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天尊是太上老君 农历二月十五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千秋华诞
农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千秋华诞
一切神光普照,一切众圣留恩。
一切有情赖善,一切正果成真。
太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志心皈命礼。
太清仙境,大赤天宫。巍巍金阙之高,渺渺重霄之上。降生于无量数劫,说法于万二千天。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八十余度,接六趣之众生。圣德崇高,玄功广博。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降生天尊。
志心皈命礼。
无极变化,冥寂圆通。为教父于太清,佐医王于三界。生成万类,总领群生。起死回骸而沾恩离枯,飞符走箓而灭迹邪魔。显蜀都于青牛,度函谷于紫炁。还淳返朴,谈道德五千言;校罪定功,为洞神十二部。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
道教尊奉老子为道祖。道教的经书对于老子及其生平多有述说。署名西汉刘向著的《列仙传》,认为老子在殷商时,就降生于世了。《列仙传》云:“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
《史记》云二百余年。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列仙传》在《史记》的基础上,将老子出生的时间,前推到殷时;同时称老子为真人,列为神仙。
一些道教经书,还对《史记》中有关老子和尹喜相见的场景进行了描绘,并对老子出关之后的情况也作了说明。魏晋之际所出的道书《文始传》和《楼观本起内传》认为,周昭王二十三年(或曰二十五年)五月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至。同年七月,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关,尹喜乃迎入官舍,北面而师事之。老子于官舍百日,为关令授各种道法。
同年十二月,尹喜以疾辞官,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并约尹喜于若干年之后,复会于成都青羊之肆。周昭王二十七年,尹喜寻访老子入蜀,在李氏之家见到再次降生的老子,老子显现真身,授尹喜玉册金文,赐号文始先生。此后,老子与尹喜一同仙去。
降世传道
1、太上老君主宰和象征天地形成、万物化生
最高的神“三清”,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他主宰和象征宇宙混沌初显、阴阳未判的第一个大世纪,道教称“混元”时期。 上清灵宝天尊,他主宰和像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 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他主宰和像征天地形成、万物化生的第三个大世纪,道教称“太初”时期。
玉清圣境元始天尊,又称虚皇道君。主宰和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阴阳未判的“无极状态”是道教的第一个大世纪,道教称混元时期。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为诞辰。
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故以阴生阳消、昼长夜短的夏至诞辰。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主宰和象征天地形成、万物化生、天生五气、地生五味、人民食之、得以生存的道教第三个大世纪,道教称太初时期。圣诞是二月十五。
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合称“三清道祖”,或“三洞教主”、“三宝君”等,是道教对信仰之“道”的人格化及对“道性”的诠释,也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和无上教主。
玉清、上清、太清之号,皆为大道的别称,是道教对“道”分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阐释,其本皆“道”,三清华诞是道教最重要的诞辰之一。
太上道祖无始无终,生天生地,为教化众生降圣成凡,世号老子,度人无数,屡世为王者之师,传授的《道德经》虽仅五千字,但包含了天地、宇宙、人身的大智慧。
2、太上老君:象征师宝,随方设教
道教以“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下降凡间,为太初之师,开辟天地,分判阴阳。从此以后劫劫分身下世,开化人天。太上老君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
汉顺帝时,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张道陵天师《正一盟盛》秘箓。又与永寿元年下降蜀都宣说北斗、南斗二经。有道之乡方知解谢之门,广宣教化,无量度人。老君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被奉为道教的“道祖”。
3、太上老君:洞神教主,说三十二部尊经
据《道教三洞宗元》载,天宝君元始天尊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灵宝天尊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道德天尊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
三洞经典,合成三十六部尊经。其中,《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三洞经各有垂教的对象,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开始修道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最后即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诱俗修仙,从凡证道。
4、崆峒问道,老君化名广成子
黄帝时,老君下降崆峒山,化名为广成子。黄帝闻其名而问长生久视之道,老君授黄帝《自然经》,传修真之法。后黄帝勤修至道,证道成真,于鼎湖驾龙白日飞升,是为道教始祖。
5、道德传世,老君分神变老子
殷商时,老君又于商阳甲元年分神降世,母腹孕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在李树下剖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名老子。经商、周,驻世八百余年,或隐或显,假名易号,世为帝王师。周初任守藏史,后迁柱下史。见周之衰,诸侯争霸,乃弃官归隐,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真经》,世有“紫气东来,青牛西去”之说。
《道德经》,论述了“道”的内涵,强调尊道贵德的意义,其内容涉及修仙、治国等等,博大精深。因所著五千言分道、德二篇,故道教又称太上老君为道德天尊。老子为老君化身,故以老子生日(即阴历二月十五日)作为太上老君圣诞,古称降圣节,现称道教节。
老子不仅有著作传世,而且有众多弟子,形成了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道家学派。老子的弟子有关尹子尹喜、文子、庚桑子、阳子居、崔瞿、叔山无趾、南荣趎、柏矩,以及他们的后学范蠡、列子、杨朱、庄子、鬼谷先生等等。其中的文子、庚桑子、列子、庄子最为著名,后来被尊为四大真人,他们的著作统称“四子真经”。
老子的学生之中,除了有道家学派之外,最著名的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一生之中,至少三次向老子问学,其事迹分别记载于:《史记》、《礼记·曾子问》和《庄子》等古籍。
另外,据一些史料记载,历史上曾经流行老子西化流沙的说法,认为佛教也是老子教化的结果。《后汉书》载:“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三国志·魏书》载:“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
6、鹤鸣传道,老君降授正一法
东汉末年,老君又降临西蜀鹤鸣山,传授张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命张道陵为天师,建立二十四治,组建道教教团,形成制度化的道教。张陵创立道教教团之后,著《老子想尔注》以教化世人,谓“一(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明确称老子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降圣人间有什么玄义
老君以慈为怀,怜悯下方生民日渐迷失真道,所以从他自己的大道本体之中降下真气,托胎于母亲玄妙玉女体内九九八十一年,在殷王武丁的时候诞生于李树之下。
1、老君即是大道,天地日月的创造者,却降圣为凡,甘为胎婴八十一年,他是以此践习着婴儿守柔弱的妙法。
2、老君即是大道,却降圣为凡,以白发的老相来开始新的生命,这实际寓意着以终结来返归开始。因为人类都以开始而后终结,老君却以终结作为开端,是修道者返老还婴之相。
3、老君即是大道,无始无终,却降圣为凡,以胎婴来诞生,是要成为一个有始有生、有血有肉的人,以此来展开他对人的教化与救度。
4、老君即是大道,却降圣为凡,以凡躯历人生之苦,体人间之冷暖,察人世之真伪,并人言流传《道德经》,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宏伟之篇,并最终以凡躯圆满了道行,返还道境。
5、老君的降圣为凡,是以有为的方法,向人类传递他的无为之法,这种自高返低,从有入无的方式,也正是大道救度人类的慈悲之所至。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