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子彩衣娱亲 “彩衣娱亲”的春秋名士老莱子竟葬在株洲仙庾岭

2017-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公元前479年),楚国人,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曾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窥其生平和思想.司马迁在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道:"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则老莱子."孔子对老莱子深为敬重,多次登门求教.一次,老莱子学生出门采樵,遇孔子而不识,回来向老莱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公元前479年),楚国人,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曾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窥其生平和思想。

司马迁在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道:“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则老莱子。”孔子对老莱子深为敬重,多次登门求教。一次,老莱子学生出门采樵,遇孔子而不识,回来向老莱子报告说:“有一上身修长,下身短促,背勾曲,耳贴后,两眼光芒四射的人求见。

”老莱子说:“这就是孔丘,请进吧!”孔子进屋,莱子见其打扮,便说:“孔丘,你应去掉矜持的身体与智慧的容貌,才称得上君子。”孔子面带愧色问:“以我之德,可修进乎?”老莱子说:“你不忍一世之伤而忽视万世之祸,有些智略不及。

以施惠得人心不该引以为傲,这都是中等人之作为……与其称赞尧而非议桀,不如两者都忘掉,是非都不管,否则将违反自然而伤性。圣人都能谨慎办事以谋成功,你的行为为什么总是矜持着呢?”说着,老莱子又张口问道:“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孔子答:“没有了。

”又问:“我的舌头呢?”“还在。”老莱子说:“牙齿坚刚,上下磨擦,故容易脱落;而舌头柔软,故长存不弊,明此道理,方可事君啊!”孔子听罢,作揖默然而退。

老莱子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艺文类聚》引《列女传》称老莱子“作婴儿自娱,着五彩斑斓衣裳,取浆上堂,跌扑,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雌鸟于亲侧。”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老莱子的“孝”,既是一位思想家对春秋末期代表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霸政所带来的社会伦理破坏的批判,也是一个自然人对社会伦理的理想追求。

这种“孝”,同无私的母爱、父爱一样伟大,是劳动人民所追求的,也是几千年来为炎黄子孙称道、传诵的。所以,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曾作诗赞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老子韩非列传》说老莱子因见世乱,避居蒙山,播种五谷,以芦苇作墙,蓬草为室,木棍当床,蓍艾为席,生活十分简朴。楚王闻其贤,欲纳为己用,备礼着人以车马登门迎接。老莱子犹豫,其妻采樵归,见门前车马,问老莱子何故。老莱子说:“楚王欲纳我为相。”妻愤然说:“能供你酒肉者,可鞭笞你;能授你官禄者,可加你斧钺之刑。你吃人酒肉,受人官禄,就会被人控制。”老莱子愧而谢妻,婉拒楚王而去。

老莱子谢绝楚王的邀请,只好进一步隐居,再向更僻远的南方迁徙,至江南而止,隐居良都(今属株洲市荷塘区宋家桥)。但世人多不知其隐居何处,葬于何方。唐高祖、唐太宗、明太祖等均曾诏示寻找其故居及墓庐,直至清康熙年间,长沙府在今株洲良都发现一石碑,经识篆者辨别才知原为老莱子墓碑。

后府署奏明朝庭,乾隆四十六年,湘潭知县白自一凌姓百姓手中赎回老莱子园,重修老莱子墓,并立“古孝子老莱子墓”石碑。距墓约1公里处建“莱子祠”,门联书“灵钟楚国,业继蒙山。

”祠左嵌清同治十三年所立石碑,记载着历代人民捐资修墓情况。据株洲车辆厂许盛梅先生的回忆,1955年他在市城建局规划科工作,参与了株洲第一个五年城市规划工作,曾经到过老莱子墓,当时墓地周围树林茂盛,古树参天,景色非常秀丽。1956年,株洲车辆厂在宋家桥建厂,墓被迁到附近山上。

对株洲许多老百姓来说,坐落在仙庾岭的仙庾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有谁知道,进入庙门后,穿过香炉塔一直向左进入一个小庭院,在庭院靠门一侧的墙上,有一块对株洲文化界来说甚为宝贵的石碑,它就是清同治年间为老莱子墓地修葺的捐碑。该石碑长约2米,宽约0.5米,中间有断裂之纹穿过。碑面虽有自然风化或人为破损的痕迹,但上面所刻“重修莱子捐碑”;“清同治年”;“老莱子,楚人也,葬此地”等文字还是清晰可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