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是什么意思】偏旁部首之□字框并非口字框
如若说到“囚、困、国”等字,问其部首,大家会怎样回答呢?我想,绝大多数人,甚至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是口(kǒu)字框。而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这个字,抑或称为部首,是有它本身的读音和意义的。
那么它读什么呢?读wéi,是“围”的古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回也,象回帀之形,又可根据字形理解为坑、阱或井。本义是:包住、环绕、围绕、四周。我们不应该将□和口混淆,《说文解字》中:口,人所以言食也。
象形。这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字形像人的嘴巴的样子。甲骨文或者金文中,很容易能够辨认出来就是一张嘴。后来还成为了我们现在的一个部首。而且“口”的本义是一种能够发音、说话且能吃东西的器官,人体五官(耳眉眼口鼻)之一。
比如:口腔,口齿等。通过长时间的演化,“口”还表示动物或其他容器通向外部的部分,或是出入的地方、破裂的地方,或是物的外缘或边界、常形成弯或圆等。比如:井口,火山口,划了一个口子,杯口,碗口。“口”还用来形容人表达语言的能力。例如口才,口辩。司马迁《史记》:“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口”后来还引申做量词,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一口钢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和口是两个完全不同意义的字,因此,当□做部首时,我们应称之为□字框更合适。
我们再看两个汉字,大家就会更清楚地认识到□的意义。
例字1:囚
在上古时期,奴隶主为了显示自己的暴力和巩固其统治,往往把犯罪的、战争俘虏和不屈的奴隶等“逆人”推进深坑,关禁起来;或者活埋;或拿来作祭祀时的“人牺”,活活杀死,作为供品。因此,“囚”这个会意字的造字本意即人困在□里,“囚”的本义是“囚犯、拘禁”。这个字本身也反映了上古社会的历史与酷法严刑。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囚”的外面□或者说方框像井,像陷阱,像土坑;中间是个或面向右方,正害怕、难受得泪汗横飞的人,或面向左方,汗点泪珠已省掉的人。因此,我们结合上古时期的社会结构特点可以猜测这个字大致的意思:罪犯、战俘、奴隶、拘禁。
例字2:困
东汉许慎解说“困”是故庐,庐乃两亩半一家之居,居中有木。也有人认为这是上古社会初民聚居的部落之外有方形围墙,围墙之中部栽有树木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一种部族居住的构筑方式。现在,也还有不少乡村的里落之外建有围墙,其中种树,且以“围”作村里名。如如我们西安西郊团结南路附近就有个叫“周家围墙”的地儿。广东东莞的“天堂围”等。
所以,“困”字的来源里,可以看到初民生活的一面,真可谓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的活化石。
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囫囵吞枣”如何来理解呢?这个成语当中,需理解了“囫囵”二字,从造字法角度,我们可辨析出这两个字为形声字,都是外形内声,只需理解了外形□的意思,字面意思便可以理解出,前面我们分析过□,无论是陷阱,还是封闭的围墙,都是封闭的一个整体,“囫囵”就可以理解为整个了,字面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即,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当然历史上还有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读一读。
这个地名中“圐圙”,内蒙古方言中一般读作“kū lüè”。
蒙古语音译词,又译为“库伦”。
其字型由“口”框住的“四方八面”可形象的表示其意为“城圈”即“围起来的草场”,通俗的说指“网围栏”。在内蒙古方言中指围住的土地,特指牧民为了保护草场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坏而用铁丝网围住的一片草原,称为“草圐圙”。“圐圙”一词现多用作地名,如祁县东观镇南圐圙、展旦召大圐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