方阵,为部队信息化建设助推提速,被他们视为最紧迫的任务。

新华网消息(张玉清、夏效生)“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就在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畅游长江、搏风击浪的武汉长江二桥侧畔,坐落着我军唯一一所预警监视领域的专门院校――空军预警学院。

今天,空军预警学院这个钢铁人才方阵,从伟人弄潮的大江侧畔走来。其铿锵足音,如惊雷、似急雨,更像万里长江奔腾不息的涛声,一浪高过一浪……

11月上旬,此时距学院举行建院60华诞庆典尚有数日。然而,记者深夜步入校园,眼前的情景令记者欣慰不已:

在刚竣工典礼不久的空天预警信息大楼内,阎世强教授带领团队围绕空军某新型装备加班加点,博弈空天,向着引领发展的“高峰”学科专业领域攀登;在空天预警装备系一间实验室里,“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汤子跃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正在研制本专业前沿领域新课题;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全军优秀教师潘谊春教授正在给学员加班辅导功课……

入夜,记者登高俯瞰,几乎所有教学楼、实验室都灯火通明,满园灯火犹如黑暗中一支高擎的火把、风雨兼程的大军!

极目楚天谋转型,大江弄潮砺英才。长江侧畔的迅疾脚步,传递出空军预警学院的全院官兵,努力为加快推进空军战略转型做贡献的强烈使命意识……

先知先行,做加快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力量

在空军预警学院保密室,两份仍散发着墨香的学院“十二五规划”和“转型路线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文中最引人注目之处明确提出:预警人要先知先行,积极站在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的前列,做加快推进空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力量。

这不是他们随口喊出的漂亮口号,而是预警人对学院转型发展深思熟虑后,给学院在新时期新阶段拓展使命空间作出的正确定位。

空军预警学院的历史是辉煌的:从防空学校和雷达学校到雷达兵学校、从雷达学院到预警学院。60年来,学院形成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结合,军事学与工学并举的多类型、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一院四地”的办学格局,积淀了与国家预警监视系统建设发展同频共振的办学特色、集约化培养人才的教育训练特色和“三到一长期”的育人特色。

6万余名英才栋梁从这里走出,他们扎根高山海岛戈壁荒漠,弘扬雪莲精神。毕业学员中,有18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15人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带出了“红色前哨雷达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等13个被军委、总部、空军命名的先进雷达站;毕业学员100%主动申请戍边、100%服从分配、100%按时报到。

涌现出了被誉为“唐古拉山的好儿子”,世界屋脊的油机专家,在“祖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中,获得金质奖章的卢本初;荣获“空军十大杰出青年”、毕业13年就从“红星兵器”的优秀技师成长为最年轻的雷达旅参谋长齐峰;先后带出3个先进雷达站,被空军授予“建功边疆的模范雷达站长”称号,党的十八大代表王军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空军预警学院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近年来,学院党委常委分头带调研组遍及全军部队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表明,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每年学院培养的预警探测指挥、指挥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供求比例逐步拉大。在部队调查过程中目睹的一幕幕急需人才的情景,学院转型建设中面临训练任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更多新挑战,让学院领导如坐针毡,食寝难安。

人们期待着这所为国家空天安全和我军预警体系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学院,在完成空军战略转型的历史任务新征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空军战略转型的使命任务及部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热切渴望和期盼,激起预警人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份凝聚预警人历史责任感的特殊规划和“转型路线图”诞生了。它不仅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而且围绕如何实现“从战术向战略转变,从防空向空天一体转变,从兵种向联合转变,从单一向体系转变”,把预警学院建成大国空军的高等学府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它成为激励预警人努力走在推进空军战略转型前列的“动员令”。

把打造高层次英才方阵视为最紧迫的任务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在新时期学院转型建设中,如何以更快的脚步让青年才俊快速成长成才,成为预警人思考的最紧迫的课题。

一组组数字的变化,让人们看到了学院近些年来不寻常的跨越步伐。

2002年,学院在读博士、硕士仅400多人,到2012年,全院在读博士、硕士已经增至1000多人,涌现出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0多名空军级专家和100余名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

长期以来,高层次人才匮乏一度成为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学院运用战略管理方法,迅速出台“人才行动计划”,借智、交流、引进、培养等多种渠道相继进入人才培养实践。近两年,学院引进了15名相关领域急需人才,选送了32名教员到科研院所跟踪装备研制,有效改善了学院高层次人才短板。

两年前,学院获悉中科院某研究所王成良博士在前沿领域颇有造诣,学院领导多顾茅庐,赶赴该研究所引进急需人才。2010年底,王成良被特招入伍。

为给王成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院优先为他解决了一套团职住房,妥善安置其家属工作,全力支持他的科研工作。王成良不辱使命,对学院未来发展空间和研究课题充满了希望,他紧紧围绕前沿课题不懈努力。日前,他领衔的科研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他本人被任命为研究室主任。

空军高层次人才,学院雷达兵器运用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辉教授,长期从事预警机雷达抗杂波、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以及空军教学成果奖5项,他负责的《雷达信号处理与动态技术》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他本人先后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空军青年学习成才奖”、全军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对象,36岁晋升教授。

学院在抓好人才引进、交流的同时,注重立师为先,积极向院士借智借力。今年暑假,学院领导分别赶赴北京、上海、成都等7个地区拜访了3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认真听取院士对学院领军人才培养建言献策,聘请28名与学院学科专业相近的院士为客座教授。

为加快培养空军战略转型建设急需人才的步伐,空军首长投入专项经费建设预警信息大楼,组建实验室和某新型理论研究中心,一批先进实验室在转型建设中亮相。目前,学院拥有9个国家、军队重点学科,两个军队重点实验室,这些先进的教学科研资源,成为青年才俊成长成才的“坚强后盾”。

此外,他们采取超常措施,加快高水平技术专家和教学名师的培养,别具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博士生导师王永良教授,长期从事某信号处理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军队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如今,王永良已成长为我军杰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近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去年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全军优秀教师、硕士生导师王红教授视讲台为生命,爱学员如亲人。前年,她负责的《低空雷达原理与维修》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如今,王红已成为空军高层次人才和学院教学名师培养对象。

2008年以来,学院研究生导师增加了一倍。博士生导师首次上岗年龄,由原来的平均50岁,降低到现在的平均45岁,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只有36岁。

一马当先迎来万马奔腾。如今,学院博士人才方阵由50多名发展到160多名,形成了“百名博士方阵”。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员走上领导岗位,给学院的教学科研带来勃勃生机。“某预警装备”等重要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全部是38岁以下的青年教员。

空军预警学院打造的这个朝气蓬勃、星光耀目的青年英才方阵,为学院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学院在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始终咬定人才培养质量不放松。前些年,学院推行研究生导师考评竞争上岗制度,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考核中落聘,这在全院官兵中引起了强烈震动。他们落聘的原因很简单:在考评中发现,他们学术科研能力平庸,教学质量平平。

让科研攻关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助推提速

5年前的初春时节,空军预警学院领导神情严肃地签下一份份“军令状”:要在2012年学院60岁生日来临之前,完成15项关系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科研课题,这是他们立足部队建设实际精心从数十项课题中挑选的精品课题。

5年后的今天,学院领导郑重地签署给上级机关的报告:15项重大科研课题全部完成,其中90%课题在部队转化为战斗力。

曾几何时,预警人曾为科研成果频繁问世获奖而骄傲。然而现在,他们已不再仅仅把目光盯在科研成果数量的增长和获得更多金灿灿的奖杯上,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抢占信息化建设制高点,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

指导思想的转变,使近年来学院的科研攻关发生了一系列亮点频现:

学院科研计划中,关系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点装备和关键技术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院的科研项目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学院的科研经费也迅速增长,“十一五”头两年获得的科研经费就已经超过“十五”期间学院科研经费的总和。

直接为加快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服务,解决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瓶颈”问题的科研项目成为学院科研的焦点。仅2009年以来,学院就上马了数十个部队前沿领域的科研项目。

建立在学院独特科技优势基础上的信息化战争军事理论研究迈开了步伐,对未来武器装备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基础理论科研探索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大预警理论研究领域集智攻关,主办大预警高层学术论坛,由老教授冀建民带领创办《战略预警研究》期刊,完成“我国战略预警体系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由学院蓝江桥院长带领编写出版的战略预警体系建设领域第一本专著《战略预警体系概论》荣获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神圣使命,极大地激发了预警人在攻关中的拼搏精神。

近年来,为矢志提升部队战斗力,某重点学科带头人高玉良教授攻克10多项主战装备技术难题。在担负某项重大攻关研制工作进入关键时,因劳累过度引起胃大出血。他攻关不停,干劲不减,最终提前一年时间完成了该项重大科研任务。

某工程研究所徐毓教授十年磨一剑,承担了数项国家、军队重大科研项目,行程百万里,把某边海防系统建到全国70多个县市。目前,这个系统有100余套在全国推广应用,对确保我国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此外,他带领团队承担了奥运低空安保指控中心研制任务,这个系统为确保“平安奥运”、国庆60周年阅兵、上海世博会等低空安保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给航空兵部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探路,预警情报系彭晓明副教授带领10多人的课题组,帮助空军航空兵部队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技术改造,他们不分寒暑,一干数载,一年间下部队10多次。在他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给“战鹰之神”插上了信息化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