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小说】如何评价徐浩峰小说《武士会》?

2019-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文笔看似晦涩,其实深含哲理,绝不是那些故弄玄虚.无病呻吟,而是字字珠玑.我随便翻两页,随意挑出两句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第一句:年轻人总相信,出奇制胜.一语点出现在年轻人的浮躁和单纯,我跟身边几个20刚出头的小伙子经常聊天,在他们心里,总做着一夜暴富的梦,而不去想当下的工作,更没有长远的计划.尤其村里出来的小孩,他们总觉得村里那些富起来的,都是一个偶然机会,一夜暴富.可是,只看到一夜暴富,而没有看到他们前10年20年在各个方面的积累.每个人身边有很多机会流过,没有多年的经验和能力,怎么能够发

1、文笔看似晦涩,其实深含哲理,绝不是那些故弄玄虚、无病呻吟,而是字字珠玑。我随便翻两页,随意挑出两句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第一句:年轻人总相信,出奇制胜。一语点出现在年轻人的浮躁和单纯,我跟身边几个20刚出头的小伙子经常聊天,在他们心里,总做着一夜暴富的梦,而不去想当下的工作,更没有长远的计划。尤其村里出来的小孩,他们总觉得村里那些富起来的,都是一个偶然机会,一夜暴富。

可是,只看到一夜暴富,而没有看到他们前10年20年在各个方面的积累。每个人身边有很多机会流过,没有多年的经验和能力,怎么能够发现和把握住,一夜暴富,岂不是痴人说梦?不在最好的年华积累经验,只是妄想,等到了而立的年龄,才明白这个道理,前面的时光却已浪费...

第二句:以君子之法对待小人,只会自取其辱。作为每个人的基本立世原则,就是做一个君子,对人待物都要如同一个君子一样,可是,这条,放到小人身上就行不通了,以君子心待小人,只会让人觉得很无奈,甚至有时会怀疑到自己的处世观,难道我用君子之法待人待物是不对的么?如果是对的,为什么让我寸步难行?答案是,不要怀疑自己的处世观,而对待小人不能用君子之法。

2、值得去细细品味。平时,我看小说,基本都是一目十行,因为这些小说,主要目标就是塑造出人物性格,叙事逻辑只要不太离谱,情节再有趣一些,就可以让人津津有味的看下去,也没必要句句斟酌;可是,看徐浩峰的不行,得反过来,一行十目,非常累,也看的非常慢,但是我很乐意,总是能从句里行间征得自己的心中的一些东西,解释自己在人生路上的很多疑问。

3、徐浩峰本人应该是熟读各种古典文籍。我喜欢看书,心里面总是有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可能会决定我以后的三观和性格,所以总想着有一天时间充裕了,要把那些古人奉为经典的书籍,挨个研究一下。而在《武士会》的书里,我隐隐约约的看到了这些著作的影子,并且是经过作者思考得出的。所以,我觉得作者本人应该是熟读各种古典文籍,这也是我愿意一行十目把这本书看下去的原因。

咱们再来说说缺点,当然,说缺点就见仁见智了,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1、看完整书,让人觉得逻辑性有问题,有些情节的设计很牵强,更像是我们自己的做事方法,而不是一个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应该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自己觉得,作为小说,人物应该更理想化一些,这样给读者的感官体验更好一些,而不是像书中那样,主要人物的做事方法或者情节发展,总让人琢磨不透,而直看到结尾,也没觉得所以然,不能让人信服。在这里举个例子:

本书中,最让人看不透的应该就是,主角李尊吾对于徒弟的处理方式,简直让人蛋疼。看完书,慢慢回想,大概能理解一部分,但更多的还是理解不了。理解的一部分是,李尊吾驱除夏东来和邝恩貉,总体原因可能是从他两身上看到了沈方壶的影子,沈方壶六七岁就跟着他,到了六七十岁了,却不得不杀了这个小师弟,我觉得这种痛苦是他最不愿承受的。

李尊吾意识到,两个徒弟一直跟着他,就会出现如同沈方壶一样的情况,可能为了得到自己的认可,或者超越自己,误杀掉自己身边亲近的人,而自己最后不得不再出手去杀两个徒弟,这不是他愿意面对的,所以长痛不如短痛。

反而沈方壶离开自己后,找到了自我认可的东西,所以他想着驱逐他们,让他们找回自我。他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当他跟沈方壶第一次交手后,于是毫无征兆的驱赶夏东来,不想犯第二次错误。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以武人的耿直,这种过于直接的做法反而造成了更坏的后果。最后,两个徒弟自相残杀在他眼前,我想,这个时候,他应该比杀掉沈方壶的时候更痛苦。所以,觉得李尊吾对于徒弟的处理方式,让人非常不舒服,也难以理解。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答案,可以一起讨论。

2、不具备一个好的小说的要素。人物性格不突出,情节不够严谨。主要人物所做的事,完全出人意料,无法理解,更像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人格多重化,反而变得没有性格。而现实中人的种种无奈和丑态,已经看的够多了,不想在一个小说中再次看到。

当然,缺点再多,也不能掩盖本书的闪光点,它还是一本值得看的书。