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照镜子得意忘形 从大将军何进之死 来看得意忘形之害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相争权,和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独揽军政大权,一时权倾,朝野宦官十常侍意图谋杀何进,夺取政权。何进不听劝谏,为所欲为,最终被十常侍杀所杀,何进最终残遭招杀身之祸。那么位高权重的他究竟为什么会那么容易被十常侍所害呢?
十常侍为什么要杀何进?
如果何进不重要,如果何进对十常侍没有构成很大的威胁,十常侍不会动脑筋要杀何进。何进是谁?她是和皇后的哥哥,何皇后因为有这位哥哥,在当大将军,所以他才敢跟她的婆婆,董太后对着干,其实这些都是利害关系,因为皇帝快要驾崩了,留下的问题就是谁来继位。
皇太后她看上了一个皇子,叫做刘协,而皇后她是偏爱她自己生的刘辩,所以就开始内斗。当时十常侍要立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为帝,并且得到了后宫董太后的同意,而何进他主张立何皇后之子也就是少帝刘辩为帝,所以两派的矛盾很激烈,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说到这里,可以先想一下,他的危机在哪里?
他的危机不在他的权势,有权势有什么不好,他的危机在4个字,叫做得意忘形,一个人一旦得意忘形了,你就高度危险,你看多少人,曾经当过他这样的位置,多少人曾经跟皇后是一家人,人家反而做的很好,反而很巩固他自己的势力,偏偏他就为了得意忘形,然后得罪了很多人,将来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结局是很凄惨的。
曹操曾进言:“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请细详之。”这就告诉何进,你要小心,现在那个变动是不可料的,何进说,哪有你想的那么紧张,并不在意这些,这就是得意忘形,当面给曹操难堪,就算你就算不接受意见,也没有必要直接给人家难看。可是后来呢,曹操讲的话,当今之计,应先正君位,然后讨贼,何进又说孟德之言正合我意,就表示他这个人讲话很随便,有点得以忘形的味道。
如果刘辩当上了皇帝对何进有没有利?
我想这个是很多人都想得通的事情,因为刘辩是他妹妹生的,母以子为贵,这个道理何进是非常清楚的。他心里想自己的妹妹当皇后,如果让自己的侄儿当上皇帝,让他的妹妹马上升格变成太后,他也跟着升格起来,以后的日子真是可以为所欲为。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会得意忘形。好像谁都挡不住他们兄妹,今后为所欲为的一种状况。
最终刘辩登上皇位,蹇硕成了十常侍的替罪羔羊被处死。因为十常侍跟刘关张三个人结盟的性质完全是不同的,刘关张结盟他们是意气相投,讲的是道义,可是十常侍呢,他们是利益的结合,不讲道义只求利益,所以这样的联盟也是不牢靠的。
何进想收拾掉十常侍,为什么和太后不赞成?
因为何太后有他的立场,他需要这帮人来帮助他,在内宫有一个好日子过,所以他几乎是反对他的哥哥除掉十常侍。何进为什么又真能饶恕宦官不加以清除?何进这个人不是靠真才实力,而在现在的位置,他完全是靠他的妹妹,所以你可以看出来,他优柔寡断,而且把事情看得太单纯。
十常侍为了保全自己,最想做的可能就是拥有自己的势力,除掉何进。而何进碍于太后的面子,并没有接受袁绍的建议,除掉十常侍。袁绍看待这件事情比较客观,因为人在对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他都是很理智的,都是很客观的,而何进呢,就是因为跟他利益关系太密切了,因此呢,他就很主观,他就摇摆不定,所以他对袁绍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他想到的是他妹妹的主张,他想到的是,这些宦官又能怎么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说,袁绍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她,也是没有用的。
袁绍说招外兵入京,扫除换挡,曹操怕外兵入京会把事情闹大,建议从长计议,反而讥笑曹操是宦官之后。受此挖苦,曹操也是被刺到了痛处的,如此刺人痛楚,有点太过得意的意味。
何进执意要走臭名昭著的董卓进京,清除宦官,手下见劝说无效,都弃官而去。董卓这个人如果是突然冒出来了,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底细,就不会有立即性的反应,因为搞不清楚。现在不是,董卓的恶名昭著,大家都很清楚,可见他就是糊里糊涂。
何进为什么坚持要进宫?
--因为没有警觉心。曹操劝他也不接受,那最后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了。没有怀疑人家的心也就等于没有警觉性,去办大事,那最后一定搞得一团糟。一个人没有那个实力,最好不要占那个位置,你看看那个位置,如果没有这个实力,你就应该更加谨慎更加小心,而不是这样胆大妄为,所以我们有时候想,张飞鲁莽他有本钱,你没有本钱,你就不应该鲁莽,更不应该得意忘形不听他人进言,最后反倒是会害了自己。
当一个人处于逆境的时候,他还会谨慎一点,当一个人处顺境的时候,他就开始沉不住气,一个人一旦沉不住气,你要叫他谨慎小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他的未来充满了光明,充满了喜悦。看看三国演义,也读读道理,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