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的到湖南 古蜀道上最险要的关隘 从未被正面攻破过
曾几何时,“诗仙”李白以一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带火了剑门关。
殊知,剑门关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之誉。
相传,当年秦惠王欲吞并蜀国,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
由于剑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共发生过上百次战争,且从来未被正面攻破过。三国钟会,后周王景,北宋王全斌,都曾与四川地方部队对峙于剑门,无一从正面突破剑门关。而明初时,傅友德入川,更是不走金牛道,而是借阴平道绕过剑门,直逼成都。
西汉文学家张载曾在《剑阁铭》赞叹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当然,除此之外,剑门关的自然风光也是不容忽视的。
剑门关风景区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景区组成,包括剑门关楼、剑山七十二峰、石笋峰、双穿洞、照壁峰、仙女桥、古栈道、梁山寺等多个景点,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之一。
乘索道至半山腰,可选择鸟道或者猿猱道抵达山顶。其中,鸟道相对比较容易,但也非同小可,垂直高差达110余米,长约900米,步游道约400米,路宽仅30厘米左右,完全可以体会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意蕴。
悬空玻璃观景平台位于梁山寺顶峰,最高处海拔约1163米,由一段长约60米、宽约2米、悬于峭壁之上的半弧形玻璃栈道和一条长约24米、宽约3米、横跨两峰的玻璃桥组成。
行走其上,凌空俯瞰,雄奇险秀尽收眼底,既可感受悬崖凌空的刺激,又给人无限的震撼。
若说剑门关的核心景点,还在于关楼,宽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再现了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象。
关楼分上中下 3 层,底层为石砌基座,正中有拱券门洞,门扉护以铁皮,有突起乳钉九九八十一颗。底座上置剑楼两层,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气宇轩昂,檐下匾题“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依稀可见往昔的风采。
蜀道之险,莫过于剑门关,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秋岁月如悠悠浮云,飘散在历史的尘埃里。踏上雄关古道,穿过危崖峭壁,仿佛穿过时空的长廊,凭今吊古,继往开来,在砥砺前行中得见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