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韩国版 《守望者》:人性的脆弱之书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理想与现实,自古名家多有论述;人性善恶,伦理学家从未停止过争论;未来究竟如何,人生是否值得活,无数智者先知亦在积极探索。英国著名作家、漫画家阿兰·摩尔的图画小说《守望者》便是一部竭力寻求人的终极答案的书。它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被赞誉为“冷峻的心理现实主义之作,它是图画小说史上的一块丰碑。”
《三体》于2015年拿下了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雨果奖,其实《守望者》以一部图画小说的身份在1987年也拿下了雨果奖。《守望者》的故事背景设置在美苏冷战时期,一个核战随时可能一触即发的时代。意识形态掩盖下的利益争夺,战争阴影的长年笼罩,让每一个个体选择为政治让步,向利益妥协。所谓人情也被惶恐与紧张取代,人与人间只剩表面的友善了。处在充满危机的世界,希望亦成了一件危险的东西。
《守望者》中的英雄们想将世界从这种危机感中解救出来,但这时蒙面英雄已被定义为非法分子,他们不得不扺抗社会的排斥与驱逐去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在解救途中,正义,救赎与未来的定义遭到英雄们不断的反思与质疑,最后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书中不断出现的名句“谁来监管守望者?”道出了阿兰·摩尔对英雄主义最深刻的质问。
《守望者》的确是在讲述一个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但绝不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简单套路。在书中的世界中,你看不到纯粹的正义与邪恶,难以分清孰是孰非。英雄,群众,政府,每一个角色都极其复杂,宛如现实生活,这要多亏了书中震撼人心的心理学特征描述。
不少读者读了此书后都感慨人性本恶。的确,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对社会有着深刻揭示,对人性有着深入的挖掘。但笔者认为《守望者》要说明的并非人性本恶,而是证明人性的脆弱。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是直至身死而持理想不死,还是随现实妥协?《守望者》的英雄们怀着救世的理想,却只能学会妥协,以求最大程度地挽救危局。
妥协能带来利益的最大化,无疑是一种成熟的智慧;而拒绝妥协的最后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但这是崇高人格的体现。二者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只剩选择。
诚然,《守望者》是一本颇为沉重的书,但此书的目的除了揭示现实与人性,亦含有启迪,启迪我们在任何时刻都要心怀光明,不断奋勇前行,纵使妥协也不忘初心。《守望者》既是一部关于脆弱人性的悲剧,亦是一曲赞歌,对于那些不断为自己理想而拼搏,不计成败,挣扎着守住温情、坚守自我的人们的一曲赞歌。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能够疗救人心的,只不过有些如春风和煦,有些如寒风刺骨。《守望者》在揭露尽现实之后才遇见理想,在经历了所有的黑暗后再憧憬光明。诚如书后结语所言:“那会是一个坚强的世界,坚强并充满爱的世界,死得其所。” 未来如何,我们都难以预料,但是现在,我们仍可以好好把握,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