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谈夫人言慧珠 一枚纪念封上的俞振飞墨宝
作为一代宗师,俞振飞先生对于昆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保护、继承、革新、发展",让昆曲不断发扬光大。在一枚《中国艺术节》邮票的首日封上,俞振飞先生用毛笔书写了:"因循保守则衰,革新创造则兴的艺术规律。"虽然当时俞振飞先生已经是86岁高龄,但落笔依然挺拔,既让人欣赏到俞老精湛的书法技艺,又让人感受到了其对于艺术的不断追求。
俞振飞先生是"江南曲圣"俞粟庐之子,14岁向昆剧前辈艺人沈月泉学习,29岁在程砚秋介绍下又拜京剧名小生程继先为师,正式"下海"唱戏。他受益多师,博采众长,将昆剧史上的"清工"与"戏工"集于一身,将京昆艺术熔于一炉,天赋的家传气质和独特的舞台风范,使他的表演清华健逸。
在昆剧舞台上,他塑造了《迎像哭像》中的唐明皇、《醉写》中的太白、《八阳》中的建文帝、《惊梦》中的柳梦梅、《见娘》中的王十朋、《断桥》中的许仙、《墙头马上》中的裴少俊和《赠剑》中的海俊等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在京剧舞台上,他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杨小楼、马连良、周信芳、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张君秋等长期合作,创造出《贩马记》中的赵宠、《监酒令》中的刘章、《群英会》中的周瑜、《金玉奴》中的莫稽、《春闺梦》中的王恢、《三堂会审》中的王金龙、《打侄上坟》中的陈大官等一批让人无法忘怀的角色,将京剧小生的艺术品位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中国剧协顾问刘厚生曾这样评价俞振飞先生,他对传统一分为二的态度,对新戏革新的支持,对"书卷气"和文化修养的论述,对深入生活的重视,对真实反映生活的美的追求,对艺术借鉴与交流的充分肯定,以及昆剧是发展的、不是凝固不变的等观点,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俞振飞有专擅,但又不保守、不封闭,既要学生打好基本功,又要学生勇于出新并超过自己。从这枚纪念封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