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谢铁骊】逝者︱谢铁骊:导过智取威虎山也拍了红楼梦

2019-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月19日,90岁的老导演谢铁骊因病在北京逝世.至此,"三谢"皆已辞别人世.谢铁骊,中国第三代导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五十位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早春二月>.<红楼梦>等都可谓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智取威虎山谢铁骊]逝者︱谢铁骊:导过智取威虎山也拍了红楼梦20多年前,他还用一个"狐狸精"的角色,将周迅带上了大银幕,成就了这位未来的影后.<无名岛>从"战地才子"到电影名导15岁那年

6月19日,90岁的老导演谢铁骊因病在北京逝世。至此,"三谢"皆已辞别人世。

谢铁骊,中国第三代导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五十位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早春二月》、《红楼梦》等都可谓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智取威虎山谢铁骊】逝者︱谢铁骊:导过智取威虎山也拍了红楼梦

20多年前,他还用一个"狐狸精"的角色,将周迅带上了大银幕,成就了这位未来的影后。

《无名岛》

从"战地才子"到电影名导

15岁那年,谢铁骊参加了新四军。10年时间,让他从淮海剧社的小战士成长为新四军文工团的团长,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作"战地才子"。

【智取威虎山谢铁骊】逝者︱谢铁骊:导过智取威虎山也拍了红楼梦

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谢铁骊和战士们的工作不仅是演出,他们还负责掩埋遗体、对敌喊话等很多事情。等部队休息了,他们就马上排戏,组织到各个连队演出。

"我最初做文工团员,然后做文工团长,还做了一段时间的戏剧教员。写了好多剧本,有单幕剧和多幕剧。"谢铁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忆那段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电影局从部队抽调文艺骨干,充实电影队伍。1950年,谢铁骊穿着军装,带着胡琴、剧本手稿和行李,坐着火车从南京来到北京,当时他才25岁。

后来说起自己当初从事电影的机缘,谢铁骊是这样说的:"组织部领导找我谈话,说中央有调令,于是我就奉命进京。但是自己在电影方面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部队领导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坚决执行。"

谢铁骊说,在这之前,他极少接触电影。"我在幼年时间,家在小城市,也没有电影院,只有座小戏院,在战争期间,更没有机会看电影。"

谢铁骊第一次看电影,还是美国人放映的。"那时候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正在谈判合作,美国人也有参与。我在家乡淮阴,正好参与谈判的美方有个放映机,就给我们放了场电影,片名都记不起了,是一个滑稽戏的默片。"然而意外的是,没放多长时间,放映机突然坏了,他们等了一个小时也没有修好,于是只得作罢。

1950年跨入电影界的大门后,谢铁骊先是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倡导建立并任所长的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当了3年教员。这3年,从招生到给学生讲课什么都要做,自己还要读书学习,大量观摩中外影片,尤其是苏联影片,谢铁骊过得十分充实。

1953年电影局演员剧团成立,田方担任团长,谢铁骊担任常务副团长。

1956年,已经34岁的谢铁骊随着演员剧团的一部分人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是做了两部电影的副导演,1959年独立执导了第一部影片《无名岛》,从此一发不可收。

《早春二月》

被当"毒草"批判"走红"全国

谢铁骊拍了很多影片,但《早春二月》让他真正"出名"了。

《早春二月》根据左联五位烈士之一、作家作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讲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肖涧秋在浙东芙蓉镇上的遭遇。

这部于1963年拍摄的作品在次年风靡全国各大城市。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是当时成功的大片,而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它被当作一棵"大毒草"在全国公映进行大批判。

该片当时被认定宣扬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个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情、人性论和阶级调和论,因此被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接受批判再批判。

对于这部片子,谢铁骊曾说过,由于被批判为"大毒草",许多观众认为《早春二月》是"黄片"才进影院看,看了之后才发现"上当"了。

"但也有很多农村观众不知道影片受批判的背景,有朋友告诉我说,当时有位父亲带着儿子去看,不知道这部影片是受批判的‘毒草’,就对儿子说,你看,里面的那位叔叔是助人为乐呢!"然而,更多的是学校和各单位都组织去看,看了就讨论批判,批判不深入,再批判。

谢铁骊说,当时他和同事们之间都不谈这部影片。"现在想起来,因为批判的需要,这部影片并没有遭到删改,它的风格,完全是按我的导演思想形成的。"

这部影片,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才得到彻底平反。

《智取威虎山》

文革中被江青点名拍摄样板戏

文革中,谢铁骊还受到江青点名,导演拍摄了一系列样板戏电影。

196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摄制组,谢铁骊担任导演。

"这么红的任务怎么交给我呢?是因为江青看过《早春二月》,尽管她批,但认为好像在艺术上还是可以的,另外了解我的历史,我跟上海不沾边,如果我和上海沾一点边,她就不会用了。看我是新四军,又从没到过上海,她才起用我。"谢铁骊曾回忆说。

可是谁想到第一部样板戏的诞生会如此艰难,拍摄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开始不就以为是一个舞台纪录片吗,要按我们说,最多我一个月就能把它拍下来,结果一拍就几乎是两年。拍一拍,刚去送样片,不行,再拍,又送样片,还不行。1969年的一天,江青在摄制组忽然说要我们去东北看看,能否在大森林里拍很壮观的实景。结果摄制组去东北大森林勘察外景,回来后讨论又觉得实景拍摄的话,舞台上的许多精粹很难呈现。后来实景拍摄还是没有搞成。"

影片经过反复拍摄,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后,终于在文化高压政策下侥幸过关。那是1970年夏。

"最后《智取威虎山》能够审查通过,幸亏周总理去了,叶帅也去了,还有一些高层领导。那是1970年8月底,在人民大会堂审看《智取威虎山》。影片一结束,周总理立刻带头鼓掌,并向剧组的主创人员表示祝贺。1970年10月,《智取威虎山》全国公映。"

《智取威虎山》之后谢铁骊又导演了《龙江颂》、《海港》(与谢晋联合导演)、《杜鹃山》以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八部样板戏中他拍摄了五部。

《红楼梦》

亲自到小百花找陶慧敏演黛玉

谢铁骊拍了30多部电影,有记者问他,拍这么多电影,最喜欢的是哪部?

谢铁骊的回答是:"我一般就说,不能说哪个我最喜欢。但花费时间最大的,让我最谨小慎微的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共6部8集,耗时2年准备,又用了3年才拍摄完成。拍摄中间还有波折,谢铁骊曾在采访中透露,当时有位主管领导认为电视已经拍了,电影没必要再拍,于是剧组临时又被解散了。直到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重新打了报告,才被批准重新开拍。

在挑选演员上,谢铁骊也是费尽了心机。

在电影中饰演黛玉的是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陶慧敏。当时,谢铁骊拍板林黛玉一角非陶慧敏莫属。

虽然陶慧敏的脸型并不是林黛玉的鹅蛋脸,但谢铁骊认为,陶慧敏的气质、眼神都和林黛玉特别接近,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另外,陶慧敏还是位戏曲演员,戏曲演员拍古装戏特别自如。

但问题是电影《红楼梦》耗时三年,小百花越剧团哪肯放陶慧敏连续拍三年电影呢?

于是,谢铁骊一边陶慧敏立刻飞到北京,和执行导演赵元见面;另一方面自己亲自从北京飞到杭州,直接向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借人。结果,他不但成功借到了陶慧敏,还找来了何赛飞饰演妙玉。

说到自己拍摄的《红楼梦》,谢铁骊用"忠实于原著"来概括。

"我们力图重现曹雪芹的原意,但对于后四十回,我们没有采纳高鹗‘兰桂齐芳’的结尾,做光明的尾巴。我们整个电影开始于太虚幻境,结束于太虚幻境,有悲剧色彩。"他表示,他们是站在曹雪芹的后面拍,不能表现自己的想法,电影《红楼梦》不是一部个人作品。

《古墓荒斋》

小狐仙一角让周迅走上银幕

作为一名导演,谢铁骊还成就了不少原本籍籍无名的演员,其中就包括如今的影后周迅。

上世纪90年代,在完成了6部8集电影《红楼梦》后,谢铁骊决定拍《聊斋》,由此就有了电影《古墓荒斋》。

谢铁骊曾说,当电影决定拍摄时,演小狐仙的演员始终未定,因为剧组有部分戏在杭州拍,而谢导的夫人王遐和杭州市委宣传部长和政协主席都熟悉,所以就决定在杭州选出这个小狐仙。

王遐在杭州呆了两个多月,当地推荐了很多人,照片挂了一屋子。这其中,周迅从没演过电影,但王遐看了周迅拍的挂历却觉得不错,下巴颏尖尖的。找到周迅后,她们找了好几个摄影师一起给她拍照,周迅倒也没什么顾虑,不憷头。她对王遐说:"你们要看上我我就演,不行也无所谓。"

洗完照片后,她们觉得周迅从各种角度都好看,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悟性好,接受能力也强。于是把照片寄给了谢铁骊。谢导也觉得合适,尤其那尖下巴很适合演小狐仙,于是立刻拍板。周迅就这样定下来试镜头并最终走上了大银幕。

后来谈起这段往事,谢铁骊说,周迅很聪慧活泼,你让她怎样表演她马上就能做出来,她现在能成为明星和她的聪慧努力是分不开的。

同样被谢铁骊引入行的,还有蔡明。

1971年,谢铁骊被下放到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和工人熟悉后,他们反映说很想看新拍的故事片。谢铁骊等人就把这一情况写信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同意了他们拍故事片的要求。

正好一个周末谢铁骊回家看到女儿正在看黎汝清创作的小说《海岛女民兵》,随手翻了翻觉得还不错,就着手改编成电影剧本《海霞》。

而当时才11岁的蔡明,成了小海霞的扮演者。不过,即便是谢铁骊,也没看出这个当年不爱说话的孩子后来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品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