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窥人到底谁写的】如何评价韩寒即兴写的《杯中窥人》?
对于一篇作文来说,是极好的。我还记得当年还有一篇作文,叫《赤兔之死》,也是极好的。都是在写作文这个角度,都在应试这个背景下,都是文不加点,倚马千言,但也都是在一个框框里,是带着脚镣的跳舞。然而正因为这个校场的争夺,让文章有了超出作文本身的格致,和框架一起成为可以挂在墙上装裱的作品。
首先是时间仓促。
要写一篇拿得出手的,能流传下去的文章,总要三月读书,三个月养气,费尽无数思量,方可一挥而就。而面对短短的一盏茶、一炷香的功夫,一个突如其来的题目,马上构思,设计结构,提调辞藻,铺陈埋线,最后出人意表,不落窠臼。其中的况味,是每一个经历过写作文考试折磨的人多少都有体悟的。而这种比赛文章正是因为急就,才显出了作者的机敏,立意别致,剑走偏锋,一鸣惊人。刨除了竞赛这点看,文章本身质量并没有流传千古的价值。
接着就要说到作者的年纪。
少年英雄,一战成名。我想起了我高中时候的一次作文比赛,全校规模的。我觉得自己作文每次都是范文,可能也是个文学天才,就报名参加。结果也是阴差阳错,和我的发小双双错过了比赛时间。不过学校自己的比赛也不甚严格,特批我俩可以补交考卷。
结果是得了个二等奖,一人发了一个笔记本。我很失落,因为当时韩寒已经名满天下了。我觉得我们机遇这么像是不是我至少应该得个第一名?但当我想想自己写了什么的时候,我更失落了。为什么人家能写出《杯中窥人》,我却是无病呻吟地写得跟屎一样?
他写这个的时候才十七岁。而我从此放弃了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想法。
最后说回这篇作文本身。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破题过于生硬,好在逐段拉回,层层递进,结尾戛然而止,余音不绝。至于文章的中心其实是信马由缰的,想到哪写到哪,应景附会,更无其他。但是作为一篇作文又是极好的。紧扣题目,条分缕析,猪肚豹尾。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如同一件工艺品,每个点都不错,可以做装修用,很实用。
但装潢饰品和艺术品之间还是有本质的不同。作文就是作文,是说的题目规定的东西。而没有提出新论点的文章,根本就是陈词滥调,最多是新瓶装旧酒,如此而已。
说到这儿,我终于理解写诗的妙处了。诗歌讲的道理不必非得惊世骇俗,它因为格律的规制,更加形式化,带着脚镣跳舞,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