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解读】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一)——接受理论
《脾胃论》是李东垣晚年经典著作,医家晚年写的著作一般都是思考的比较成熟了。薄薄的一本书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业界有传:外感宗《伤寒》、内伤学《脾胃》。
可见《脾胃论》在临床中的地位。我研究脾胃论时间也不长,好几年前就翻过脾胃论,但是当时一直觉得读不懂,近一年来再翻的时候,嘿,体会颇不一样。打算写一个脾胃论系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广大网友交流交流,思想的碰撞才能有提升,闭门造车永远不得进步。
下面直接切入主题。
系列文(一)————抛弃旧的,接受新的。
脾胃论里面大量的引用了《内经》、《难经》、《伤寒》的原文。说明一:李东垣的立论不是凭空想象,是有依据的。
知道了这一点还是没有用,因为看起来还是一头雾水。内心各种忐忑、犯冲。之所有会这样,我觉得是读者还不能接受著作的理论体系,中医院校毕业的人,大多接受的教育是以五脏为核心的辩证论治体系,这个体系其实以前是不存在的,从开国有了现代中医药教育以后才有的,时间并不长。看似很完美的体系,很多时候看病是不灵光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搞起了伤寒的六经辩证,因为按照那个六经的理论治疗疾病有效呗。
要读通读顺李东垣的脾胃论,首先要抛弃以前教科书里学的条条框框。
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脾胃论——饮食伤脾论》篇:饮食劳倦则伤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肠澼为痔。
这句话意思是想说明脾胃问题的根源是:吃喝引起的和劳倦引起的。后面还说了肠胃伤了以后会:拉肚子得痔疮。
痔疮在中医外科学的教科书列举了很多种证型,有从湿热下注治疗的,有从邪毒壅滞治疗的,也有从脾虚气陷治疗的。。。
如果你抛开教科书,接受李东垣这个理论,再上临床验证,就感觉很奇妙,效果很好。东垣说是肠胃损伤了,所以得痔。所以你当你碰到每一个痔疮的患者,都要仔细问问,肠胃的症状有没有。基本上不会失望的,基本肠胃都有问题,有了理论指导,就是有了治疗方向,既然是吃喝太多,劳倦辛苦导致的,首先要叮嘱饮食有节,不可吃太多太饱,其次不可过于疲劳。
然后才是喝汤药,处方思路如何?调脾胃呗,用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为底,效果往往很好。
痔疮常常有出血的症状,很久以前我不知从哪抄来了一个方子,叫“乙字汤”,号称专门治疗痔疮出血,处方组成叫:升柴归草芩大黄。(升麻、柴胡、当归、甘草、黄芩、大黄),计量要小,3~6克即可,起初很不相信,后来多次试验,发现确实好用,结合其他症状,可以配伍点其他药,但是升柴归草芩大黄,这几个药一个也不能少。
我以前一直百思不得气解,为什么这个方子可以治疗痔疮出血,而且效果很可靠。后来读了东垣的《脾胃论》才恍然大悟,这个乙字汤不就是一个迷你的补中益气汤 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泻心汤是张仲景的方子,大家都记得心下痞是用各种泻心汤,《金匮要略》: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其实人家仲景也用来治疗出血的。
例子二:了解东垣的人都知道,东垣擅长使用风药,所谓风药:药性升浮、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常见的有: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等。
你翻翻东垣的脾胃论,几乎所有的方子都有我列举的这几味分药,羌活、独活、防风。为什么东垣喜好用分药,我是这么理解的,东垣在《脾胃胜衰论》中,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什么是阴气?东垣的书中很多地方提到了这个词,阴气、阴火,后世医家没有阐述说明,到底什么是阴气,我觉得所谓阴气,就是湿气也。
这也符合脾胃的生理功能,主运化,喜燥恶湿,一旦功能受限,或者运化不利,就容易生湿。再结合东垣的后文,看看就更像了。
东垣说:我为什么喜欢用风药呢?请看后文
《脾胃胜衰论》及后面章节多次提到: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及诸甘温药亦可。这句话有意思了,还是东垣引经据典说明问题,风胜湿是《内经》的理论,李东垣发挥了一下,说既然风能胜湿,那么风药治疗湿邪效果应该是有的,一用果然不错,第二句甘温药亦可,是仲景的话,仲景在《金匮要略》的痰饮病篇,开篇大纲: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东垣这是吸收了内经和伤寒的精华,自己又升华了一下。
对于这一理论指导,我体会也是很深的,以前嘛本科读的针灸推拿学,搞脊柱相关疾病,经常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通过针灸推拿治疗,效果还不错。后来硕士改读男科学以后,开方药为主,也不动手了。也经常碰到眩晕的患者,给他开点汤药喝喝,效果也很好。
好的很,也记了一个特别实用的方子,治疗属于痰湿引起眩晕,组成:二陈去草加二术、蔓荆蒺藜石菖蒲,更加泽泻涤痰饮。(半夏、陈皮、茯苓、白术、苍术、蔓荆子、白蒺藜、石菖蒲、泽泻)
这个方子泽泻白术的量要大一点,一看就是出自《金匮要略》痰饮病篇的泽泻汤,我起初觉得这个方子配伍有的多此一举,没有认识到蔓荆子、白蒺藜的作用。后来碰到属于痰饮引起的眩晕,少了这两个药还真不行,读了脾胃论我才体会到,典型的东垣讲的风胜湿嘛,而且中药学上说蔓荆子清利头目,是个走上窍的风药,更是不可少啊。
总结: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及东垣《脾胃论》相关理论的阐释,我想说明的是:要想读通,读懂东垣,一定要抛开既往学习的教科书式辨证论治,多读内经和伤寒,从内经和伤寒的理论体系里去理解东垣的思想精髓,同时我一直强调的:临床疗效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