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智慧大全】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的依据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世人瞩目的药典,更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养生宝典。中国古代医者治病历来讲究的是“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因而这也促使历代医家、本草学家对食物、药物的四味、五性、归经、主治、采集法、炮制法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出现了众多重要著述。
《本草纲目》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但在许多方面又远远超过了前人的著述,它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纠正了前人对植物名称、气味和主治等方面的错误;新增加了374种药物,使药物种类达1892种,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一部本草著作;对于许多药物的疗效做了进一步描述。
此外,还记载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收录了大量的药方和方剂。
这使得《本草纲目》成为集古代医方之大成者,使用价值非常高。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中,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理论,运用调神、四时调摄、食养、药养等中国传统保健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真正从自身健康状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要多种养生方式综合运用,了解经典养生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养生目的。
第一章 走进《本草纲目》的神奇世界 第一节 《本草纲目》,中国 第一药典 李时珍其人,《本草纲目》其书 “本草”的起源与“纲目”的含义 《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对后世中医的影响 《本草纲目》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从《本草纲目》说养生 《本草纲目》养生理念:未病先防,药食同源 本草养生求平衡,“补”时勿忘“泻” 本草养生要知“彼”,了解本草性味 本草养生要知“己”,选对对症草方 第三节 《本草纲目》中的饮食原则 《本草纲目》中的健康箴言:药补不如食补 食物归经,细心调和才能健康身体 膳食营养平衡,疾病难以缠身 本草饮食:防病抗衰,养疗结合 第四节 《本草纲目》中的入药规律 找对病源是用药的根本 病症有缓急,药方分大小 服药有讲究,别让贪食伤药效 诸药间亲疏:相须相使相畏相恶各不同 四季用药:升降沉浮各不同 第五节 《本草纲目》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草纲目》中的养颜经 《本草纲目》中的益寿经 《本草纲目》中的“性”福保健 《本草纲目》中的孕产保健 第二章 《本草纲目》里的『中庸』之道 第一节 平衡阴阳,浇灭身体的“邪火\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 李时珍在他著述《本草纲目》时,就在书中明确写道:“药补不如食补。”除了提出食补是养生之关键的理论外,他还根据各类食物的药性药理不同,将其归人不同的类别,从而为后世人制订适合自己的食补计划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因此,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广为赞誉,称为“东方的医学巨典”。药物书籍之集大成者的时候,很多人都忽视了《本草纲目》的另一价值。即它不仅是一部医药学著作,更是一部养生的健康食谱。
虽然该书在叙述食补时是从食物的角度出发,可当你仔细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它在讲述食补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讲食物,而是有针对性地论述,运用巧妙的手法将人和食物自然地连接在一起,通过对不同的食物功效的分析,记述下不同的食物对不同人的作用所在,什么样的体质需要依靠什么样的食物进补,从而让《本草纲目》一书成为后世食补养生的重要书籍之一。
但食补不像服药,有病时才需要。不论是在平时,还是大病初愈时,食补都能起到维持人体健康,保养身体的良好功效,对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说食补在大病初愈后也可以进行,但要注意一点,人体在大病初愈后,通常比较虚弱,但同时人体过虚时,会有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
因此,最佳的食补时间当然是未病之前,即在平时就要注重食补,吃好一日三餐。当然,不管是平时进补还是病后食补,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胡吃海喝,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特性、肠胃的消化功能以及食物的属性来选择食物。
食物归经,细心调和才能健康身体 传统中药药性理论认为药物归经,即是将不同功效的药物与人体的脏腑经脉相连接,而李时珍将自己的养生心法也融人《本草纲目》之中,即药食同源,药有四性五味,药物归经,那么食物和药物也一样,也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以及寒、热、温、凉这四性。
在饮食中,如同选择药物一样,也要根据这四性和五味来选择食物。只有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正确的食物,才能起到保养人体脏器,增强免疫能力的作用。
《本草纲目》附录的一万多个药方中,很多都具有食补性质,而且都是根据不同食物的性味来对症调养的。例如其在羊附方中的羊肉汤有这样的一服药方:“治寒劳虚赢,及产后心腹疝痛。用肥羊一斤,水一斗,煮汁八升,人当归五两,黄芪八两,生姜六两,煮取二升,分四服。
,’这服药方来自名医张仲景,主要是用来治疗人体虚弱、易疲易倦以及产后疼痛等各种虚证,李时珍将其收录到《本草纲目》中。 为了阐明李时珍认为食物也有四性五味的理念,就以这个方子为例叙述。
本方中所用的当归昧甘性温,具有补血止痛的功效,因此在治疗虚症的方子中是主药。而生姜味温,有散寒的功效,黄芪性甘味温,可补气健脾。羊肉则是肉类中性极温的食物,能够有效地补虚。
将这四味本草融人在一起,就能更大地发挥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功效,同样,食用这样一碗极具补虚价值的羊肉汤,对于产后体弱和大病初愈的入是十分话合的。 对于李时珍善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对症调养的医术,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有一次,一个病人因大便干结,排不出大便,瘀积体内的结果就是食不下咽,身体虚弱。李时珍对其做了仔细的检查之后,找出病因是高热引发的便秘。在当时,对于一般的便秘患者,通常做法是让病人服用泻药,以清理肠胃。
但李时珍并没有按通常做法进行治疗,而是将蜂蜜煎干后用手捏成一细长条,再从病人肛门处塞入。煎干的蜂蜜在进入温度较高的肠道后,很快便溶化,不但让干结的大便被溶开,同时也润滑了肠道,过一会儿,病人很久都难以排出的大便就从身体排出来了。
大便畅通后,热邪也随之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像上面叙述的药方以及李时珍平时用食物进行诊治的方法在《本草纲目》中还有很多,李时珍在记述药草的同时,也记载了不少药用的食物,最典型的莫过于蜂蜜、大枣、生姜、羊肉、小麦等,并根据这些食物的四性五味,以辅助治疗疾病。
李时珍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有的对治病有用,有的却会损害身体健康,只有吃对了食物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吃得不对时就会生病。因此,在食补时,必须要了解食物性味,也要了解自身特性、症状,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取食滋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