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存李成 “跨界大家”李嘉存:嘉言善行 存心忠厚
当下,北京电视台最热门的真人秀节目莫过于跨界节目,如:影视演员跨界到歌唱,演艺界跨界到冰雪体育。这只是跨了一界。而以20多年前的一句广告语"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家喻户晓的著名相声演员李嘉存则横跨相声、小品、影视、京剧、书画、美食六界,并且成就显著,堪称"跨界大家"。
但是,近年来,头戴中国铁路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等衔儿的李嘉存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很少露面,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似乎很陌生。
日前,记者在位于大兴区青云店紫薇庄园李嘉存的"二吃堂"工作室采访时,看到他给大伯写的一幅字"嘉言善行 存心忠厚"。
这幅字正是李嘉存这位"跨界大家"在艺术道路上待人处事的真实写照。 美食家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记者走进"二吃堂"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口大大小小纯铜火锅,最大的铜火锅高2.
6米、直径2.2米、重550公斤。李嘉存说:"这是我的‘镇场之宝’,能供800多人用它涮东西。"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许多国家拿来自己的宝物到中国展览。李嘉存看到墨西哥的咖啡壶,就想到中国的火锅不是更美观更实用吗?他请人精心制作了这口火锅。
之后,李嘉存又请人特意制作了直径80厘米、高30厘米的两个铜火锅。他说:"这两口火锅各有用场,一口涮白汤杂碎,一口煮元宵。
" 说起两口火锅,与相声大师马季还有一段渊源。15年前,李嘉存与马季在外地演出。晚上,他们到一家饭馆吃宵夜,吃了5块钱一碗的牛羊肉,意犹未尽,又点了"白汤杂碎"。厨师把肠、肚、心、肝下到大锅里。煮后,在热热的白汤里再加些香菜。
李嘉存说:"我们在那里连演3天,连去3次。"回京后,马季说,也要做这道"白汤杂碎"解馋。所以,李嘉存制作了这两口火锅,一是为马季还愿,二是了却他儿时的夙愿。目前,他已收藏十几口各式老火锅。
儿时曾给李嘉存留下了痛苦的回忆。1954年,李嘉存在北京牛街出生,后搬到珠市口。他家有兄弟姐妹7个。他在男孩里排行老三,当地人习惯称他为"牛街三哥"。李嘉存回忆说:"家里生活比较艰苦,经常吃窝头、白薯,很少吃白面。
那年代,肚里没有油水,吃跟没吃一样,放俩屁没了。有的时候连窝头、白薯都吃不上。"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李嘉存中学毕业后到当时的大兴县插队,挣工分。插队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北京铁路分局丰台电务段工作。
从此,李嘉存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后,李嘉存调到原北京人民食品厂食堂工作,后来被提升为行政科长。"我当时负责两千多工人的吃喝。"这为李嘉存成为美食家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厨师是他最理想的职业选择。
十几岁起学艺,李嘉存已经蒸炒煮烙跑堂站灶等等,无不学遍。靠着对饮食文化的深情厚谊,李嘉存成了名厨。要说李嘉存的拿手菜,许多在他那里吃过的朋友都推荐炒疙瘩。一次,李嘉存请一干相声演员来吃炒疙瘩。
刘际说了句:"今天这顿饭真是太尽兴了,真想让我师傅侯跃文来。"李嘉存一听就"惊"了,大声喊道:"他要来,我就走!"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 与本报记者合影。 李嘉存成名后,与美食联系不断。
上世纪80年代,一则牙膏广告"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李嘉存。李嘉存在电视剧《慈禧西行》里演国厨,在喜剧电影《蛋炒饭》里演大厨,堪称本色出演,表演得心应手。
在李嘉存工作室有一座1600平方米的大剧场兼餐厅。在这里"品美食,看大戏,以美食会友,目的是弘扬饮食文化。"在餐厅两侧,"吃嘛嘛香私房菜""天下第一锅""三吃炒疙瘩""老味炖牛肉"等巨幅菜名牌匾均出自书法名家米南阳、孟繁禧、田伯平等名人之手——美味佳肴配上精湛的书法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了饮食文化的魅力。
相声演员 让观众在笑的世界里放松身心 李嘉存从小生活在民间艺术氛围浓厚的天桥附近。
而他的家里更是文艺人进进出出的地方,尤其是京剧名人更是常顾他家交流京剧艺术,耳濡目染,京剧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在了他的骨子里。 在紫薇庄园的围墙上画着许多京剧脸谱,显示出李嘉存对京剧的热爱。
虽然他也上过戏校学过武生花脸,却因"文革"爆发而辍学,断了学京剧的道路。但是,李嘉存对京剧的热爱却没有减少,即便是有了正式工作,他也念念不忘,时不时地要随口唱出一两段京剧。为学京剧,李嘉存拜戏曲大师李多奎先生的女儿李世英为师。
如今,他是京剧界为数不多演老旦的男演员,他的唱、念、作、打样样在行。在2007年12月16日第三届中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闭幕举行颁奖晚会。李嘉存作为影视演员反串表演了京剧《赤桑镇》,展现了他在京剧方面的艺术功底,获得阵阵掌声。
小品相声《超级乐》剧照。 然而,让李嘉存成名的不是表演京剧,而是当相声演员。李嘉存最感恩的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是李金斗把李嘉存领进相声界。
李嘉存回忆考中国铁道兵政治部文工团时,非常感动。当时的考官是著名小品作家焦乃积和北京市曲艺协会顾问沈永年。试想,如果能够从他们手下过关是多么不容易。既然是李金斗把李嘉存领进相声界的,就要帮人帮到底,李嘉存在考试时说的是《哭四出》,李金斗给捧哏,行话叫"量活儿"。
"那时,李金斗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大腕儿了。为了帮我,能给我量活儿,我内心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当时的效果,用我们的行话讲,那就是‘山崩地裂’……"李嘉存凭借出色的表现,被中国铁道兵政治部文工团录取了。
1988年,李嘉存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为师。高英培非常欣赏李嘉存的才气,对他的嘱咐是:"爷们儿,切忌油滑!
"李嘉存谨遵师傅的教诲,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三不斋"——"不躁、不满、不油滑"。这不仅是他做人的准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李嘉存进入相声界后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
他既注重传统相声段子的表演,以夯实自己的基本功,还参加过不少讴歌改革开放的新相声和小品的演出。 李嘉存的演出特点,不逐时尚,尊重传统,善于滑稽,才识充盈,以醒人的笑法,让观众在笑的世界里,放松身心。
作为捧哏的,必须和逗哏的从"舞台"性格与容貌体形有鲜明的反差,才会使观众直观上进入笑的世界。李嘉存与刘洪沂堪称绝配,而李嘉存更有着天然笑星素质,不动声色,便有着发人一噱的潜在能量。
在2006年3月15日的"首届全国3·15曲艺晚会"上,李嘉存等人表演的戏曲小品《新编智斗》,形式新颖。沙家浜里"胡司令"和"刁德一"的后人,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利用虚假广告宣传造假卖假,欺骗消费者,讨论如何要把新闻发布会开到珠穆朗玛峰。
结果"阿庆嫂"的后人一番妙语打消了这俩人蒙骗消费者的念头,得出"缺德不能辈辈传"的结论,博得观众满堂喝彩。小品中,李嘉存的表演精彩到位。 影视演员 角色不一,性格多样,都以艺术至上认真对待 真正让李嘉存声誉鹊起的是一则广告词。
许多老百姓见到李嘉存只知道广告词"这不是吃嘛嘛香吗?"虽然拍这则广告也是李嘉存当相声演员之后的"跨界"表演——"触电",但是,这一"触电"让他知名度更高了。
凡采访李嘉存者都想知道拍这则广告背后的故事。李嘉存非常轻松地说:"这是一个很巧合的机会。"当时,一位做电视节目导演的朋友偶然与李嘉存谈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实在太少的状况,试探地问李嘉存:"能不能去试试?"李嘉存同意后便去试镜,感觉挺合适,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时,这则广告商选择了李嘉存,对于一家效益不太好的企业来说,大家心里都没底。 因为那时候,做产品广告更多地考虑使用名人。
而李嘉存无论从名气和形象都与大牌明星不沾边,能否被大众注意并接受还需打一个问号。李嘉存也感到有一定风险。中央电视台播出这则广告后前一个半月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悄无声息。
电视剧《朱元璋还乡》剧照。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订单如雪片一样地飞向了广告商。企业扭亏为盈,李嘉存也家喻户晓,他在大街上常常被路人认出来。李嘉存说:"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在大街上拦住了我,对我说,兄弟,你一看就老实,所以你做的产品宣传我信得过,那个牙膏呀,我老用!
"每次谈到这个话题时,李嘉存只是很淡淡地说:"这只是我若干作品中的一个作品,只不过这个作品让人们记住我了,这都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的结果。
" 1983年,李嘉存被选中在电视连续剧《甄三》里头演一个摔跤手。这个角色对于李嘉存来说是本色表演。小时候的李嘉存尤其喜欢摔跤和举重,嘴上说的、耳朵里灌的、手里比划的,都和摔跤有关。
这为他演摔跤手奠定了基础。但李嘉存并没有骄傲,拍起戏来非常敬业,可劲地真摔。凭着在天桥打下的扎实功底,李嘉存摔的技术、摔的认真,完全赶上现在流行的武术指导。 从"触电"《甄三》开始,李嘉存先后在《狼烟北平》《官场大先生》《蛋炒饭》《宰相刘罗锅》《慈禧西行》等影视剧出演角色。
虽然角色不一,性格多样,但李嘉存都以艺术至上的庄严而认真对待,从无一丝懈怠。他的目标明确:创造不同的角色供观众欣赏,解读不同人物的命运供观众体验。
恰应了演艺界流传的一句话: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即便是演小角色,当他在外地拍戏,遇到母亲去世这样痛苦的事情后,也是拍戏第一。当时,李嘉存在上海拍戏。家里人通知李嘉存时说,"母亲有病,请快回来。
"李嘉存拍完当天的戏,坐最后一班飞机飞赶了回家。 "其实我接到通知时,母亲已经去世了。因为我们是回族,讲究越早入土越好,入土为安。第二天母亲入土后,我又坐当晚最后一班飞机回上海了。
"李嘉存说,尽管他是小角色,但缺少了他一人也不能拍戏,这是一个整体。他的恩师高英培曾对他说:"一分厚道一分福。"他师傅也常常跟他说:"为人处事一定要厚道。" 书画家 希望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李嘉存回忆道:"我的父亲常教导我‘家有金银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所以,自小我就懂得人要有份手艺。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工匠精神’。绘画就是我少年时期的爱好之一。
"李嘉存画脸谱,在鸭蛋上画窦尔敦、包公。真正将他带入绘画道路的则是著名国画大师康宁。李嘉存在北京人民食品厂工作时,便认识了深藏在设计科的美术设计康宁,也萌发了他最初爱好绘画的想法。 与恩师著名国画大师康宁先生及两位弟子。
在与康宁的交往中,李嘉存认定了康宁是他绘画老师。于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拜康宁为师,学习国画。康宁是李苦禅的大弟子,李苦禅又是齐白石的弟子。所以,按辈分算,李嘉存应该是齐白石第四代弟子。
恩师康宁对李嘉存的笔墨、造型、章法、书法、学养见识及心性的磨砺,大有裨益。 李嘉存说:"在认识恩师康宁之前,我是一个不会执笔、用纸、笔墨、颜色的人。恩师继承了李苦禅先生的教学理论‘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就是每当学生不明白时,恩师就示范。他曾经画出一只蝴蝶,而后让我从蝴蝶的结构、颜色、姿态等方面自行寻意,最后再画出来,这使我在自主理解画意与画技方面得到了很有效的帮助。
" 现在,在演艺圈里有不少爱好书画的人,但像李嘉存那样对绘画痴迷到自费去学习的还真不多。说到求学经历,李嘉存又自豪也又留恋:"那是1999年,我突然想,既然自己喜欢画画,为什么不正儿八经地上学去呢?我多少有点名气了,确实特别忙,要抽出大部分的时间上课非常难。
夫人鼓励我说,你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该争取一下。于是我终于鼓足勇气报了名。那时,我已经46岁了。
"2001年,李嘉存考入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国画。 令人可笑的是,李嘉存第一次上课进校门时被保安拦住了。已经成为名人的李嘉存被保安认出:"您不是演吃嘛嘛香的李老师吗?李老师您找谁?"李嘉存说:"不找谁,我来上学。
"保安不信:"您拿出学生证来。"李嘉存拿出学生证。保安看了学生证才相信李嘉存是学生。 课堂上,老师安排李嘉存坐在第一排。他憨态可掬,顶着一光头,同学看到他就想乐。班里40多名学生,平均20多岁。
他是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责无旁贷地成了"带头大哥"。虽然李嘉存是名人,年龄又大,但在学习中老师也没有网开一面,仍然严格要求。"我也常受到批评,只不过老师们都很有涵养,批评人的方式也很委婉。"在中央美院一年里,李嘉存相继从郭怡琮、郭石夫、张立辰等书画大师那里学习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他的绘画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
2004年,李嘉存又拜书法大师欧阳中石为师,使他的书法和绘画水平齐头并进。 李嘉存说:"我喜欢画大写意,在创作主题上偏爱花鸟,选择花鸟是出于纯粹的个人兴趣。
"他笔下的雄鸡丹柿、野塘夏荷、松上雄鹰、双鹭芙蓉,皆生机盎然,酣畅淋漓。看过李嘉存画作的朋友,都被他的写意花鸟画所折服。书画大师范曾先生说:"嘉存作画有奇气,不可等闲视之。
" 业余时间写喜欢写写画画。 李嘉存尤其擅长画鸡。在紫薇庄园里,他养着几十只鸡。他说:"鸡是喜庆吉祥的象征,拥有勇敢、仁义、武与文、可信赖等‘五德’。
" 他画室墙壁上贴着很多张自己画的鸡,他要让"五德"品质无时无刻地勉励自己。而李嘉存的"二吃堂"的取意就是"做人吃亏,学艺吃苦"。如此厚道之人,也就不难做嘛嘛成了。 如今,已经退休的李嘉存连任中国铁路美术家协会主席。
他说:"每天练练字、画画,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希望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体会到我们博大渊源的文化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能领先世界,就是因为我们有令外国人佩服的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