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一生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别扯淡 事实并非如此

2019-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历史上,明末清初的吴梅村一句"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这段历史和其主人公之一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下了永恒的基调.事实是否真如此?吴三桂为人狡诈多变.心计深沉,出生于军事世家又极富政治斗争经验,常使自己处于明末清初大量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并在其中扮演着胜负手的角色.吴三桂大传一生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别扯淡 事实并非如此吴三桂能够成为影响历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发迹史.其父吴襄为明将,而吴三桂在十六七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庭闻录>里说他"自少

历史上,明末清初的吴梅村一句“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这段历史和其主人公之一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下了永恒的基调。事实是否真如此?

吴三桂为人狡诈多变、心计深沉,出生于军事世家又极富政治斗争经验,常使自己处于明末清初大量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并在其中扮演着胜负手的角色。

吴三桂大传一生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别扯淡 事实并非如此

吴三桂能够成为影响历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发迹史。其父吴襄为明将,而吴三桂在十六七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庭闻录》里说他“自少为边将”。他的教生陈邦选也说他“少年悬印”。史书说吴三桂勤于读书习武,“终日无惰容”。他年少读《汉书》,被“仕宦当作执金吾,取妻当得阴丽华”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不过李治亭认为,吴三桂能够迅速升迁,乃由于他家与关东豪族祖大寿一家有亲戚关系。

吴三桂大传一生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别扯淡 事实并非如此

吴三桂的家庭背景和非凡天资,终于让他在崇祯五年(1632年)20岁就荣升为游击将军。虽然明清正史从无记载,但是《庭闻录》、《吴三桂记略》和《平吴录》都曾记载吴三桂“少年救父”的“忠孝”事迹,说吴三桂在数万清军的围困中,率数十家骑出城成功救父并受伤。

吴三桂大传一生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别扯淡 事实并非如此

李治亭说,如果这一历史属实,那应该是在崇祯三年,皇太极第一次率领大军绕道蒙古入关,祖大寿应朝廷之命支援,在建昌(今天辽宁凌源)与皇太极部相遇。当时吴三桂父亲吴襄率骑兵侦察被清军围困,吴三桂此举可以说无愧“忠孝”二字。

崇祯十七年初,农民军李自成宣布东征北京。三月五日,形势恶化,朱由检立即下令命吴三桂火速率军入卫京师。

吴三桂自幼从军就一直在辽东守御国门,历经明金之间多次大战。崇祯十五年的松锦之战彻底失败后,明朝已没有任何能力再组派大军援助辽东,唯独吴三桂一军较为完整,明朝只能依赖他来主镇辽东。

吴三桂左右逢源,从大明要钱要粮维持边线稳定,但又联系此前投靠清军的舅舅祖大寿与大清暧昧不已。朱由检下令勤王之时,吴想拖延以待更大的政治筹码,却没想到明军守将除周遇吉以外几无抵抗,农民军进展十分顺利,吴三桂裹步不前最后只能坐视全家与大明一起覆亡。

而后吴三桂又开始新一轮政治投机,既请满洲兵入关为其报国仇家恨,又与农民军虚与委蛇伺机投靠。

史书以及野史常提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事实并非如此。

在《明史》中记载,吴三桂起初答应了大顺王朝的投降,并且已经带兵走上归降之路。实话说,看到大势已去,实力远逊于李自成农民军的吴三桂投降新朝大顺,是很自然的选择。这也是绝大多数明朝官员的做法。当时在北京的明朝官员有近四万人。

城破之时,慷慨赴死的只有三十余人。而正当吴三桂走到一半时,却传来了李自成将无数投降的明朝官员施以暴刑,并且杀了他的家人,抢了他的陈圆圆。吴三桂立马掉头,向当时正在朝北京进军的多尔衮写了一封求援信。 农民军进入京城后迅速腐化,李自成又无力约束部下,吴三桂看不到大顺政权丝毫朝气所在,无非张角、黄巢之辈,根本不值得依附,而其妻妾被夺不过是一导火索以及掩盖其降清的遮羞布。

必须说明的是,吴三桂的这个反复,完全归咎于农民军抢走陈圆圆是不够的。久经沙场、宦海沉浮的吴三桂断然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拿名节、军队乃至国家命运来赌气。一开始,吴三桂就不是死心塌地地投降李自成,只是为了自保。

但是起义军做法太过激反了吴三桂,先是扣押了吴襄,再是抢走了吴三桂的小老婆。吴氏家族的利益已经受到了极大损害,吴三桂还没投降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他很自然想到明朝残余还控制着淮河以南地区,包括数十万军队和旧都南京。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如果自己能在山海关配合南方剿灭李自成,那就是再造明朝的大功臣了。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促使吴三桂回师山海关。

但李自成获悉吴三桂叛变,意识到情况严重,很快亲率近五十万大军,扑向山海关。李自成此举推动了吴三桂由向满清“借兵”转为“投降”。向山海关进发的农民军裹胁着明朝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晋王、秦王和吴襄。在封建伦理上,依然以明臣自居的吴三桂很难抗拒这样的阵势。

在大顺军的猛烈进攻下,吴部大败,几乎被压缩在长城一条线上,局势危如累卵。危急时刻,出使清朝的使节带来了“救命稻草”:清朝同意出兵,但不是“借师”而是要求吴三桂先接受清朝“平西王”的封号才出兵。也就是说,清朝不把吴三桂当作对等的合作伙伴,而是要他接受收编作清朝的奴才。

吴三桂心理必然经历了一番挣扎,但是历史留给他选择的余地很小,时间非常有限,并且手中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砝码,在死亡线上苦撑的吴三桂慌忙带领亲信多人到多尔衮面前称臣迎降。生的渴望压倒了其他考虑,一个明朝名将从此定格为了清朝的平西王。

从此以后,吴三桂将剑锋对准了当时的汉族政权大顺大西和南明,不仅平定李自成余部,剿灭西北抗清义军,更是攻打张献忠余部,甚至杀死南明的永历皇帝。而后造成三藩之乱,又将他早已抛弃的复明大旗高高举起。在整个过程中,陈圆圆只是影响吴三桂情绪的一朵小浪花而已,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实在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