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2游戏】EVA、奥特曼和游戏?《环太平洋2》都致敬了哪些经典
三上真司曾声称创作《生化危机》的时候,受到很多自己所喜爱的B级丧尸片的启发和影响。这种艺术家儿时兴趣爱好对其成年作品产生绝大影响心理效应,被称为“彼得潘效应(The Peter Pan Effect)”。
担任《环太平洋》系列导演的吉尔莫·德尔·托罗(影迷间爱称“陀螺”)是个有名的ACG宅文化爱好者——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这位宅男堪称宅界的人生赢家,他既是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制作人的好基友,又亲自执导了自己喜欢的漫画的真人版电影,甚至还因为爱好将私人宅邸改造成了一座专属于自己的恐怖博物馆。
在《环太平洋2》(环太平洋:雷霆再起,简称《环2》)上映之际,我们来扒一扒这位“彼得潘效应”发作的好莱坞怪咖在电影里塞了哪些宅宅们喜闻乐见的私货,和他的灵感来源。
总之就是要大——不讲理的大!
“陀螺”小时候似乎并没有太多娱乐方式,漫画与老旧的黑白电影是他几乎全部的消遣对象。而在这些作品中他独爱科幻和怪兽题材,尤其迷恋以《哥斯拉》为代表的巨型天灾级怪兽片——身高50米体重20000吨这种严重不科学的设定,在少年陀螺心中已是碉炸天的存在。
而距今50年前由日本“特摄之神”圆谷英二所拍摄的《奥特曼》系列,更是将他的两大爱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他对奥特曼等日式特摄的推崇不仅影响到其后的创作灵感,也让他在与同类著名宅男如小岛秀夫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对于特摄片的热爱以及对其特色致敬在《环太平洋》系列随处可见,首当其冲就是以大为美的“怪兽”(kaiju,日语的“怪兽”直接音译)。人类为了评估其威胁,根据它们的体型大小、体重以及预估破坏力将它们进行分级。《环1》男主与哥哥遭遇的“刀锋头”就是一头身高86米,体重2700吨的三级怪兽。
除了奥特曼以外,近年在游戏界炙手可热的克苏鲁神话也是重口味陀螺的最爱,《环太平洋》系列的故事中,这些上古邪神(怪兽)沉睡在太平洋的海底裂缝,从深海浮上,为地球带来浩劫正是克苏鲁体系的基础设定之一。并且,怪兽也完美地继承了克苏鲁神话中邪神们的另一大特点——大到不像话!
陀螺在《环2》里进一步贯彻自己对“大怪”的执着,宣传片中展示的全新超巨大怪兽,以7864吨的体重、128.01米的高度、101.88米的长度及多种强有力攻击方式,成为了超越《环1》等级上限——超5级的怪兽。
与“巨大敌人”的作战,可以更好地凸显战斗前的危机感和胜利后的成就感。也正因为《环2》中超级怪兽的来袭所造成的巨大危机,才逼迫人类不得不结束内耗让4台主角机联手作战。宣传片中4台主角机与超级怪兽对峙并拔剑开战的片段,颇有一些《怪物猎人》的feel。
“巨大敌人”也同样被广泛地应用在游戏世界:《战神》、《旺达与巨像》、《黑暗之魂》、《猎天使魔女》等知名游戏在利用超大型敌人来为玩家提供独特体验方面均轻车熟路,这些夸张的大BOSS不但可以呈现出更好的视觉冲击,也让战斗场面呈现出强烈的史诗感。
王道和正义——拯救存亡边缘的世界
“陀螺”曾公开表示,《环太平洋》这部作品要特别献给两个人,一位是美国怪物特效先驱雷·哈里豪森。另外一位则是日本怪兽特摄片先驱本多猪四郎。前者是美国视觉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而后者则是著名大怪兽《哥斯拉》的缔造者。
本多猪四郎在创作《哥斯拉》时,日本正处于广岛核爆造成的核阴影和二战战败留下的恐慌之中,再加上岛国地理环境而频发的自然灾害,催生出一种日本人所独有的灾难情结。因此在哥斯拉的世界中,人们生活在充满危机的逆境中,需要靠不断挣扎来重获生机。灾难情结深深地影响了日本战后兴起的ACG作品,可以说是包括《EVA》、《进击的巨人》等绝大多数名作的世界观根基所在。
《环太平洋》系列凝缩了无数日本机器人动画的老套路,故事起因基本都是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地球,人类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之际,科学家创造出可以与之抗衡的武器,由专门的特定人员手动驾驶,击败强大敌人,拯救世界。
这种套路延续到《环2》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动,这一次出现了更强的升级版敌人,把因为胜利而沾沾自喜的人类再次打得片甲不留,随后人类也提升了武器,开发了更多的机甲,招募了更强的驾驶员,再度与怪兽开战……一部强调场面的超级特摄片除此以外确实也不需要什么超展开的剧情了。
新怪兽设定也更加简单粗暴,为了对抗科技提升的人类,新怪兽进化成了一种更加致命的生物,它们不再像《环1》时那样漫无目的的四处破坏,而将目标变为了更通俗的消灭全人类。因此《环2》将战斗场景相比以前的海面大战更多集中到了人类聚集的都市中,整个画面就更有《奥特曼》的既视感了。
机甲MOBA——单挑看腻了那就来个组队
既然《环2》有了升级后的新怪兽,那人类的武装自然也得进一步提升——新一版的机甲设计在前作基础上做了不少升级,甚至还加入了“变形”的概念。陀螺那丰富的宅知识得以大显身手,不少知名机器人作品都成了《环2》新机甲的致敬对象。
ACG中的机甲与机器人,严格来说是有本质区别的,机甲可视为“人型机器”,是由人类亲自乘坐其中,并亲手操控的战斗工具——最典型的就是以高达为代表的Mobile Suit。与靠人工智能或独立人格来行动——变形金刚为代表的“机器型人”完全不同。
随着机甲文化的发展,新的标杆作品对其定义做了进一步的细分。著名的《超级机器人大战》将机甲细分为“真实系”和“超级系”两大类别——虽然名为《超级机器人大战》,但讲述的其实多数是“驾驶员 机甲”的故事。
“真实系”机器人则以机枪、导弹、热能光束等科技***为主要进攻手段,真实系机甲更接近于现实世界里坦克、战列舰等机械武器的概念,对驾驶员的素养和训练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超级系”机器人则以肉搏和冷兵器等近战格斗方式为主要作战形式,还有各种威力大到不可思议的必杀技。而超级系机甲对于驾驶员来讲,更像是一件巨大的“圣衣”,操控手段也异常简单几乎无需培训(驾驶员以小学生中学生居多)。顺便一提,《环1》里男主驾驶的“危险流浪者”号就是一台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超级系机甲。
到了《环2》,主角机扩展到了4台,一改前作那清一色的超级系阵容,增加了一些真实系的机甲的同时也对前代的经典机甲做了升级处理。新一代的主角机“复仇流浪者”是全新的第六代机甲,配备了与《环1》的“危险流浪者”同类的武器装备,整体造型与EVA当中的初号机颇为相似,而胸口的涡轮引擎又有一些钢铁侠的影子,机甲的设计充分迎合时下的主流科技,视觉上更加前卫。
第二台新机甲“军刀雅典娜”,为了保持身体的轻盈,将所有枪械和导弹类的武器全部去除,改用更加灵活的离子双刃剑作战。这使得这台机甲变得更像是一位灵活的机械忍者,与《守望先锋》中同样敏捷的源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轻盈的军刀雅典娜相反,“凤凰游击士”是一台纯正的真实系机甲。浑身上下装满了导弹和枪械,并且为了更好的发挥重火力的定位,它还配备了厚实的装甲以抵御怪兽的进攻。凤凰游击士的设定与《高达W》中有着“移动弹药库”之称的重装高达如出一辙,不难想象陀螺也应该是个高达迷。
第四台新机甲“英勇保护者”也可以作为陀螺是高达迷的佐证。这台超级系机甲手持鞭子,周身红白配色外加棱角分明的外形,怎么看都是经典款吉姆的造型,而手中的武器则应该来自于MS-07B老虎增强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估计这台机甲应该是4人组里的陪衬了,毕竟灵感来源都是量产“杂兵”机甲(笑)。
在《环2》的新故事中,驾驶员由前作的2个主要角色扩展至了9个。这些新驾驶员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太平洋沿海国家。这五大洲英勇子民联手抗敌的情景,真有那么点《地球超人》的感觉。
前面提到这次将从原来的单人对决变成4台机甲联手作战,这就又体现出了“配合”“协作”的概念。“开机甲打怪兽”这题材在如今这个科幻片爆发的时代里可能没有什么新鲜感,但加入了“多位驾驶员,通过精神网络互相串进行驾驶”的概念似乎就有点意思了——而这种操作模式,也正是向日系最早期流行的战队系如盖塔机器人、超电磁V等合体型机器人的致敬吧。
要说到人们对“协作”的喜爱,就不得不提到战火纷飞的二战时代。那时坦克凭借着灵活、重火力、不易破坏等特点,成了战场上的主力兵器之一。而每一辆坦克都需要装填手、驾驶员、车长、炮长四名操作人员来共同控制。每次出击基本都是3到4辆坦克协同作战,因此坦克战对“配合”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也正是二战期间出现的这种坦克部队的作战方式,才衍生出了后续机甲作品里的那种机甲组队战的概念。在《环2》当中,4台机甲联手作战就成了面对强敌的一个必然选择。
在玩家群体之间,对团队配合的需求往往以另一种形式再现——MOBA类游戏。这种类型成为满足玩家协作的最好平台。在其带动下,玩家们的价值观也从早年间的“个人英雄主义”逐渐转变成了“团队荣耀感”。
国家级的机器人竞争——这也许是部讲述未来电竞的电影
《环太平洋》中的“怪兽”都是从太平洋的海底而来,所以遭受攻击最多的就是太平洋的周边沿海城市——这也是片名的由来。在对抗怪兽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在以倾国之力提升着各自的机甲科技。
除了对机甲科技的提升外,各国对驾驶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每一位正式驾驶员都是从基础训练营开始,历经严格培训层层选拔而出。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结合《环2》当中9位驾驶员共同参加国际集训营的新主题,看起来是不是有些眼熟?
这个国际集训营,就相当于电竞中的青训体系。而全球范围的“机甲猎人”科技竞争就好像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电竞比赛,对自己国内的驾驶员的培训与选拔,就像是国家内部的电竞比赛一样。
以这个视角再来观看《环太平洋》的故事,就颇有一些当代电竞现状的意味。
这一点从故事里的驾驶员国籍的转变也能看得出来,《环1》中每台“机甲猎人”的驾驶员都是本国国籍,就像是电竞国家队。而到了《环2》的时候,各国优秀的驾驶员都汇聚到了一起,然后不同国籍的驾驶员们混搭组合,进入不同的“机甲猎人”执行任务,就像是不同国籍选手混搭作战的电竞俱乐部体系。
同时,驾驶员们都成为了对抗怪兽拯救世界的英雄,所以他们被捧为像摇滚巨星一样的人民偶像。就像在比赛中发挥超群的优秀电竞选手们,也会被玩家们捧为电竞明星一样。
由此可见,或许《环2》的主创当中也存在喜欢电竞或者NBA的人。用这个充满热血的主题,来引起年轻观众们的兴趣。
结语
《环太平洋》系列在导演兼制片人吉尔莫·德尔·托罗受到ACG文化的影响下,诠释了一个有着古典特摄片内核的故事在资金和技术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同时也造就了新一代热血机甲科幻电影的标杆。如果你没办法在上世纪三、五十年代首次目睹金刚和哥斯拉的冲击,也没能赶上六十年代充斥脑洞与梦想的奥特曼特摄风潮,更错过了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日本超级机器人黄金期的兴替,《环太平洋:雷霆再起》或许是你2018年重新补票入坑,觉醒你深藏内心的热血、怪兽浪漫与钢之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