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角色称呼 晋剧角色行当介绍
晋剧演员对晋剧音乐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分生、旦、净三个角色行当来介绍。
1. 生角,分"须生"(红生)与"小生"。工须生行当并有独特唱腔的有:杜福盛,艺名"十二红",他文武兼备,昆乱不挡,靠架戏、袍带戏都演得很出色,他唱时真假音巧妙结合,别具韵味。高文翰,在"倒仓"后,自创一种声情饱满、亦说亦唱、喷口强劲、清晰流畅的唱念风格,被观众誉为"说书红",他多次与马连良、袁世海等京剧名家切磋技艺,为中路梆子与京剧的艺术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张锦荣,艺名"十三红",他音色纯正,自创一种柔美婉转的唱腔流派,很适于男声演唱。
丁果仙,艺名"果子红",为中路梆子第一个坤角须生,她集多派唱腔风格于一身并改掉晋剧多年来拖腔时"那衣哈呀"的陈旧唱法,采用"以字行腔"的唱法,形成自己声情并茂、刚柔并济的演唱风格,她于1954年创办太原市新新剧团训练班,后为太原市艺校,培养出一大批新人,如马玉楼、阎惠贞、武忠等。
"小生"行当演员当属郭凤英,她扮相俊美,演戏风流、不着痕迹,唱腔不露女声,自成一派,她的徒弟郭彩萍继承并发展了"郭派"的唱腔,使之紧跟时代发展而发展,郭凤英、郭彩萍的唱腔艺术至今受到观众好评。
2. 旦角,分"青衣"、"花旦"与"刀马旦"等行当。王云山,扮相妩媚,行腔婉转,真假嗓并用,二音尤为出色。张宝魁,艺名"莜吉仙",集小旦、青衣、刀马旦表演于一身,他培养出"桂"字辈弟子,牛桂英、郭兰英等都得益于他的教诲,1954年,他首创山西第一所"晋剧训练班",培养出田桂兰、武忠等年轻演员。
冀美莲,工花旦,她武功坚实,技艺全面,唱腔委婉俏丽,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并称"四大名牌",其女冀萍很好的继承了"冀派"风格。牛桂英,唱腔清柔幽雅,北京同行人氏把她的嗓音比做"云遮月",建国后她广收徒弟,王爱爱为其中佼佼者,她的唱腔高亢婉转,对今天晋剧青衣唱腔有重要影响。
3. 净角行当,较出名的有:尚云峰,工花脸,因扮演屠户刘彪活灵活现,得艺名"二八黑",他的唱腔高亢挺拔,当时中路净角均以学唱二八黑乱弹为荣,被尊为"中路花脸一杆旗"。乔国瑞,艺名"狮子黑",他演唱深沉豪放,能抒发昂扬、激愤的情绪,至今为中路梆子多数花脸竞相仿学。
4.为晋剧艺人伴奏的琴师、鼓师也为晋剧唱腔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任印子,琴师,他与好友钻研十年,修改册定中路梆子音乐曲牌近二百首,将中路梆子唱腔、音乐伴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杨甲成,中路梆子鼓师,他将伴奏与剧情、人物融为一体,很好地把握每个剧目特点。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山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晋剧演员,如:工青衣行当的宋转转、栗桂莲;工须生行当的孙红丽、李月仙 ;工丑行的姬荣生等都在继承前辈艺术家的唱腔特色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这一时期,同样为晋剧唱腔音乐做出贡献的还有为演员司鼓、司琴的伴奏人员,其中对晋剧音乐做出贡献的有:操鼓板的陈晋元、许合智;操琴的有刘柱、田巧云,他们同样参与晋剧唱腔改革的工作。
建国后,国家在剧团内部设立戏曲作曲岗位,在晋剧这一领域中,刘和仁、董文润等人改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晋剧唱段,使晋剧在今天仍然保持新鲜活力,并不断向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